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摘要】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概念往往抽象而深奧,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情境創設即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或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環境,使得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這種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還能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深層理解,提升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旨在論述情境創設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形式.
【關鍵詞】情境創設;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技術的發展,高中物理教學正逐漸轉向更加學生中心、體驗式和互動性強的模式.《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學生要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由此可見情境創設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1.1 增強學習動機
情境創設教學法通過創造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或者有助于引發好奇心的學習環境,能顯著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這種方法能夠將物理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未知的熱情和對物理學科的長期興趣.
1.2 促進深層次理解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能夠在一個具體、真實或者模擬的環境中學習物理知識,這樣的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記憶公式和定律的層面,而是通過實際操作、觀察和體驗,理解這些物理現象和理論背后的本質,從而實現從表層學習向深層學習的轉變.
1.3 發展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境創設教學法要求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物理知識和原理,分析問題、評估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4 提高合作學習和交流能力
情境創設常常涉及小組合作和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同伴交流想法,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理解物理概念,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
2 情境創設教學法應用于物理概念學習的原則
2.1 相關性原則
情境創設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以確保物理概念的學習對學生具有實際意義.情境創設教學的相關性原則不僅使物理概念更易于理解,還有助于學生將新知識與自身的個人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結合.通過創造情境理解物理概念,從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相聯系,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機,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和實際.
2.2 實踐性原則
物理學是一門高度理論化且具有抽象性的學科.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還能夠體會這些概念如何應用于現實世界.這種原則的實施有助于將抽象的物理理論轉化為具體和可感知的經驗,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物理現象.此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驗來探究物理理論,能夠加深自身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2.3 互動性原則
有效的情境創設應鼓勵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學習,在物理概念的學習中,互動性強調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和共享發現,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并通過互相交流來加深自身對知識概念的理解.
2.4 反思性原則
反思是學習過程的關鍵部分,尤其是在復雜的物理概念學習中,反思性原則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理解和學習策略.這一方法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識別和糾正誤解,同時提高自身的元認知能力.通過反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的實際應用,并將這些概念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3 情境創設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策略
3.1 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這一策略旨在通過設置引人入勝的問題或懸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個與即將教授的物理概念相關的有趣問題或未解之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為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供動力.
例如 以“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這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從引發學生好奇心的角度出發,提出一個與宇宙航行相關的引人入勝的問題,例如:“如果我們能夠在其他行星上建立基地,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這樣的問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而且緊密聯系到課程內容,如行星的運動和萬有引力定律.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探討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和宇宙航行的前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一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突出萬有引力理論在現代宇宙航行中的應用,以及這一理論是如何推動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特別是在相對論時空觀和牛頓力學局限性的背景下.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能夠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行星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等物理概念,還能夠對物理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3.2 講名人故事,創設育人情境
在物理教學中,講述與物理學科相關的名人故事,如偉大科學家的發現過程或科學精神的體現,可以創設一種育人情境.這種策略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夠啟發學生學習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 以“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圍繞發現歐姆定律的科學家喬治·歐姆的故事展開.可以講述喬治·歐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懈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也能啟發學生學習歐姆不屈不撓的科學態度.進一步,教師可以將歐姆的發現與課程中的“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相聯系,讓學生理解這一定律的科學意義及其在電路能量轉化中的應用.在進行“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測量”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歐姆的探究精神來進行實驗,強調實驗在驗證物理定律中的重要性.最后,在探討“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時,教師可以介紹現代科學家在可持續能源領域所作的貢獻,強調物理學在解決現代能源問題中的作用,從而將課程內容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系起來.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電能和能量守恒定律,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對未來科技發展的責任感.
3.3 設置趣味活動,創設生活情境
通過將物理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設置相關的趣味活動,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這種策略使得物理學習更加生動和實際,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例如 以“相互作用——力”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互動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和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等物理概念.首先,為了讓學生理解重力和彈力,可以安排一個簡單的實驗,如使用彈簧秤測量不同物體的重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重力的作用.接著,通過讓學生親自體驗不同表面的摩擦力,例如,在光滑和粗糙的表面上拉同一個物體,幫助學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響.當涉及牛頓第三定律時,教師可以通過互動游戲,如兩學生相互推拉,感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概念更加具體和生動.此外,為了教授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共點力的平衡,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機械模型或使用圖形工具,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這些概念.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趣味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物理概念,還能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強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這種教學設計策略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物理,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4 操作演示實驗,創設探究情境
實驗演示和操作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操作演示實驗,創設一個探究情境,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物理現象,親手進行實驗操作.這種策略有助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和親身探索來理解物理概念,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這種親身體驗和探究的過程對于深化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尤為重要.
例如 以“拋體運動”這一課為例,首先,為了使學生理解曲線運動,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如使用球體在不同斜面上滾動,來展示曲線運動的基本特征.接下來,在探討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時,可以使用圖形工具或計算機模擬,幫助學生直觀地看到如何將復雜的運動分解為簡單的直線運動.在進行“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讓學生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初速條件下投擲小球,并觀察和記錄運動軌跡.通過這種親身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最后,教師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實驗演示,如使用軌道發射器或其他輔助工具,來展示拋體運動的規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和運動軌跡等方面.這些實驗不僅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而且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應用物理概念,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通過這種以操作演示實驗為核心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拋體運動的物理概念,還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解決問題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3.5 利用多媒體,創設演示情境
這一策略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視頻、動畫、模擬軟件等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動態且互動性強的學習環境.多媒體的使用不僅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動態化,還可以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 以“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這一課為例,首先,對于磁場和磁感線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動畫來展示磁場線的形狀和方向,以及磁場線在不同磁源周圍的分布情況.這種直觀的展示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磁場的概念和特性.在講解磁感應強度和磁通量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模擬軟件來演示不同條件下磁感應強度的變化,如改變磁體的位置或者線圈的數量,觀察磁通量的變化,這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量的物理意義及其相互關系.在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部分,多媒體視頻可以展示實際的電磁感應實驗,如電磁鐵的制作和使用,以及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這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還使得學生能夠看到物理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對于電磁波的發現及應用,則可以利用視頻資料展示電磁波的發現過程和在通信、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使學生理解電磁波的重要性和廣泛應用.除此之外,探討能量量子化時可以通過動畫和模擬演示來展示能量的量子化現象,如光電效應的實驗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
4 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討論,可以了解到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多樣化應用.每一種策略都有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和作用,這些方法不僅可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且可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一策略不僅限于傳授知識,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物理不再是一個遙遠和抽象的學科,而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富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現象.
參考文獻:
[1]程瑩.指向核心素養生成的體驗式情境創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38):53-54.
[2]馬麗娜.物理教學中指向核心素養的真實情境創設[J].物理教學,2022(03):40-43+24.
[3]黃力行,吳建琴,郭喬,何曉.應用生活化資源創設物理情境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風,2021(30):121-123.
[4]陳美嬌.創設物理情境 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0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