覃 帥 覃相妮
微生物菌劑對河池市蠶繭品質及生產效益影響研究
覃帥1覃相妮2
(1.河池市重大項目服務中心廣西河池546300;2.河池市金城江區六甲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河池547006)
蠶桑產業是河池市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更新傳統養殖模式、探索綠色科學高效的蠶桑養殖方法,文章在河池市選取了3個試驗地點,通過試驗研究微生物菌劑噴施處理對家蠶蠶繭產量、質量以及生產效益的影響。研究表明: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蠶繭產量顯著提高,鮮繭上車繭率、解舒率、解舒絲長、健蛹率、全繭量等蠶繭質量指標都有所提升,蠶繭售價有所提高但相較對照組差異不顯著,農戶收入顯著提高。3個試驗地點中鳳山縣的生產效益最佳,環江縣次之,金城江區最差。研究旨在運用微生物菌劑助力形成科學種養的蠶桑生產體系,為河池市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參考和理論指導。
微生物菌劑;蠶桑產業;蠶繭品質;生產效益;河池市
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廣西蠶業看河池[1]。依托地理環境優勢和優越的自然資源,河池市高度重視因地制宜發展蠶桑產業,蠶繭產量常年保持全國地級市首位。作為廣西大多數農村主要的經濟來源和特色優勢產業[2],蠶桑產業目前還存在著生產粗放、科技動能不足等問題,亟須通過降本增效、科學種養等方式促進廣西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3]。
微生物菌劑由1種或多種微生物制成[4],具有高活力和特定的生物效應,常被應用在作物生產、畜禽養殖、污染物處理等過程中[5]。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能夠有效提高作物產量、降解污染物、防治病蟲害、改善土壤性質等[6-9]。在劉士亮等人的研究中,相比于對照組,復合微生物菌劑處理的番茄平均單果重、商品率、產量和收益顯著提高,枯萎病、葉霉病發生率顯著下降[6]。劉昭偉等人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及其互作對植物根系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貢獻率,可通過提高植物SPAD值,有效促進植物根系機能活性和地上、地下部的生物量積累[7]。徐佳等人的盆栽試驗和大田試驗都表明,微生物菌劑處理顯著降低了黃瓜根結線蟲數量,有效防治了線蟲病[8]。此外,李青璞等人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與氮肥減量處理能夠增加土壤銨態氮含量和土壤堿性磷酸酶活性,改良土壤營養指標[9]。微生物菌劑也被廣泛應用到蠶桑產業的種養當中[10-12],能夠增加桑葉產量[10]、增強桑樹抗逆性[11]、改善蠶桑品質[12],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種養方法。
目前國內外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有很強的生命活力,具備產生各種酶的能力。21世紀以來,關于地衣芽孢桿菌在飼料工業上的應用研究較多,將地衣芽孢桿菌分別與低聚木糖、復合酶制劑適量混合后加入異育銀鯽飼料中,不僅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促進腸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和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且能提高肝胰臟蛋白酶mRNA表達量和腸道酶活性[13],具備良好的農業應用潛能。
本文針對河池市蠶桑產業,開展微生物菌劑噴施處理對家蠶蠶繭產量和質量以及蠶桑產業生產效益的影響研究。研究選取3個試驗地點,分別為鳳山縣鳳城鎮鳳凰村廷沙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水源鎮三美村和金城江區五圩鎮塘降村那午屯,依托蠶農養殖基地進行試驗,試驗時間為2023年4—7月。本研究旨在探索一條綠色科學高效的蠶桑養殖之路,為河池市今后的蠶桑種養模式提供科學參考與理論依據。
