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4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05-17 20:18:06張敏姜強趙蔚
電化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張敏 姜強 趙蔚

[摘 ? 要] 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賽道的重要突破口,如何驅動數字化轉型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以18所高校作為案例樣本,基于TOE框架,從組態視角分析了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系。研究發現:(1)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有五條數字化轉型路徑,路徑中均出現數字化網絡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人員數字化能力、數字化平臺與工具等要素,對驅動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將五條轉型路徑中核心要素相同的路徑合并歸納后,得到技術導向驅動型、政策導向驅動型和人本導向驅動型三類路徑,可分別通過強化技術支撐、夯實數字規劃、創新教學生態等方面驅動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有助于深化對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背后多重因素間復雜動態本質的理性認識,并為驅動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的實踐啟示。

[關鍵詞] 數字化轉型; 高等教育; 高質量發展; TOE框架; 組態路徑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張敏(1994—),女,山西朔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大數據學習分析、數字化學習研究。E-mail:zhangm122@nenu.edu.cn。姜強為通訊作者,E-mail:jiangqiang@nenu.edu.cn。

一、引 ?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全面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1]。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2]。當前,我國教育數字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何驅動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高等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已有研究為考察每一種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提供了依據[3-5],但相關理論化的方法無法處理數字化轉型多因素相互依賴的耦合效應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整體論下的組態分析更適合復雜多重并發因果關系的研究[6]。鑒于此,本研究以東、中、西部地區18所高校作為案例樣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基于TOE框架,探究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組態關系,明晰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復雜機制,進而提出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多組態路徑,以期為教育生態的系統性變革與創新提供新的突破口。

二、理論背景與研究框架

要實現高等教育從學習革命到質量革命再到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一個突破口,更是一條創新路徑。2022年以來,國務院、教育部實施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明確“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應用驅動、創新賦能,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各因素間相互支撐、相互協調、相互關聯,使得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教育流程、組織機構或技術手段的局部變化,更是教育領域系統性、整體性的轉型。

(一)基于TOE框架的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內在邏輯

TOE框架于1990年由學者Tornatzky和Fleischer提出,主要用以綜合描述新興技術如何被采納和應用的問題[7]。該框架的提出最早源自企業技術創新,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教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多領域。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因其動態變化過程中的結構不清、復雜等特征使其發展路徑被制約。TOE框架作為基于新興技術應用情境的一種理論模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適用性和靈活性,可將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動因劃分為數字技術驅動、學校組織引導和教學環境支持三類。

在數字技術驅動方面,隨著數字化網絡建設和新興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數據要素有機融入教育系統結構,對教育生態中平臺、資源等方面的重組與再造將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教育創新發展。在學校組織引導方面,《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出臺,為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重要的戰略支撐。高等教育可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目標和規劃,鼓勵協同創新和多元投入,為支撐基礎設施、數據治理、數字化人才培養的總體布局積極提供經費、政策等方面的保障[8]。在教學環境支持方面,新一代數字技術支持下的教學環境是提供學生真實學習情境、任務和活動以及良好學習體驗的教學空間,強調對物理課堂技術功能的改造以及多模態、全場景、立體式感知外部環境的構建,為創設沉浸式學習環境并開展線下線上融合教學,有效驅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助力[9]。

此外,教育數字化轉型被認為是技術、組織和環境生態系統相互耦合的過程,三者相互依賴、共生共存。數字技術賦能教育發展,得益于各階段國家政策文件的科學引導以及組織自身發展規劃的合理制定;數字技術通過產品、服務等形式作用于教育系統,以此促使各領域包括教育政策、模式、環境、組織和流程等的變化;同時,要使學校組織和數字技術能夠發展,對教學生態環境也將提出新要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機構設置、發展規劃和技術改良路線及時反饋,從而使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三者的數據和信息能夠循環流動,以保障其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性與協調性。

(二)基于TOE框架的數字化轉型因素及其耦合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關系:理論模型

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本研究基于TOE框架,從組態視角分析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三個層面的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有助于細致地探究怎樣的數字化轉型能夠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

