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富 陳三梅
森林撫育對生態效益影響探究
馬蘇富1陳三梅2
(1.甘肅省白龍江林業生態監測和調查規劃院甘肅甘南747409;2.甘肅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甘南746301)
森林撫育是在森林生長期間對林區林木進行科學、全面地管理,并落實一系列撫育技術措施,有助于打造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充分發揮林區生態系統功能,促進生態效益提升。文章探究了森林撫育對生態效益的影響和具體表現,總結了森林撫育的技術要點。
森林撫育;撫育技術;生態效益;影響
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林業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為加大森林保護力度,有效提升森林資源利用率,需要積極發展林業,并科學研究森林撫育技術。為推進森林撫育技術發展,提高森林生態效益,本文將通過研究森林撫育對生態效益的影響,分析森林撫育影響生態效益的具體表現,結合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森林建設現狀及當地在森林撫育方面所做的努力,總結了森林撫育的技術要點,以期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運用一系列科學的森林撫育技術加強森林撫育,主要目的是打造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森林生態系統在氣候調節、生態保護等方面的作用,并有效維持土壤肥力,促進生態效益提升。
首先,在森林撫育過程中,合理的撫育技術能有效優化林區生態環境,使林木能夠茁壯、健康地生長,有助于促進林木品質提升。在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基礎上有規劃地應用森林撫育技術,有助于科學配置森林資源,不僅可增加森林資源數量,還能有效提升資源質量。
其次,有效的森林撫育技術可為林木提供更充足的生長空間,使林木能夠更均勻地分布。此外,應用科學的森林撫育技術能夠有效優化林木生長過程中的光照環境條件,促進林木加速生長,保證林木整體質量,從而提高森林生產力[1]。
最后,通過采取合理的撫育間伐措施,能夠有效優化森林功能及結構,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科學的森林撫育技術也有助于優化森林群落功能和具體結構,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提升林區生態效益。
森林撫育技術方案會對林內溫濕度產生影響,根據相關研究,撫育間伐強度不同,對林內大氣溫濕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若采取強度撫育間伐方案時,林間日溫白天上升夜間下降,月均溫表現出高溫季節上升而低溫季節下降的趨勢;若采取中度撫育間伐方案,林間日溫白天下降夜間上升,月均溫表現出高溫季節下降而低溫季節上升的趨勢。同時,研究還表明,強度撫育間伐引發的溫變程度超過中度撫育間伐引發的溫變程度。此外,撫育間伐強度不同,對林內濕度產生的影響也不相同,采取強度撫育間伐方案時,林內濕度會趨于降低;但采取中度撫育間伐方案時,林內濕度會趨于上升。和中度撫育間伐方案相比,采取強度撫育間伐措施所引發的林間大氣相對濕度變化程度更高。適宜的溫濕度有助于促進林木茁壯生長,在此基礎上提升生態效益。
光合作用直接影響植物生長以及生產力。一方面,光合作用能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為其供給能量,使植物加速生長以及分化。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所生成有機物將逐漸被轉化成細胞壁等關鍵結構組分,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另一方面,光合作用可促進植物增強生長力,促使植物生成更多生物量以及有益化學物質。
光照、溫度、水分等直接影響著植物光合作用,通過落實科學的森林撫育技術,能夠合理控制林區植被密度,優化調整林區環境溫度及濕度,改善光照條件,打造更適合植被生長的林區環境,由此可有效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