供試桑樹品種為農桑14號。微生物菌劑購自廣西好農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有效活菌數(CFU)≥20億/mL。該微生物菌劑執行標準為《農用微生物菌劑》(GB20287—2006),具有菌種純度高、有效活菌數多、不同菌種配伍針對性強、使用適應性好、功能顯著等特點。
在鳳山縣、環江縣、金城江區3個試驗地點,分對照組和試驗組2個處理,每個處理1張蠶種(每張約2.6萬粒蠶卵),每個試驗點的2個處理使用同一地塊的桑葉進行喂食。試驗組根據蠶的不同生長階段,每餐定量將微生物菌劑均勻噴施于桑葉表面后進行喂食,喂到有殘葉為止,并且每3 d用1∶100的微生物菌劑稀釋液噴灑養殖環境,特別是蠶床下,確保讓益生菌占領優勢地位,消除蠶房臭味異味。在特殊陰雨潮濕天氣,桑葉本身濕度很大的情況下,則減少噴灑微生物菌用水量,或者暫停噴施微生物菌劑。對照組用等量于試驗組微生物菌劑稀釋液的清水進行噴灑處理。具體噴施方法如下:
(1)1~3齡蠶(蠶蟻至第2次蛻皮后):按1∶50的比例用清潔水配成微生物菌劑稀釋液,細霧噴濕采摘后的桑葉,稍干后于當天喂蠶,用量為3 000 mL。
(2)4齡蠶(第3次蛻皮后):按1∶50的比例用清潔水配成微生物菌劑稀釋液,細霧噴濕采摘后的桑葉,稍干后于當天喂蠶,用量為5 000 mL。
(3)5齡蠶(第4次蛻皮后):按1∶30的比例用清潔水配成微生物菌劑稀釋液,細霧噴濕采摘后的桑葉,稍干后于當天喂蠶,用量為8 000 mL。
通過統一時間飼喂,于2023年6月25日、7月22日各收獲1批蠶繭,分別測定對照組和試驗組的蠶繭產量、售價以及收益。測定第1批(6月25日)鮮繭質量的各項指標,分別為鮮繭上車繭率、解舒率、解舒絲長、健蛹率、全繭量、潔凈等級和萬米吊糙。此次試驗各項指標檢測機構為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參照的標準是《桑蠶鮮繭》(GB/T 15268—2008)、《桑蠶鮮繭分級 繭層量法》(GB/T 19113—2022)。
原始數據使用Excel(MicrosoftOffice 2019)軟件進行整理,用SPSSStatistic 26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并使用GraphPadPrism 9軟件進行繪圖。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個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 0.05)。
在金城江區、環江縣、鳳山縣3個試驗地點,噴施微生物菌劑處理的試驗組收蠶繭量均顯著高于桑葉未噴施微生物菌劑處理的對照組(圖1),蠶繭產量普遍增加了,增長率在6.1%~16.4%。在6月25日測定的數據中,試驗組中,金城江區、環江縣、鳳山縣的蠶繭產量分別為81.3 kg、82.1 kg和86.5 kg,其中,環江縣和鳳山縣的蠶繭產量顯著高于金城江區;對照組中,金城江區、環江縣、鳳山縣的蠶繭產量分別為74.6 kg、75.0 kg和74.3 kg,沒有顯著性差異。在7月22日測定的數據中,金城江區、環江縣和鳳山縣試驗組的蠶繭產量分別為86.7 kg、85.4 kg和88.3 kg,差異不顯著;3個試驗地點對照組的蠶繭產量分別為76.6 kg、80.5 kg和79.2 kg,沒有顯著性差異。

圖1 噴施微生物菌劑對蠶繭產量的影響
注:誤差線代表3個重復的標準偏差(SD),誤差線上不同的小字母表示不同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0.05)。
在金城江區、環江縣和鳳山縣3個試驗地點,試驗組的鮮繭上車繭率、解舒率、健蛹率、解舒絲長、全繭量和潔凈等6個指標均高于對照組,而萬米吊糙均低于對照組。其中,金城江區試驗組的解舒率和好蛹率最高,分別為75.47%和97.46%;環江縣試驗組的潔凈最佳,為99.5分;鳳山縣試驗組的鮮繭上車繭率、解舒絲長和全繭量最高,分別為100%、992.04 m和195 g。金城江區對照組的萬米吊糙最高,是試驗組的1.86倍。

表1 不同地區鮮蠶、干繭部分指標檢測結果
