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梅 劉俊娟 龔琳云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湖南鄉村振興探究
曾思梅劉俊娟龔琳云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湖南長沙410200)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整合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支撐。文章在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揭示了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湖南省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湖南省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數字普惠金融在湖南省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數字普惠金融;鄉村振興;作用機制;問題;對策;湖南省
近年來,隨著湖南省涉農信貸規模的持續擴大,“三農”客戶由于受信貸市場機制不完善、融資成本高、融資效率低等影響,在向銀行借款時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若想提高農村普惠金融的使用廣度和深度,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近年來,湖南省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逐年增加,極大激發了農村地區的產業活力,為鄉村發展提供源源動力。2021年,湖南省農業貸款增至2083.4億元,同比增加89.4億元[1]。由圖1可知,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在2011—2021年發展迅速,且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從2011年的32.68增至2021年362.36,這表明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的整體發展趨勢向好。其主要原因在于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17年印發了《湖南省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我省全面小康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的工作目標。由圖2可知,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三個維度發展水平2011年至2021年以來呈上升趨勢,其中覆蓋廣度穩步發展;使用深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在這十年中,2017年的增幅較大,但受政策及同類產品競爭等影響,從2018年開始增幅放緩甚至下降;數字化程度在這十年中增長尤為明顯,2015年呈現了爆發式增長,這主要是受“數字湖南”建設影響,湖南省積極推進“數字三農”建設。由圖3可知,湖南省各市州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整體呈上升發展趨勢。但其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沙市發展最好,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常德、張家界、郴州、婁底、永州等市發展稍遜,邵陽、益陽、懷化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居后,這主要是因為各市州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資源稟賦不同,但其差距在不斷縮小,說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也促進了各市州的協同發展。

圖1 2011—2021年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數據來源: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圖2 2011—2021年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內部維度發展狀況
數據來源: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圖3 2011—2021年湖南省各市州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數據來源: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本文以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為例,探究其運用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做法,進一步厘清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2]。
1.2.1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目標。為此,湖南省內的農商銀行采取多種措施,將金融科技與涉農業務相結合,為當地產業振興提供支持。例如,張家界農商銀行以“政府+銀行+擔保公司+公司+農民”的融資方式,推出了“莓茶貸”產品,促進產業的發展。湖南省各地農商銀行積極開發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為全省各地農村企業和農戶緩解融資壓力,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1.2.2 數字普惠金融推動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標。2020年1月,長沙農商銀行迅速啟動了疫情專項信貸業務綠色通道,為醫療用品生產企業提供生產支持,該舉措使鄉村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此外,全省農商銀行極力打造省級美麗宜居信用示范點。例如,星沙農商銀行堅持“金融為民”的服務理念,將銀龍村打造成省級美麗宜居信用村示范點,并主動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不僅為銀龍村提供了金融支持,推動文旅發展,還有助于鄉村居民增收致富。
1.2.3 數字普惠金融實現生態宜居
為有效實施綠色金融發展戰略,湖南省內農商銀行積極開發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結合的產品。星沙農商銀行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創新環境權益質押業務,提供貸款支持花橋水質凈化廠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等4個光伏發電項目落地實施,推廣“金融+光伏+污水廠”模式,助力解決污水處理行業節能降耗難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當地綠色產業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實現生態宜居。
1.2.4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和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2022年,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人民法院與衡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協作,在銀行設立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并安裝訴訟服務遠程柜臺,高效解決糾紛。該舉措是地方法院和金融機構在探索金融科技融入調解糾紛過程中的有益嘗試,有利于當地鄉風文明建設。
1.2.5 數字普惠金融促進鄉村有效治理
