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蕓 趙楓咪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揚州 225002)
不同專業學生具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學習需求和職業需求,因此對于思政課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高職院校應該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學情來安排思政課,對思政課進行改革,從而使思政課更符合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1]。
我國當前思政課程教學質量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且在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也還需要進一步的發掘和提升。現有的思政教學體系下,很多學生感覺課程內容較為枯燥,教學方式也過于陳舊,所以,積極的改進思政教學策略和方法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學所必須面對的問題。相關的政府部門以及高校要從思維上進行轉變,以學生為教學的核心,針對學生的個人特征進行相應的教學策略的開發。對于一線的思政教師而言,必須去對高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學目標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在此基礎之上,結合本校學生的專業特征,找到最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要對學生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培養,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要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以學生為出發點,培養其形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的社會所需要的高職人才。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的認知,要認識到學生在學習能力、方法上的不同之處,并且針對這些特征制定更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開展具有導向性的思政教學[2]。
高職院校里的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成長成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主要是因為,有效的思政課程能使得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升華和洗禮,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專業素養上也能夠得到科學的鍛煉,并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所以,教師要在思政課教學上進行深入的思考,要多從高職院校學生本身的專業特征出發,將社會當中相關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職業道德要求等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當中,并且根據學生的專業,設計具有一定特點的思政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3]。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方面是要讓學生成長成為具有社會所需的專業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是要促成學生在品格道德上的提升,要讓學生成長成為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具有相當優秀的職業素養的人才。可以說,后者的培養目標更為重要,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思政課教學上進行深入的思考,要讓學生能更愿意接受相關的教學內容,并且在提高學生道德修養的同時,也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做一定的導向作用,讓學生能通過思政課的學習,獲得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4]。
不同專業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學習風格、職業發展需求,這導致其在思政課程的學習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
不同專業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科知識儲備與專業背景,這會導致他們對思政課的關注點有著一定的差異[5]。舉例來說,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更多的是具備一些工程類的知識儲備,比如工程知識、工程方法、工程手段等;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更多的是具備營銷原理、消費者心理學、營銷傳播等相關的知識儲備;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主要具備的是廣告學、傳播學、平面設計等相關的知識儲備。這些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學科背景和知識儲備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那么思政課的開展過程中,就要根據學生的差異來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不同專業具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導致學生也會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模式。比如,理工科重視實驗和實踐,那么理工科相關專業的學生學習風格方面也更偏重于實踐操作和案例分析[6]。而文史類重視理論探討,因此文史類相關專業的學生學習風格上也更偏重于感受、探討和思考。這就決定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不可選擇統一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和學習模式來進行靈活調整。
不同專業的學生所學專業不同,學科背景不同,職業發展需求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決定了思政課程也必須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相符[7]。舉例來說,醫護專業的學生未來將走向醫護工作崗位,面對的是患者,其職業發展需求決定了其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有較強的責任心,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如此才能在工作中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而這也導致醫護專業的思政課要突出醫療倫理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這與其他專業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
前面我們分析到,思政課程的學習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那么,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思政課的教學又該如何開展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差異性,改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改革。
思政課的教學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地機械傳授知識,灌輸思想,而是要從學生本身出發,充分了解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學習需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學習需求來確定思政教育的切入點,確立思政課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可以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等等,通過這些調研來真正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了解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期望和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更好地推進思政課的教學改革[8]。
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思政課的教材也應該是有區別的,為此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邀請相關專業的教師和思政教師一同來編寫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教材,從而使思政教學更有針對性。在具體的教材編寫上,教師要注重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根據專業特征確定教學目標。高職院校的專業不同,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也不盡相同,落實到思政課上,也是需要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所以,在進行教材編寫時,教師要注意二者目標的一致性,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第二,要讓教材內容充分的滿足學生需求。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其在思政課程上希望學習到什么內容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關乎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否。因此,教師要所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去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真正需求,以便于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教材編寫要具有專業性。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是最為了解其所培養的人才的職業素養特征的,所以,在思政課程教材編寫時,教師要注重和專業教師一同探討,進行相關內容的審定。教材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思政的相關理論知識,而應當包括更多的專業案例等,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學習。
第四,教材要有相關的配套內容。教材本身編寫完畢之后,還要進行相關的配套內容的編寫,這些配套內容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練習題集、拓展訓練集等之外,還應當包括為教師編寫的教材指導手冊,以供教學參考使用,同時,也要包括多媒體課件、實踐活動推薦等,以更好地配合教學。
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思政課是重要的構成部分,與專業課程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思政課教師并沒有將思政課與專業課程結合在一起,沒有認識到專業課與思政課的緊密關聯,導致思政課流于形式,無法真正深入學生內心。其實,思政課與專業課有著同樣的目的,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而且思政課與專業課是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為此,教師必須有更新教學觀念,根據學生可能要從事的工作崗位特點對思政理論教學內容做出調整,保證自己所選擇的理論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緊密結合,同向同行[9]。
舉例來說,理工類專業需要嚴謹的科學精神,那么在理工類專業的思政課程中,教師便可以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結合,突出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和社會責任。與此同時,針對理工科專業的專業特點和職業需求,教師可以組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思考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思考本專業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倫理原則和行為標準,并通過實操訓練等教學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滋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塑造學生的創新品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團隊合作精神;文史類專業,可側重文化傳承、人文關懷和價值引導,運用閱讀經典、寫作練習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文化現象,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經管類專業,應注重職業道德、經濟倫理和社會公平。可以組織模擬商務談判、市場調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不同專業課的思政課教學策略應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實踐環節的設計,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專業教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10]。
思政課教學當中,理論教學之外,還需要進行相關的實踐教學安排,對于學生而言,實踐教學更易于接受,同時,也更能起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的專業不同,在安排實踐教學時,要注重針對性。例如,文史類專業的高職學生,實踐教學要注重人文方面的活動,要讓其專業特征獲得更好地展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化遺址參觀,還可以設置專題,讓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等,讓其更直接地體驗到人文的力量。針對金融、經管專業的學生,實踐教學要更注重模擬經營類的活動,讓學生更早地進入到專業實操當中,了解實際的金融經濟的特征等,更重要的是,通過案例分析、實習讓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對于人文藝術類的專業,實踐教學要多注重實際創作,要給學生以更多的參加展覽、演出的活動機會,讓其能通過參與其中進行藝術創作,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展現自己的創造力,并體會藝術之美。對于農林專業的學生,教師要多注重給學生以更多的生產實踐機會。可以組織學生到農村參加幫扶活動,親身到其中去參加農產品的種植、推廣工作,還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些農林專題進行自主性的調查研究,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讓其對農村社會有著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在高職思想教學改革中以專業為導向,這對教師隊伍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挑戰。第一,思政課教師必須要在思想上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要明白傳統教學理念當中的不足,并且認識到,當下社會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第二,思政課教師要深入專業課教學的一線,要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課程的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等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要想方設法尋找到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兩者的結合點,并基于此進行自我知識體系的完善。第三,思政課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更新和改進,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進行多種方法的發掘,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具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要思政課更好地為專業人才培養服務。
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里以專業為導向成為教改的必然路徑,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必須從思想上認識到專業與思政教學二者結合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對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有著更為深入的認知,從而尋找思政課與專業人才培養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點,進而不斷地發掘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改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興趣,使得思政課真正地成為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助力,為培養更多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