1. 基于TOE框架的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本研究首先基于TOE框架,從數字技術、學校組織、教學環境三個層面對國內外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相關研究進行爬梳,并結合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研究團隊前期的實踐調研成果,初步設計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其次,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邀請了數字化學習領域的12名專家(教授6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填寫問卷。根據專家填寫的問卷,計算出專家的熟悉程度值為0.87,判斷依據值為0.75,兩者均值為0.81>0.70,由此表明,此次專家咨詢團隊的權威程度較高,獲得結果的可靠性較強;之后進行了兩輪專家意見征詢,并根據專家意見對指標內容進行了修改,3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具體觀測項的重要性均值均大于4.00,標準差均小于1.00,變異系數均在0.05~0.20之間(小于0.25),第二輪專家的Kendall協調系數W為0.253(p=0.00<0.01),相較于第一輪(W=0.216)有明顯提升,表明專家協調程度較高,意見趨于一致且對各指標項持肯定態度,最終得到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見表1,明確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因素,為探究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多組態路徑提供支持。

(1)數字技術(T)層面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層面是指集群數字技術本身的特點及其與組織的關系,它聚焦于數字技術可否與組織架構相匹配、是否與組織的應用能力相協調等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直接影響著數據采集效果及效率,是促進高等教育集群內部網絡協同高效發展、驅動數字化轉型以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引擎[10]。

(2)學校組織(O)層面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組織層面是指與技術相匹配的組織結構特征,主要關注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組織機構、人員數字化能力以及數字化保障等方面。組織層面因素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影響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和方向。研究發現,教育組織的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機構設置、師生數字素養以及數字化保障等因素,直接決定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可行性與深度,對于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1]。

(3)教學環境(E)層面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學環境層面是指集群內部的教學環境,包括師生使用的數字化平臺與工具、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以及教學文化氛圍等。有研究指出,數字技術帶來的數字價值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其內核為改造和重組教育生態環境,表現為推動教育模式、教育流程、教育服務、教學評價等的創變,以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12],進而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2.組態視角下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關系的分析模型

組態視角下的教育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是指通過復雜的內在作用機制,共同促進教育整體性創新與變革的內外部有利條件,是影響教育生態系統性演變效果的動力因素[13]。本研究根據上文構建的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通過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三個層面12個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的耦合,探究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多重并發因素及其復雜因果關系,提出了如圖1所示理論模型。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層次分析和fsQCA三種方法。問卷調查法主要用于收集前因變量數據并了解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狀況;層次分析法主要用于確定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的權重,以計算高等教育質量發展情況(結果變量)的數據;fsQCA方法主要用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組態分析。fsQCA方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導向、以集合思想和布爾邏輯運算為基礎、以理論和經驗知識為支撐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主要采用0至1之間任意得分的數值來表示前因變量和結果變量之間發生的邏輯關系程度,能夠有效避免信息轉換過程中的損耗,更加精準地呈現個案實際情況[14]。本研究采用fsQCA方法,以模糊集合代替對變量的精確性測量,使研究結論更加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樣本的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取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共18所同意參與教育質量發展調研的高校作為案例樣本,其中,北京市2所、吉林省6所、遼寧省3所、湖北省2所、山西省2所、陜西省3所;重點本科院校12所,普通本科院校6所。通過網絡調查平臺向每所學校領導者、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發放問卷60份左右,問卷的填寫采用匿名方式,18所學校共發放問卷1086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998份,有效回收率為91.89%。

(三)前因變量的測量

本研究依據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從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三個層面出發,選取12個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為前因變量,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將指標體系中的38個具體觀察項作為題項設計了調查問卷,以進行測量。

1. 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運用SPSS23.0和AMOS25.0對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顯示,各前因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值范圍在0.903~0.955之間(均大于0.7),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值范圍在0.903~0.955之間(均大于0.7)。此外,變量的KMO值為0.975(大于0.7),各題項因子載荷均在0.80以上,累計方差貢獻率值為89.26%,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均在0.5以上,且運用AMOS25.0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卡方與自由度之比(CMIN/DF)的值為2.97(小于3),CFI的值為0.937(大于0.9),RMSEA的值為0.077(小于0.8),模型的擬合優度良好,由此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 數據的聚合

本研究對高等院校在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層面的測量是由個體層面數據聚合上升到組織層面的,因此,需要采用組內調查者信度Rwg、組內相關系數ICC(1)和ICC(2)三個統計指標來檢驗高等院校個體回答對各變量的組內一致性[13]。檢驗結果顯示,Rwg范圍在0.907~0.957,均大于0.7,ICC(1)的范圍在0.450~0.838,ICC(2)的范圍在0.710~0.950,分別大于0.12和0.60,表明各變量數據均達到聚合要求。

