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
北京科技大學數理學院,北京 100083
2022 年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強調:“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確定人才培養規模,優化結構布局,在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進行體系化、鏈條式設計,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國家創新發展急需的基礎研究人才。”為此,高校、科研院所要培養基礎學科人才,必須有正確的人才培養理念,走出一條基礎學科人才自主培養的道路,培養造就植根祖國大地、著眼社會需要、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學科領域人才。良好的學術氛圍是提升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是否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的科學進步和教育事業的興衰[1]。
北京科技大學以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發展目標,始終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堅守內涵式和特色化的發展路徑,持續增加對教學的投入,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系統謀劃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即“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注重實踐、倡導創新、尊重個性、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具有扎實理科基礎、能夠在相關學科達到國際國內頂尖水平的拔尖創新人才,未來在相關領域做出卓越成績,學校從2007 年開始招收理科試驗班,其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深厚的基礎、廣泛的專業范圍、強調實踐和個性化”的原則來確定的,致力于研究和實施從本科生培養到博士研究生培養的本博貫通培養方案,以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目標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設立理科試驗班的目的是通過大一第一學期至大二第一學期共一年半的時間,集中學校優勢師資,教育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理科基礎。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第一學期,執行單獨的培養計劃。從大二年級第二個學期起,學生根據個人意愿選擇全校理、工、管各個專業,執行相應專業的培養計劃。在選修課方面,理科試驗班學生在大學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學分總數按所選專業要求執行,大學期間所修學分總數必須滿足學校本科畢業的基本要求。同時,結合學生所選專業多元化特點,要求理科試驗班學生在大一第一學期至大二第一學期選擇相應的學科基礎課,按照相關專業培養計劃中所列的專業模塊進行選擇。
在具體課程設置上,為了確保學生能夠與其未來選擇的專業更好地融合,學校持續研究和完善課程結構,統籌全校理工管各個專業緊密合作,深入探討,并對拔尖創新人才所需的課程體系進行了科學的規劃。目前,學校正積極探索理科試驗班課程改革,系統進行模塊化設計,即將基礎課程分為兩類:第一類偏重邏輯推理運算,相對適合擅長邏輯分析的學生,主要包含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課程;第二類偏重物質研究,相對適合擅長實驗分析的學生,主要包含大學物理、理科物理實驗等課程。學生在完成大一的學業后,可以根據學生的未來計劃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塊,這將為學生未來的專業選擇和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石。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關鍵。為加強理科試驗班的基礎教學工作和質量,學校要求各學院選派優秀教師為理科試驗班學生授課。第一,在本科生導師的聘任過程中,從全校各個學院中以兩院院士和國家級人才為基礎,組建了理科試驗班學生導師庫,以確保為理科試驗班的學生提供頂尖的導師。第二,在專業指導方面,為了確保理科試驗班的學生在未來選擇專業時能夠有針對性,學校教務處與各相關學院的教學副院長經過討論決定,為理科試驗班特別設置了“學科簡介課”,并由各學院選派經驗豐富的專家,向學生詳細介紹學院的發展歷程、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學術梯隊和博士生導師專家的相關情況。第三,在學術交流方面,學校在大二為理科試驗班組織了“直博系列學術報告月”活動,并邀請了兩院院士、國家級人才以及專業負責人來為學生進行學術報告。通過一系列學術講座,激發學生對科學和專業領域的熱情,并為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提供方向性的建議。
針對理科試驗班,數理學院從“導師· 促學領航”+“朋輩· 勵學引航”雙管齊下,同向同行,組建“專業課教師/本科生導師/班導師—朋輩講師/輔導員—學生”的輔學網絡,包含由專業課教師、班導師、本科生導師組成的專家教師隊伍,承擔了全校的數理基礎教育;由院系領導、輔導員組成的輔導教師隊伍,針對有情緒、有障礙的理科試驗班學生持續性開展深度輔導,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由學習經驗豐富的研究生、小班主任、高年級優秀本科生組成學生講師隊伍,通過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輔導,關心關注理科試驗班學生成長成才。
學院牢牢抓住理科試驗班新生學風建設工作,每學年針對理科試驗班新生開展“走好大學第一步”的專業教育課,邀請系主任對理科試驗班新生進行專業認知教育,助力學生明確自身發展目標。自2019 年起,學院以理科試驗班為中心和小班主任為抓手,針對理科試驗班新生組織集體晚自習、新生模擬考等活動,平均每年組織理科試驗班集體晚自習200 余節,各教學科目新生模擬考4 場,幫助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查漏補缺,加強新生學風建設。
在學校大力開展本科生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務處單獨為理科試驗班分配創新項目研究指標,原則上要求理科試驗班學生都要參加本科生創新項目,學院領導、班主任、輔導員幫助學生聘請其他學院及研究院所的教授為學生做指導教師。學院也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懷著對理工科拔尖人才創新培養計劃寄予的期望,圍繞“三全育人”做文章,聚焦“雙創”教育下功夫,深化“實踐養成”求實效,通過傳幫帶模式打通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學歷、經驗壁壘,擴大學生參與面,提升學生參與質量。在申報國家級和北京市級創新項目過程中,學校積極鼓勵理科試驗班學生在本科生導師指導下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每年理科試驗班學生100%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同時,超過80%的理科試驗班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物理競賽等學科競賽。