對于未噴施微生物菌劑的普通蠶繭,金城江區、環江縣和鳳山縣6月蠶繭售價分別為52元/kg、53元/kg和62元/kg;而噴施微生物菌劑的蠶繭,金城江區、環江縣和鳳山縣6月的蠶繭售價分別為56元/kg、58元/kg和64元/kg,相比對照組價格分別上漲7.7%、9.4%和3.2%。
金城江區、環江縣和鳳山縣7月未噴施微生物菌劑的普通蠶繭售價分別為56元/kg、60元/kg和65元/kg,噴施微生物菌劑的蠶繭售價分別為57元/kg、60元/kg和66元/kg。3個試驗地點7月份對照組和試驗組售價差異均不顯著。(由于各縣區收蠶繭公司不同,運營模式不同,導致每個縣區單價略有差異,但同一縣區,收購方通過目測凈度、健蛹率等發現噴施微生物菌劑的蠶繭指標均略高于未噴施微生物菌劑的對照組蠶繭,使得試驗組收購價格稍高于對照組。)
根據產量和售價計算蠶繭收入,可知金城江區、環江縣和鳳山縣3個試驗地點6月、7月的試驗組蠶繭收入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圖2)。其中,6月份試驗組的蠶繭收入為鳳山縣(5 536.0元)>環江縣(4 761.8元)>金城江區(4 552.8元),對照組中,鳳山縣(4 606.6元)的蠶繭收入顯著高于金城江區(3 879.2元)和環江縣(3 975.0元);7月份依然是鳳山縣的蠶繭收入額領先,試驗組中鳳山縣(5 827.8元)蠶繭收入顯著高于金城江區(4 941.9元)和環江縣(5 124.0元),對照組的收入排序為鳳山縣(5 148.0元)>環江縣(4 830.0元)>金城江區(4 289.6元)。綜合產量及價格,鳳山縣6月份,試驗組較對照組增收20.2%,增幅最高,環江縣7月份,試驗組較對照組增收6.1%,增幅最低。

圖2 噴施微生物菌劑對蠶繭收入的影響
注:誤差線代表3個重復的標準偏差(SD),誤差線上不同的小字母表示不同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0.05)。
傳統養殖階段的蠶桑養殖還存在大量使用防病害藥物、石灰粉和消毒液等情況,對蠶蟲、人體都有傷害;養殖不規范、不科學;養殖過程中蠶蟲容易感染膿病,存在個體大小不一、薄繭多、雙宮多、死籠繭多等問題。試驗通過指導部分蠶農使用微生物菌劑與技術養蠶后,在養殖過程中防治病害的藥物已經完全不需使用,消毒液只用在出完蠶繭后對蠶房的地面消毒,石灰粉用的量很少,蠶房沒有異味,在養蠶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對蠶蟲、人體的有害物質。養殖蠶蟲個體均勻、薄繭大量減少、蠶繭質量有所提升,產量和收益均大幅上漲。
在連續3個月的蠶繭產量測定中,噴施微生物菌劑的蠶繭產量相比于未噴施微生物菌劑,增加了6.1%~16.4%,表明噴施微生物菌劑可以提升蠶繭產量。3個試驗地點噴施微生物菌劑處理的蠶繭各項指標基本都有所提高和優化,總體來看,噴施微生物菌劑可以改善蠶繭質量。
研究表明,微生物菌劑對促進桑樹莖干生長、葉片增綠和土壤改良有一定的效果[14]。在俞燕芳等人的研究中[15],化肥減量配施4種不同微生物菌劑可以提高桑葉產量,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和綠色木霉菌可以提高桑葉活性成分DNJ含量。桑葉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著蠶繭的產量和質量。王海榮等人的研究也表明[16],枯草芽孢桿菌DC11為耐受家蠶腸道堿性環境的優勢菌株,可以產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纖維素酶等消化酶,在促進家蠶生長和葉絲轉化方面都有很大優勢,將其應用到家蠶飼養中能顯著提高家蠶體重增長速率,促進家蠶纖維素利用和吐絲量的增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有顯著抑制活性,對蠶業生產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17]。施用微生物有機肥能夠促進桑樹生長,顯著提高桑葉產量和質量。由于桑葉化學養分提高,營養充足,飼蠶后蠶繭的產量和質量也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在本研究的3個試驗縣區中,噴施微生物菌劑組蠶繭售價均高于未使用微生物菌劑蠶繭,價格漲幅在3%~10%,蠶桑綜合產量提升,價格提高,最高可使養殖戶增收20.2%。相較于未噴施微生物菌劑的蠶繭,噴施微生物菌劑的蠶繭產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進而影響了蠶繭售價和產業收入,大幅度提升了蠶桑產業的經濟利益,優化了生產結構,值得推廣應用。