首先,在生態系統當中,生物物種越豐富,物種繁衍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林區整體生態系統趨于穩定,這樣進一步促進物種生長和繁殖,形成良性循環。其次,保持生物多樣性,可促進不同物種相互作用,并形成生態循環系統,反過來又促進多物種協同生長,既可有效維護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又可使林區整體生態系統更具穩定性,助力林業健康發展[2]。
科學的森林撫育技術有助于保持林間生物多樣性。其一,在森林撫育過程中,通過合理疏伐及更新,可適當調整森林物種組成結構及空間分布情況,營造更科學的森林結構。合理疏伐可促進林木健康生長,還有助于改善林下環境,為多種物種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促進多物種更茁壯、健康地生長,由此維持生物多樣性。其二,通過加強科學管理,可以顯著地促進林區植被結構垂直分化,高度不同的植物可營造多類資源及生境條件,由此吸引更多種類的昆蟲及動物,促進物種富集與分化,使林區物種更具多樣性,還可打造更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在用材林撫育過程中,應遵循砍弱留壯、砍劣留優、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等原則,保證采伐強度合理,控制好林分密度,使森林林分整體布局更加均勻,具體可參見《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2015)的相關要求和細則。在用材林撫育期間,主要包括4種技術,即幼齡林撫育技術、中齡林撫育技術、大徑材培育技術以及珍稀樹種培育技術。
3.1.1 幼齡林撫育技術
對于幼齡林撫育所采取的技術主要包括透光伐、修枝、割灌除草、墾復施肥等。
其一,撫育期間適時進行透光伐,能夠優化調整林區林分。通過砍伐部分植株,營造更優良的林區環境。砍伐對象包括生長欠佳以及不包含在種植范圍內的植株,使其他植株有更寬闊的生長空間。一般透光伐安排在林分郁閉之后,砍伐時間不僅要考慮林分情況,還需要結合當地氣候等條件,同時要根據林木種類及生長情況控制好砍伐頻率,一般每3年砍伐1次[3]。
其二,當幼齡林生長至3~5年的時候,需要適時修枝。修枝要合理控制高度,一般不高于樹高的1/3,具體如表1所示。在修枝時,若發現有病弱枝,需果斷剪除;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林區的通風性、透光性,還要適度修剪其他健康枝葉。在修枝操作中,要注意保留主干,盡量剪除競爭枝葉。當前林區修枝最常用的方法是平切法,也就是在枝葉修剪過程中保持剪切口盡量平滑,這樣有助于促進后期林木快速恢復。

表1 幼、中齡林間伐撫育間隔期以及修枝樹高要求
其三,在幼齡林林分郁閉前落實割灌除草措施,主要是把影響幼林生長的雜草、藤本植被等割除。在割灌除草時,可使用專業的機械設備,以提升操作效率。機械設備在行進過程中要注意避開稀有苗木及幼苗,防止苗木受傷。
其四,對墾復不會導致水土流失并且適合大徑材培育的幼齡林來說,可通過科學墾復及施肥使土壤條件得到改善,并使林間密度更加合理,促進林木更茁壯、健康地生長。墾復時間可選擇盛夏,也可選擇冬季,深翻使土壤保持疏松狀態,并優化土壤條件,促使林地土壤具有更好的通透性。一般在墾復之后,于當年秋冬季節施肥,施肥主要采取溝施法,注意順著等高線開溝。
3.1.2 中齡林撫育技術
對于中齡林撫育所采取的技術主要包括生長伐、衛生伐、疏伐等。
對于具有良好的立地條件同時郁閉度高于0.8的林分、復層林上層郁閉度高于0.7的林分、目標樹以及輔助樹分布相對均勻的林分,要適當進行生長伐。在日常林區管理期間,需要通過現代化技術對林木生長態勢進行動態監測。若發現樹木生長異常,比如胸徑生長量持續下滑,此時要盡快落實撫育采伐措施;如果樹木生長密度過大、生長狀態不佳或者對保留木的生長產生一定影響,需及時伐除,以合理調整林木生長空間,為保留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一般生長伐之后要求林分郁閉度在0.6~0.7,并要確保林分均勻分布。
如果林區受到風雪折壓、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影響,抑或林區衛生條件相對較差,此時要適時落實衛生伐措施,并在該項作業完成后保證林區郁閉度不低于0.6[4]。
若林區林帶密度較大或林分郁閉度超過0.8,此時樹木生長會面臨激烈的競爭,一定程度上影響林木正常生長,需要及時對這類林分采取疏伐措施。當前主要有3種疏伐類型,分別是機械、下層以及上層。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疏伐方式,并通過有效疏伐適當緩解林木生長矛盾,使林冠保持梯級郁閉狀態,確保各林層林木在實際生長期間均可有效受光。