一是在線上活動方面,學院充分利用“學業幫棒堂”微信公眾平臺,積極開展線上學習打卡活動,通過學生在“學業幫棒堂”平臺上打卡記錄學習時間,不僅能夠有效推動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還能夠為學風建設提供直觀的數據支持。為了模擬傳統的自習室氛圍,學院引入“云自習”模式,理科試驗班學生可以通過“學業幫棒堂”平臺參與在線自習,與學生共同進入“虛擬自習室”,在線上共同學習,分享經驗,提高學術交流的效率,形成協同學習的良好氛圍。為激發理科試驗班學生學科興趣,學院為理科試驗班學生在線上開展“每日一題”活動。通過“學業幫棒堂”平臺發布每日一道學科題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在線下活動方面,針對理科試驗班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學院學業輔導中心講師團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個性幫扶,幫助學生擺脫學業困難。在競賽方面,由專任課教師組成的競賽指導團隊,為理科試驗班學生進行競賽指導,同時發揮學科優勢,加強學業類社團建設,依托學科競賽,以平均每年5 ~7 場的頻率,與物理協會等相關社團合作開展競賽類朋輩習題課[2]。
第一,結合理科試驗班學生的成長需求,積極選樹典型示范,邀請校長獎章、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十佳學術之星,以及“勵志計劃”學員優秀畢業生等代表,為理科試驗班學生分享成功經驗。這些榜樣的典型代表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卓越成績,更在學術和社會活動中展現了出色的綜合素養,為理科試驗班學生傳遞了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信念。
第二,通過榜樣的力量,學院學風建設得到了更加有力地推動。選樹典型示范和分類指導相結合,不僅能夠提高理科試驗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為學風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學院將繼續深化這一工作,致力于打造更加良好的學風氛圍,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自2018 年起至今,以平均每年5 ~7 場的頻率,舉辦“英才論壇”交流會總數近70 場,覆蓋理科試驗班總人數已經超過500 人次。
第三,引導學生與學術專家對話,學院一直以來堅持舉辦具有學院特色的“理學之美”前沿論壇、“德賢數理”青年人才學術沙龍等系列講座,全力打造一體化的學院師生學術交流平臺,結合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推進學風建設工作。迄今共開展“理學之美”前沿論壇466 講,“德賢數理”青年人才學術沙龍12 期,不僅有效促進師生間的學術交流,更通過品牌活動輻射更多理科試驗班的學生。
秉承“求實鼎新”校訓精神和“秉德興賢 知真圖新”的院訓精神,根據學校第二課堂培養人才的現實情況,學校系統謀劃理科試驗班第二課堂培養方案,其目的是充分發揮高校第二課堂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致力于推進教育領域的全面改革,確保學生能夠目標明確、計劃周密、組織有序地參與第二課堂的各種教學活動,不斷加強學生學術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以學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網絡管理系統“到夢空間”為基礎,構建理科試驗班第二課堂的學生發展評價系統,切實提升理科試驗班學生綜合素質。理科試驗班第二課堂學生成長助力項目包括實踐實習、志愿公益、創新創業、文體活動、技能特長共五大類。
(一)在實踐實習方面。依托學校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通過開展寒暑假社會實踐,提升理科試驗班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為理科試驗班學生在學校期間設計預就業實習,國內、國際交流訪學,實踐實習類主題講座等,不斷開闊學生視野,學生參與相應活動可獲得不同等級的實習實踐積分。
(二)在志愿公益方面。通過為理科試驗班學生設計各類志愿公益項目及志愿公益類主題講座、報告,提升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項目可獲得相應志愿服務積分。
(三)在創新創業方面。通過指導理科試驗班同學參加不同層次的學術科技活動等方式,引導同學們發表文章、出版專著、獲取專利和創辦創新型企業,促進同學們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參與活動可獲得相應的創新創業積分。
(四)在文體活動方面。結合理科試驗班學生各類需求組織文藝、體育以及人文素養相關培訓、講座,參與活動的學生可獲得相應文體積分。
(五)在技能特長方面。鼓勵理科試驗班學生在學校期間考取語言、計算機以及其他職業技能等資格證書,為學生組織各類技能考試考前培訓、講座,考取各類資格證書的學生可獲得相應的技能培訓積分。
以上五類項目配合理科試驗班學生大學四年第一課堂的教學任務系統匹配到每個學期中,學生每個學期需獲得一定等級的第二課堂成長積分,學生畢業時可獲得第二課堂成績單。這一方案不僅注重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充分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全方位發展。其經驗不僅為其他高校在理工科人才培養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也為高校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更為創新、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經過十余載的探索,北京科技大學理科試驗班實施“1+3”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這一模式以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為核心,在關注學生的專業學習、強化學生理科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通過個性化的課程設計和全程關懷的學業輔導,學生在學科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同時,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培養環節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領導力和創新意識。未來,這一成功的經驗不僅將在北京科技大學得以持續深化,更將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鑒,促使更多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創新,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為社會進步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