桑葉噴施微生物菌劑飼養殖家蠶有效解決了傳統養殖的弊病,大幅度改善了蠶農養蠶環境,提高了蠶繭的產量及質量,極大地提高了蠶桑產業的經濟效益,促進蠶農的增產、增收。本試驗通過應用微生物科技產品與技術科學種桑養蠶,在河池市3個縣區進行試驗,探索了科學種養的方法,為這一支柱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
[1]黃康東,陳振烽,韋志惠. 河池市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對策建議[J]. 廣西蠶業,2023,60(2):39-44.
[2]呂南,張小勤,凌亞山. 廣西蠶桑產業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管理研究[J]. 中國蠶業,2023,44(4):39-44.
[3]陳張晴,鄒凌峰,杜謹利,等. 廣西蠶桑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 廣西蠶業,2023,60(3):45-49.
[4]馬興冠,董暢,唐玉蘭,等. 微生物菌劑在污染水體治理中的研究進展[J]. 三峽生態環境監測,2022,7(3):14-23.
[5]馬學蘭,周連玉,巨家升. 微生物菌劑在糧食作物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山西農業科學,2023,51(4):456-461.
[6]劉士亮,曹永貞,孫玉瑩,等. 復合微生物菌劑在番茄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 農業科技通訊,2023(10):81-83.
[7]劉昭偉,鄒佳怡,黃子彧,等. 氮肥減量配施微生物菌劑對烤煙生長發育的影響[J]. 作物研究,2023,37(5):503-510,534.
[8]徐佳,王燕春,郭靖宇,等. 不同微生物菌劑對黃瓜根結線蟲病的防效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23(21):90-92.
[9]李青璞,白建海,姚拓,等. 微生物菌劑與氮肥配施對紫花苜蓿生長及土壤性質的影響[J]. 草地學報,2024,32(1):314-321.
[10]黃謝毛. 種桑養蠶用EM菌劑效果好[J]. 農家之友,2002(7):32.
[11]盧紅,左少純,吳麗莉,等. 新疆沙漠桑生物菌劑及其生產技術:CN104480020A[P]. 2015-04-01.
[12]胡仁建,楊麗群,蔡家利,等. 提高發酵桑葉飼料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復合菌劑[J]. 蠶業科學,2015,41(5):6.
[13]唐娟,張毅,李雷雷,等. 地衣芽孢桿菌應用研究進展[J]. 湖北農業科學,2008,47(3):351-354.
[14]梁灝琳,王崢豪,莫芳姍,等. 三種微生物菌劑在桑樹上的應用效果初報[J]. 廣東蠶業,2019,53(1):1-2,6.
[15]俞燕芳,黃金枝,林羨,等. 化肥減量配施微生物菌劑對桑葉產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響[J]. 蠶桑茶葉通訊,2021(5):1-5.
[16]沈國新,王海榮,高哲榮. “墾易”微生物有機肥對蠶桑的增產效果研究[J]. 蠶桑通報,1994(4):10-12.
[17]李豪,桂仲爭,趙瑩,等. 枯草芽孢桿菌DC11在增加家蠶腸道菌群豐度中的應用:CN116650535A[P]. 2023-08-29.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02
S144
B
2095-1205(2024)03-04-04
覃帥(1988—),男,壯族,廣西河池人,碩士研究生,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