3.1.3 大徑材培育技術
在林分適合培育大徑材并且具有良好的立地條件情況下,可科學制訂撫育間伐方案,適當調整林間密度,并要做好水肥管理,以盡量提升大徑材培育效果。如果林冠已經充分郁閉,同時林木胸徑生長量和上年相比顯著降低,此時需要及時采取間伐措施。在大徑材基地中落實間伐措施期間,主要選擇下層間伐法,且必須符合有關技術規程,主要伐除有蟲害或者存在雙叉生長情況的樹木。在培育大徑材過程中,需同步落實人工促進技術,具體是指在林木間伐之后的當年冬季深挖施肥。對于大徑材建設基地,通常要求面積超過33 hm2,另外在落實主伐措施時,保證林分密度約1 200株/hm2。
3.1.4 珍稀樹種培育技術
在中幼齡林立地條件比較好且其中包含珍貴樹種情況下,可主要采取林冠下方造林、合理間伐、補植改造以及定向撫育等措施,將對林區珍貴樹種正常生長產生不良影響的非目的樹種予以伐除,同時結合樹種實際生長情況采取適時整形、合理除蔭、及時修枝等措施,有效提升珍稀樹種培育效果。若幼齡林中珍稀樹種數量占比在10%~30%,需采取補植措施,盡量將珍稀樹種占比上調至30%以上;若天然中齡林當中的珍稀樹種數量占比已經在30%以上,或者每1 hm2珍稀樹種超過300株,則要適時定向定株撫育,以合理優化林分結構,為珍稀樹種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另外,若低效林有適合珍稀樹種培育的環境,可通過林冠下方造林措施改善珍稀樹種林分,并要求林下種植的苗株數量超過相關樹種新造林初植密度要求值的40%。
以生態公益林為對象進行撫育,前提條件是原生植物群落整體結構不會受到嚴重影響,通過落實一系列撫育技術,逐步構建復層群落結構形態,在此基礎上使森林生態系統充分發揮其生態防護作用。若生態公益林所處區域為特殊保護地區,那么嚴禁開展任何撫育活動;若處在重點保護地區,那么需要合理限制撫育活動;若處在一般保護地區,可在必要情況下采取一定森林撫育措施[5]。
3.2.1 公益林撫育技術
在公益林撫育期間,要對幼齡林林分采取合理的調整措施,并要注意定株撫育。若發現林區密度過大,需要及時伐除其中的幼樹;若林區過于稀疏,則要補種幼樹,為林木營造優良的生長環境,使其在適宜的空間密度下生長,并使林區內的空間資源充分發揮其價值。在疏伐過程中,注意不可傷害到有益植株或者珍稀植被。此外,在公益林撫育時,要科學構建林木結構,盡量使林區生態系統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合理性,在保證林木健康、茁壯生長的基礎上強化病蟲害防御能力[6]。
3.2.2 闊葉林改造技術
這項工作主要包含2方面,一是補植改造,二是撫育改造。補植改造是在區域林木密度較小情況下適時補種林木,以更高效地利用林區空間,并在補植區域建設混交林,促進林區穩定、健康發展;撫育改造主要是通過封山育林以及疏伐等措施適當調控林區林分,促進林木快速、健康生長[7]。
科學地落實森林撫育技術措施,有助于維護生態平衡,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改善空氣質量以及森林環境等,促進生態效益提升。所以,有關單位在森林撫育期間,要結合林區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撫育技術,不斷提升撫育經營效果,推進林業經濟發展及生態效益提升。
[1]王剛. 論加強森林撫育提高森林經營水平[J]. 新農業,2022(21):38-39.
[2]阿不里米提·阿不來提. 山區天然林撫育技術要點[J]. 新疆林業,2021(4):47-48.
[3]邱志煌. 植樹造林技術分析與造林管理方案的應用[J]. 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51(11):93-95.
[4]王雙龍. 加強森林撫育提高森林經營水平的幾點思考[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235-236.
[5]李貴國. 森林撫育在林業發展中的作用及應用[J]. 廣東蠶業,2022,56(1):106-108.
[6]周挺,張艷艷. 白龍江林區森林撫育經營工作調研分析[J]. 河北農業,2022(5):49-50.
[7]劉紅元. 森林撫育資源現狀及主要技術措施[J]. 廣東蠶業,2020,54(12):103-104.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15
S753.5
C
2095-1205(2024)03-49-03
馬蘇富(1987—),男,漢族,河南南陽人,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規劃設計、生態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