(四)結果變量的測量

本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項的權重,之后將各高校收集的每一指標項數據加總后平均,并與具體觀測項對應的權重相乘,即可計算出18所高校教育質量發展數據(即結果變量的值)。計算公式為a1x1+a2x2+ …+anxn,其中a1,a2…an為n個題項指標中對應的權重值(0

(五)變量的校準

問卷量表的校準通常采用直接校準法,參考Fiss對李克特5點量表的校準方法[15],將“1”編碼為完全不隸屬,“3”編碼為交叉點,“5”編碼為完全隸屬。然而,由于本研究的問卷數據呈偏態分布,變量各題項加和取平均后的部分數據為“3”,如果將“3”編碼為交叉點,則會導致由于0.5的賦值而造成案例損失,因此,本研究參考王雪等的校準方法[16],將各變量的均值編碼為交叉點。之后通過fsQCA3.0軟件中的Calibrate函數將各變量值轉化為0~1的模糊得分。

四、分析結果

(一)必要條件分析

在必要條件分析中,通常認定前因變量的一致率和覆蓋率大于0.9時,則表明前因變量為結果變量的必要條件,且前因變量對結果變量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即促進作用)。本研究中10個前因變量的一致率和覆蓋率超過了閾值(見表2),表明構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受多種單一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的影響且83.33%的前因變量是其必要條件。然而,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由多重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組合影響的動態過程,在關注單一要素影響的同時,更應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各單一要素進行組合分析,進一步挖掘各前因變量之間的協同聯動效應。

(二)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組態分析

組態分析的目的是檢驗不同前因變量之間的組合能否解釋結果變量,fsQCA組態分析的輸出結果包括三類解:復雜解、中間解以及簡約解,“解”中包含由大量案例支持的不同前因變量的組合。本研究采用fsQCA3.0對18所高校的數據進行分析,選擇一致率大于0.8,頻數閾值為1,計算得出5條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組合路徑(見表3)。5條組合路徑的一致性指標分別為0.9840、0.8349、0.8143、0.9380和0.9987,一致性較高,表明5條組合路徑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充分條件。總體解的覆蓋度為0.8306,表明5條組合路徑的解釋力和解釋范圍較強。

從各組態本身來看,最優的組態路徑為H1,原始覆蓋率最高;最低的組態路徑為H5,原始覆蓋率最低。在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5條組態路徑(H1、H2、H3、H4、H5)中,數字化網絡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人員數字化能力、數字化平臺與工具作為必要條件,出現在每種組態路徑中。路徑H1在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技術條件處于相對高的優勢;路徑H2和H3在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以戰略規劃或組織政策等發揮為主;路徑H4和H5在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以人員數字化能力、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和教學文化氛圍等作用發揮最為顯著。在數字技術、學校組織與教學環境層面多種因素的協同影響下,本研究將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分為三類(如圖2所示):技術導向驅動型、政策導向驅動型和人本導向驅動型。

圖2 ? 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組態路徑

(三)穩健性分析

在fsQCA分析中,閾值設定具有一定靈活性,研究結果可能會根據閾值設定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對研究結果的穩健性進行檢驗。本研究首先將一致性閾值由0.80提升至0.85,計算得到的組態與此前結果基本一致;其次,將案例頻率閾值設定由1調整為2,計算得到的組態與此前結果保持不變。因此,本研究的組態對結果影響是穩定的。

五、研究啟示

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受多重驅動因素組合影響和作用的復雜動態過程,多重因素組合效應決定著數字化轉型的程度,進而影響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本研究從整體論的組態視角出發,分析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間的耦合效應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發現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共生和主導關系,以及技術導向驅動型、政策導向驅動型或人本導向驅動型三類數字化轉型路徑如何組合有助于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而揭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因果復雜性,為高等院校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多元路徑提供更細粒度指導。

