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權
我們所說的閱讀教學,實際就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情,“讀”占鰲頭。朗讀是閱讀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必須充分重視朗讀。朗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展示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范讀
范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模仿性強,通過聽范讀,不僅可以幫助他們讀準字音,逐步學會停頓、重音、快慢等朗讀技巧,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理解詞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要求教師的范讀必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范讀時,首先發音要正確,聲音要清晰、圓潤、有力,這是普通話朗讀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師在范讀時,要情真意切,與作品產生共鳴,該歡快時歡快,該低沉時低沉,該高昂時要高昂。如《長征》一詩中,“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表現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讀時就要用高昂的語調;“金沙水拍云崖暖”表現了紅軍戰士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讀時則用歡快的語調;而“大渡橋橫鐵索寒”則又要用低沉的語調表現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朗讀還要注意恰當的語速、語調和停頓。一般的敘述速度適中,表示歡快情緒的需要輕快的語速,表示悲傷情緒要速度緩慢。語速適度,停頓適時,再根據文章內容發展的需要,加上不同的語調,就可顯出文章的起伏,使人聽得漸入佳境。
那么,哪些文章需要范讀呢?在中高年級,多是感情濃烈,或激昂、或深沉、或語調語速變化大一類文章。這些有一定難度的語段,教師必須先范讀。
三、邏輯引讀
邏輯引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好方法。它是通過讀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種朗讀方法。引讀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講,寓講于讀”,真正起到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邏輯引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引讀的形式最常用的有提問式和提示式。如,在教學《草原》一課中,我首先采用了提示式引讀法。
師:文章開頭講老舍先生第一次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
生:比別處的更可愛……
師:在天底下——
生:一碧千里,而……
師:四面都有——
生:小丘。
師:平地是——
生:綠的。
師:小丘——
生:也是綠的。
師:羊群——
生:一會兒……白色的大花。
師:那些小丘的線條——
生:是那么柔美,好像……流入云際。
師:這種境界——
生:既使人驚嘆,又……
通過這次引讀,既疏通了本段的脈落,又弄清了結構層次,掌握了文章的思路。接著,我又用提問法開始第二次引讀,重點欣賞美詞佳句。
師:本段句子優美,而且運用了幾種修辭方法。其中,運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生:羊群一會兒……白色的大花。
師:采用擬人手法的句子是——
生:在這樣的境界里,就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四、聽讀欣賞
這種課型能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和感知課文,通過聽、讀、欣賞、議論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他們聽、說、讀的能力,發展記憶、思維、想象的能力。聽讀欣賞最常用的方法有配樂朗讀。下面以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例。
(一)聽配樂朗讀,感知內容
我先用充滿感情的語調介紹了總理生平,揭示了課題,然后聽配樂朗讀教材,同時看相應的視頻。
(二)學生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聽配樂音頻,一邊輕聲和讀。利用錄音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讀后再對問題進行討論、點撥、引導。
(三)品味欣賞,領悟課文
只放錄音,學生在配樂聲中自由朗讀,而且邊讀邊想,口到心到。在腦子里能夠再現課文的一幅幅畫面。讀完后,再讓學生談對句子的理解,對課文的感受。
(四)整體欣賞,把握全課
這是我在朗讀指導中常用的四種方法。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才能省時高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這就需要抓住重點,精講多讀。哪些內容又該多讀呢?首先,重點的部分讓學生多讀。如《一夜的工作》末尾兩段,集中抒發了作者的真情實感,這兩段就該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從讀中和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體會作者激動、自豪的心情和總理崇高、偉大的人格。其次,難以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多讀。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寫“伯父”談碰壁的一段話,內容比較深奧,這時教師需要聯系社會背景點撥,然后再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魯迅先生敢于同惡勢力斗爭的無畏氣魄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對中心思想的理解也起到深化作用。另外,美詞佳句也應該讓學生多讀。要讓學生在多讀中把無聲的文字想象成有聲的畫面,在讀中培養鑒別和欣賞能力,積累豐富詞語。如《桂林山水》這一課,整篇文章無論從用詞、句式,還是課文的結構,都令人賞心悅目,這樣的課文就該讓學生多讀,體會文章的語言文字之美,感受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要想提高朗讀教學質量,還必須合理安排時間,再根據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讀訓練方法,如領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接續讀、自由讀、輕聲讀、默讀、輕聲和讀等。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到位,學生的訓練到位,真正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學生的語文素質就會功到自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