湖南省農信聯社運用“普惠金融信貸移動營銷系統”推進“黨建共創,普惠金融”行動,為農村數字化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攸縣農商銀行培養“信貸村官”,利用大數據App設立實地辦公拍照記錄系統,形成“為農業著想,為農村著想,為農民著想”的經營理念;推選“村民行長”承擔金融政策、金融產品、金融知識的宣傳工作,對轄區內的農民進行調查,對其信貸狀況進行評估,為其提供金融服務,促進了鄉村有效治理。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為鄉村振興和金融體系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能夠有效解決鄉村金融的地域分散性、供給不平衡、金融業務短缺、金融服務難以深入等客觀困難,為鄉村振興提供極大的金融助力,對鄉村振興的加速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其具體作用機制如圖4所示[3]。

圖4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
政府、銀行、農戶這三大主體參與程度偏低。在政府層面上,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往往偏向龍頭企業,且會給予這些企業融資、貸款、減稅等政策優惠。同時,數字普惠金融政策沒有落實到基層,政府與群眾交流不夠。在銀行層面上,鄉村地區的農戶數量多且不集中,銀行所要承擔的貸款成本較高;再者,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商業銀行在鄉村地區的設點較少。在農戶層面上,農村居民往往難以及時了解社會發展動向,并且農村人口流失大,難以形成大規模的農業產業鏈,因而難以刺激金融需求的產生。
湖南省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城鎮與鄉村發展不均衡。城鎮普惠金融的發展速度遠超過農村普惠金融。目前,“城鎮強,農村弱”仍是湖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格局,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相較于城鎮發達地區,農村地區開設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少且覆蓋范圍小;加之普惠金融在鄉村地區的實施效果不佳,導致多個金融機構網點撤銷,農村居民對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的消費意愿較低。
近些年,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覆蓋范圍逐步擴大,但相關監管機制不甚完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這些都為數字普惠金融提供了宏觀發展方向,但涉及數字普惠金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政策法規內容并不多,存在滯后性[4]。
在政府層面上,政府有關部門應統籌協調各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減稅降息激發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在銀行層面上,銀行應尊重市場規律與執行國家意志相統一,將更多的金融資源用于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特殊群體。在農戶層面上,要加大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宣傳力度,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將線上宣傳發展為線下宣傳,提升鄉村居民對數字金融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從而確保涉農群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根據“十四五”時期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和目標,湖南省政府應將數字普惠金融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首先,加強對數字普惠金融的頂層設計,促進其健康發展。湖南省政府有關部門應因地制宜制定統籌全省的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實施綱要,指導基層政府工作實踐。其次,銀行等金融主體應當強化對數字新基建的規劃。例如,在偏遠地區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拓展數字金融業務,使弱勢群體受益。最后,提高農村居民的互聯網參與程度和數字金融素養,充分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紅利效應。政府可以組織農民參加數字金融知識培訓,只有讓農民親身體驗、熟悉并使用數字普惠金融,數字普惠金融才能在鄉村生根發芽、欣欣向榮。
政府要構建并完善符合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需要的數字普惠金融監管機制。要強化監督,建立統一、規范的市場,健全有關法律和規定,對存在違規違法的數字金融產品,迅速對其進行遏制。在實施普惠金融政策的過程中,金融服務機構必然會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客戶的個人信息泄露、客戶的財物被盜等,都會對執行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有必要增加有關職能部門,提升其行政能力,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進行監督,對農村居民的權益給予更多的重視,讓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得到提升。
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是滿足農村地區居民對生產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夠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地區居民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實現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湖南省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湖南省鄉村振興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省農信聯社通過金融科技搭建了更多數字化平臺,開發了各項創新產品,促進了普惠金融進入鄉村扶持中小企業,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等,但同時也存在著主體參與不平衡、監管方面不完善等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各方主體應統籌協調采取相應改進措施,努力解決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從而促進共同富裕。
[1]曹嘉寶. 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D]. 南京:南京審計大學,2022.
[2]胡嘉欣.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機制及效果研究:以山西省為例[D]. 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23.
[3]朱麗萍,張伊麗,李程. 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促進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J]. 時代經貿,2022,19(12):10-14.
[4]廖怡琳. 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 市場周刊,2023,36(6):57-60.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30
F327;F49;F832.7
C
2095-1205(2024)03-95-04
湖南省202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數字普惠金融對湖南省鄉村振興的影響研究”(S202312656007)
曾思梅(2002—),女,湖南邵陽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數字普惠金融。
龔琳云(1990—),女,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