(一)注重人—機—物多元協同,驅動教育全要素數字化轉型

五種組態路徑中均出現數字化網絡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人員數字化能力、數字化平臺與工具,表明這些要素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首先,建設高速、穩定、綠色、安全的教育專網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高等院校可通過部署和應用新一代網絡技術,解決容量小、數據速率低、信號延遲等問題,進而有效實現“人—機—物”間的全鏈條泛在互聯。其次,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重點[4]。高等院校應以“需求牽引、應用導向”為原則,探索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模式,通過匯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其共建共享。再次,要想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定清晰科學的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至關重要。各高等院校應立足于清晰的現實愿景和戰略目標,做好技術趨勢評估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確保足夠的資源支持轉型,并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最后,人是組織運行的基礎要素和組織文化的核心,決定了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可實現性。因此,培養和提升領導者的數字化領導力、技術人員的數字化能力以及師生的數字素養是高等院校下一步的重要方向。此外,借助于各類教育數字化平臺與工具支撐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必然會帶來教與學在形態、模式、方法等方面的變革。高等院校應將助力國家數字化平臺與工具建設、優化升級和應用推廣作為牽引,不斷拓寬數字化應用渠道,保障高校師生數字化教學需求。

(二)強化技術支撐,打造虛實共生、協同共建的教育空間

對于技術導向驅動型路徑(H1),通過5種組態間的分析,發現該路徑的原始覆蓋率、唯一覆蓋率最高,且數字技術層面的變量在組態分析中具有較高解釋力,說明良好的技術支持對于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大優勢。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技術在教育系統中多以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呈現,助推教育政策、環境、組織、流程和模式等的創新。在數字化學習空間建設方面,可以對所有學習環境、技術、設備、設施等要素進行整合,實現對數字化空間建設的全面物理支持[10]。例如,華中師范大學部署“智慧教室—一體化智能教學平臺”的全場景、立體式教學場,構建“資源—數據—服務”無縫銜接的開放互聯數字化學習空間,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學習進度、綜合成長進行有效且直觀的管理,實現物理與虛擬空間的功能互補[17]。然而,在數字化時代,所有信息的時效性都十分明顯,數字化學習空間同樣不例外,需要根據技術發展和大環境變化而隨時作出更新和調整,這一點與傳統學習空間有很大區別。在教育數據治理方面,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缺乏數據共建共享的有效管理機制,因此,高等院校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可以建立高效的數據交換通道,通過教育數據跨平臺有序流動,提升教育數據采集、清洗、分析、挖掘等處理能力[12]。

(三)夯實數字規劃,落實高素質、科創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對于政策導向驅動型路徑(H2、H3),通過對比組態路徑2和組態路徑3可以發現,兩條組態路徑的原始覆蓋率、唯一覆蓋率和一致性均較為接近。除5種路徑組態中均出現的數字化戰略目標與規劃要素,該類路徑中的數字化保障和組織機構設置在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中,數字化保障包括政策保障、財力保障和人力保障[18],其被認為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有助于為高素質教師隊伍、高端科創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在政策保障方面,傳統教育信息化更“重建設”,而教育數字化轉型要跳出固有思路,立足于立德樹人和育人本質,著眼于宏觀的戰略層面,明確教育改革的轉型目標和任務;在財力保障方面,政府應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對各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設施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在人力保障方面,各高等院校應根據學校的發展情況,進行合理的數字化專門機構人員(包括數字技術教學支持人員、數字技術輔助教學人員)配置,從而保障師生數字化教與學的順利進行。在組織機構設置方面,各高等教育院校應根據自身實際發展狀況,建立層級合理、職責清晰、人員適當、分工協作的教學數字化轉型機構,例如,北京工商大學成立了“數字未來中心”,作為統籌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各項工作的專門機構,加快促進數字技術與人才培養各環節深度融合[19]。

(四)創新教學生態,深化數智融合、個性化學習的制度體制

對于人本導向驅動型路徑(H4、H5),通過對比組態4和組態5可以發現,兩種組態路徑的原始覆蓋率、唯一覆蓋率和一致性均較為接近。除5種路徑組態中均出現的人員數字化能力要素,新型教學模式、數字化教學評價和數字化教學文化氛圍對于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十分重要。數字化時代的教學,不再是將多種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簡單地疊加,而是要緊扣建設教育強國目標,面向更為復雜學習環境的技術與教學的創新融合。一方面,元宇宙、人工智能等被廣泛應用于教學系統,例如,全國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上推出主題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元宇宙示范課,通過虛擬場景的構建,讓學生沉浸于教學過程并獲得直觀、立體式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18]。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開展人機協同教學,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定制問題解決方案,實現更精準的教學。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符合我國實際的教育評價體系。數據是教學評價實踐中最重要的“資源”,教師要以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為導向,利用多模態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及時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學習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20]。在教學文化氛圍方面,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文化理念,推進勇于探索、開放合作、崇尚創新的健康數字文化,形成數字化轉型的源動力[8]。

