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相娥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策略探究
宮相娥
(貴州財經大學法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農村電商對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農村經濟活力、助力農民增收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如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基礎設施與物流體系不完善、電商人才短缺、品牌意識薄弱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對農村電商監管、完善基礎設施與物流體系、強化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等發展策略,以期更好地實現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農村電商;產業結構優化;策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村地區開始流行,并促進了鄉村振興的進一步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扎實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促使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為新時代農村電商發展擘畫了深遠藍圖。近些年,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使農民能夠將本地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村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對于城鄉消費方式的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助力農村電商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農民群眾增收致富之目的,需要對農村電商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積極探尋發展策略,使農村電商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由于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農村電商迸發蓬勃生機。發展農村電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途徑之一,借助電商平臺,并不斷完善電商發展機制,可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對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農村經濟活力、助力農民增收也有著重要作用。
我國農業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以農村電商的發展為契機,進而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在數字化進程的推動下,農村電商的發展成為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關鍵途徑,通過引入電子商務使農村產業能夠更加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從而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和生產方式,發展適合市場需求的特色產業。首先,農村電商采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發展,并以優勢產業為重點來延伸農業產業鏈。其次,農村電商為農村產業提供了推廣平臺,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農村地區可以充分依靠當地的獨特資源,利用電商平臺的優勢,推動生態旅游和休閑觀光等旅游項目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擴大本地品牌的影響力[1]。
農村電商依賴于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這不僅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模式,還增強了農村經濟的活力。一方面,農村電商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利用線上與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憑借“線上購物+線下體驗”形式,農民可以直接通過電商平臺與消費者進行交流,利用快速和低成本的物流運輸優勢,更有效地將高質量的農副產品送到消費者的身邊;另一方面,農村電商的發展催生了一批電商從業者,帶動了就業增長。農民有機會在家門口從事與電商有關的包裝、配送和客服等多種工作,減緩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的速度,提升了農村經濟的活躍度[2]。
農村電商不僅是銷售的場所,還能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助力農民增收。首先,農民借助電商平臺可以接觸到最新的農業科技資訊、種植方法以及養殖的實踐經驗,從而學習先進的農業種養殖及其管理方法,提升生產效益。其次,電商平臺還能為農民提供農資采購服務,便于其獲取農資。并且由于規模效應的存在,農村電商能以較低價格采購農資,從而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利潤空間。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農村電商得到了較快發展,但農村電商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基礎設施與物流體系不完善、電商人才短缺等問題較為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
由于農村電商的復雜性,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且涉及多個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從而加大了監管的難度。鑒于電子商務主要是在線交易,消費者只能通過圖片和相關說明來獲取產品信息,致使電商平臺上經常出現雖然標題顯示為高品質商品,但實際收到的卻是低品質產品。這使得相關監管機構面臨著較大的監管挑戰,存在許多監管漏洞,對線下同類型產品的價格構成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導致了農村電商市場的混亂,最終限制了農村電商集群的發展[3]。
農村電商物流基礎建設比較薄弱。首先,農村電商物流快遞服務站點尚未達到全方位覆蓋,有些農村地區甚至還沒有設立快遞驛站,致使電商的物流配送成本相對較高。其次,由于農村地區的交通也較為不便,部分地區的道路崎嶇不平,致使農產品物流運輸效率不佳,而且農村居民的網絡購物體驗也遠不如城市。這些因素導致了農村物流配送的利潤不佳,農村物流配送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偏低[4]。
電商人才短缺阻礙了農村電商發展,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第一,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依然偏低,這導致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在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的引導下,信息設施建設面臨著較大的困難。第二,農民的思維方式與交易行為更偏向于傳統的市場策略,接受互聯網和新事物的意愿不強。因此,在農村電商的發展策略中,加強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和轉變農民思維方式變得尤為重要[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對農產品品牌的關注也日益增強。首先,農村電商的從業者對于品牌定位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限,很多農產品在電商市場上缺乏獨特的品牌標識,這制約了農村電商產業的品牌化和專業化發展。并且產品間的競爭大多僅限于價格競爭,這不僅給農民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還可能削弱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其次,許多農村電商的商家并未真正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他們在包裝和產品設計上往往只是模仿其他商家的設計,這不僅阻礙了商家建立自己的品牌標識,還使得電商品牌發展呈現同質化[6]。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監管力度。第一,應設立農村電商監管機構對農村電商交易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管,加大產品質量檢查力度,并對違規或投機取巧的商家進行嚴厲打擊。第二,督促電商平臺加強對電商交易的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審查標準。第三,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監管措施,及時對違法商家進行處理,使商家守住法律底線,確保其在規范中發展。加強對農村電商的監管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鄉村產業的健康發展。
第一,建立大規模的農村物流配送中心,鼓勵農民從事物流行業工作,并引入先進的物流運營技術,從而構建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解決農村物流運輸效率不高的問題。第二,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當地政府需要建立固定的快遞服務站點,可以考慮選擇費用相對較低的小規模快遞公司進行合作,還需要合理規劃快遞的運輸路線,減少不必要的運輸距離以降低運費。而一些商戶也可以創建自己的配送體系,并雇用專門的配送人員來配送商品,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還能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
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因此必須引進農村電商人才并對其開展相關培訓。第一,為了提高農村電商人才的綜合素質,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有關部門應當在農村地區建立專業的電商培訓機構,開設農村電商相關的培訓課程,且應涵蓋電商基礎知識、網絡營銷技能、物流管理等內容。第二,政府和企業應定期舉行專家講座或者組織農民觀看網絡課程,鼓勵農民不斷學習并提高其實踐技能;還可以安排企業家現身講學,增強農民參與農村電商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培養本土電商人才。第三,政府應制定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支持政策,這有利于降低農村電商人才的創業成本,解決其創業資金需求。第四,有關部門應加強同各大高校的合作,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機制,鼓勵各高校設置農村電商相關專業及課程,培養更多兼具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的農村電商人才[7]。
為了更好地突出農產品的獨特性,品牌化建設已經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關鍵。第一,農村電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避免模仿或復制其他行業的產品,要善于運用大數據及時捕捉市場需求的變化,根據具體情況推出有特色的農產品,并引領新的消費熱點。第二,需要加大品牌宣傳的力度,拓寬品牌宣傳的渠道,并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和交互性來促進農村電商品牌的快速發展。第三,應鼓勵農村的企業和經營者注冊其產品商標,并進行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以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認可度。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產品附加值,還能促進農村電商品牌的發展。
農村電商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為農業產業振興帶來了新機遇。本文深入探討了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對農村電商監管、完善基礎設施與物流體系、強化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建設等發展策略,以此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但我國的農村電商發展尚未成熟,還有許多問題亟須解決。因此,相關部門還要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相關措施,賦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1]汪鵬. 農村電商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路徑探析[J]. 甘肅農業,2024(2):66-72.
[2]翟春霞. 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研究[J].山西農經,2022(14):84-86.
[3]胡國盛.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商發展的法律問題研究分析[J]. 商展經濟,2022(5):38-40.
[4]張慶奧,王崇如,孫颶.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電商發展路徑研究[J]. 山西農經,2024(3):184-186.
[5]吳海波. 鄉村振興背景下直播電商的發展困境與優化路徑探析[J]. 中國市場,2024(8):187-190.
[6]牛淋,賈德輝.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17):66-68.
[7]齊丹.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 安陽工學院學報,2023,22(3):77-79.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42
F327;F724.6
C
2095-1205(2024)03-138-03
宮相娥(1994—),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