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遠生
常言道:“文如其人” “文品如人品”……楊振聲評價朱自清“風華是從樸素出來,幽默是從忠厚出來,腴厚是從平淡出來”,這既是道出朱自清的文品,也是道出了他的人品。屈原的耿介忠貞,李白的沉雄倜儻,杜甫的每飯不忘君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這些都是我們透過文章所感受到的作者的人格。人格(即作者的基本素質)與寫作的關系之密切,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寫作教學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直接影響到學生素質的提高。人生要追求真、善、美,寫作教學更應該追求真、善、美。
一、“真”是一個原則:在施教者是真誠、真率、真知;在受教者是做真人,說真話,寫真情
懷著對寫作教學的真誠,教師敬業、愛生,精心備課,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專注、勤勉精神的形成。
教學內容上講求實事求是,符合客觀規律。引用材料真實、確切,無偏差;品評范文抓住要害,有獨到見解;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說真話,寫真情實感,不浮夸,不矯揉造作。
“求真”,使寫作者忠于生活,忠于良知,寫出個性,活出風采。“求直”也促使寫作教育工作者正視寫作理論的現狀,進一步探討提高寫作能力的途徑。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關鍵在于打破過去“套路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寫作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求異思維、多向思維、逆向思維等的開拓,引導學生按生活的本來面目表現生活,寫真話、抒真情。反映到學生的人格品質上,才能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能力)、有個性的真人。
二、“善”是一種胸襟:在施教者是良知,是完善的教學內容,是善意的批評;在受教者是善良,善待他人,熱愛生命
對人類巨大的愛和博大的同情心,對一切俗、丑、惡勢力的憎和不妥協斗爭,是作者基本素質的體現。古往今來的偉大作品,無不閃爍著悲天憫人、斥惡揚善、憂國憂民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光輝。這是一種更深沉的“善”。寫作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追求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完善,體現出對人生、對生活的關注,這是教師的“善”。寫作教學在講授寫作理論的同時,將文章中所表現的“善”和教師內心的“善”點點滴滴傳遞給學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發掘出學生心靈的“善”之泉。
寫作教學中的“善”還表現在對學生作文的批改上。下評語時多熱情鼓勵:既點評形式與內容,也從思想感情上加以引導。好老師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的寥寥數語,也許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
三、“美”是一種境界:在施教者是知識之美、智慧之美、教化之美;在受教者是美的情操、美的氣質、美的言談舉止
寫作教學不是枯燥的教條,而應該生動、活潑;闡釋理論的材料不只是典范、經典,也應該新鮮、新穎。講新聞時,用當天的報紙;講廣告時,用現實中鮮活的例子……這樣既密切了寫作教學與現實的關系,又能取得賞心悅目的課堂效果。
除了教學內容要給人美感之外,寫作教學也不能忽略對學生的美育教育。教學生明辨美丑,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也是寫作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文先做人”。寫作教學既要教學生“作文”,更要教學生“做人”。與其他學科相比,寫作教學中“教書育人”四個字的分量更沉更重。只有用“真”作根基,用“善”去澆灌,素質教育之花才可能結出“美”的果實。
四、激情引趣,激發寫作熱情
(一)利用優秀影視題材激發興趣
中學生思想活躍、性格開朗,對新生事物感受力較強,對影視尤其敏感和關注。教師可以利用優秀影視題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指導學生妙筆生花
如何指導學生將影視題材移諸筆端,妙筆生花呢?關鍵在于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和課本寫作訓練要求,結合課文教學內容,選擇有關影視節目,確定寫作題目。
比如去年湖南電視臺播報郴州旅發會關于莽山旅游風景區的報道。收看了這些節目后,學生反應強烈。結合校本教材著名散文《土地》一文,讓學生明白這篇文章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作者列舉了歷代人們對于土地的珍惜等十個例子,形成了一種浩瀚壯闊的氣勢,表達了對土地的摯愛之情。接著,筆者布置了《珍愛莽山景區的一草一木》的作文題目要求學生聯系實際,特別是聯系自己的家鄉、村社的發展變化情況,大膽運用聯想和想象,歌頌家鄉人文風景、廣大村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敢闖、敢干的精神。使“每一寸土地都發揮著它的巨大潛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來”的創新精神。
有了影視題材和生活體練,輔之以范文學習,學生看得明白,想得深刻,說得清楚,寫出了不少情文并茂的佳作。
(三)利用電視藝術豐富想象
電視藝術是一門直觀的藝術,其審美性、及時帶來了它豐富的鑒賞性,作文教學往往需要我們聯想和想象,把文字換成直觀然后去鑒賞,這種鑒賞受人的想象思維及知識閱歷的限制。利用影視有關節目則可彌補這個缺欠,讓其成為強化作文教學直觀性的一種有效手段。
學生作文在體現上述要求的同時,還能用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的寫法,在文章中反映新時代的青少年的精神面貌、美好理想以及追求,反映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意氣風發,走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主題。
語文課本中的作文知識有相關的課文來實踐,也需要教師的分析、引導,而影視對作文的實踐則有鮮明的直觀性。這種直觀性使作文知識變得簡單而富有趣味。影視的實踐性為作文的理論學習找到了實踐的載體。
近年來,針對初中生現狀,采用上述應運指導學生寫作,能使他們寫出真切、直觀,明理、新穎,令人贊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