六、結 ? 語

數字化轉型如何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基于TOE框架,在數字技術、學校組織和教學環境三個層面上,探討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因素,構建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及組態分析模型,并運用fsQCA方法,從組態視角分析了數字化轉型驅動因素組合之間的“聯合效應”,挖掘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揭示了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的作用機理,為高等教育聚焦于技術、政策以及人本導向等方向制定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計劃和戰略提供了參考。然而,本研究未能很好地體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態演化過程,未來將考慮對案例學校進行持續的數據跟蹤和調研,把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維度納入分析框架中,研究驅動數字化轉型的“軌跡”如何影響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軌跡”,以期為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 (2022-05-29)[2023-06-19].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

[3] 鐘志賢,盧洪艷,張義,等. 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研究——基于國內外文獻的系統性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6):29-37.

[4] 許秋璇,吳永和.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因素與邏輯框架——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視角[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2):31-39.

[5] 徐曉飛,張策.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的要素與途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2(7):31-35.

[6] FURNARI S,CRILLY D,MISANGYI V F,et al. Capturing causal complexity:heuristics for configurational theoriz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21,46(4):778-799.

[7] TORNATZKY L G,FLEISCHER M,CHAKRABARTI A K.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 Massachusetts:Lexington Books,1990.

[8] 楊宗凱.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3(3):1-4.

[9] 祝智庭,趙曉偉,沈書生.技能本位的學習范式: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認識論新見解[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2):36-46.

[10] 張海南.數字化轉型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與關鍵啟示[J]. 電化教育研究,2023,44(6):60-65.

[11] 劉三女牙,郝曉晗,李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中國道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3(1):52-61.

[12] 王娟,楊現民,高振,王書瑤.大數據時代教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的監管機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34(3):67-75.

[13] 趙健.技術時代的教師負擔:理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新視角[J].教育研究,2021,42(11):151-159.

[14] 杜運周,劉秋辰,程建青.什么樣的營商環境生態產生城市高創業活躍度?——基于制度組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9):141-155.

[15] FISS P C. Building better causal theories: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2):393-420.

[16] 王雪,何海燕,栗蘋,等. “雙一流”建設高校面向新興交叉領域跨學科培養人才研究——基于定性比較分析法(QCA)的實證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9(12):21-28.

[17] 夏立新.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趕考之路:必然趨勢、實踐初探與未來方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62(5):1-5.

[1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轉研究報告[EB/OL].(2022-05-06)[2023-03-22]. https://www.ichei.org/Uploads/Download/2022-05-06/6274833408a85.pdf.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工商大學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EB/OL].(2023-03-09)[2023-06-09]. https://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32/202303/t20230309_1049927.html.

[20] 晉欣泉,姜強,馮雅楠,等.智能同伴互評視角下深度學習過程中的干預機制及其作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3):107-114.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abl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Configuration Path Based on TOE Framework

ZHANG Min, ?JIANG Qiang, ?ZHAO W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 Educational dig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open up a new track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how to driv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is study takes 18 universities as case sampl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a configuration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TOE framework. The study finds that: (1) there are five path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igital network construction,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digital strategic goals and planning, digital competence of personnel, and digital platforms and tools all appear in the path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2) after five transformation paths with the same core elements are combed and summarized, three types of paths are obtained, namely, technology-oriented driven path, policy-oriented driven path and human-oriented driven path. These paths can respectively dri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nabl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 consolidating digital planning,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ecology. The study helps to deepen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dynamic nature of multiple factors behi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vides useful practical insights for driv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igher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E Framework; Configuration Path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人民論壇(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祖國(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天堂亚洲网|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欧美高清日韩| 欧美日一级片| 午夜福利网址|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30p| 久久精品电影| 色综合久久88|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精品3p视频| 欧美性色综合网|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欧美在线国产|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类av怡春院|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青青极品在线|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91 九色视频丝袜|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www.亚洲天堂|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欧美啪啪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无码日韩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夜夜嗨|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热99精品视频| 99视频只有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黄色国产在线|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视频无码|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一级电影|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黄网站欧美内射| 国产在线八区|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青青操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