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李楠
義教新課標指出要堅持德育的先導地位,提高智育質量,兼顧體育與美育,貫徹勞動教育,強調五育并舉,發揮課程協同育人的重要功能,打造全面育人的教育格局。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大有機組成部分,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滲透美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是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者應當重點研究的現實課題。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將游戲教學與美育結合起來,是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有效策略。這一教學策略既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教育理念,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又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實際發展需求相符合,能夠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游戲教學與美育的融合之路,持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
一、美育的內涵以及美育在新課標中的地位
美育即美感教育,是美感教育與審美教育的有機融合,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眼光、培育良好的對美的感知與鑒賞能力、提高藝術品位為主要的教育目標,以助力學生形成美的理想、美的品德與情操、美的素養為核心的價值取向。藝術是美育資源最為豐富的領域,最具典型性的形態,在達成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新課標明確強調“貫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方針,指導學生在積極健康的審美實踐活動中感受藝術、體驗藝術、了解藝術,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助力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理念”。小學音樂學科作為重要的藝術學科,承擔著引導學生認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教育責任,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與美育統一起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新課標下開展小學音樂游戲美育的意義
(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音樂等藝術學科沒有受到廣大學生及家長的重視,導致部分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對音樂學習興趣不足等情況。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思考怎樣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和課堂教學實效。游戲是小學生普遍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教師將游戲教學的思路與美育結合起來,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音樂學習中的各項游戲活動中,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幫助學生在多樣的游戲活動中更加深入地感悟音樂作品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意蘊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由此可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游戲美育策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美育實效。
(二)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能力
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學培育全面發展的人,這既包括發展學生的基礎審美能力,也包括優化學生的思維模式,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想象思維與創造性思維。與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不同,以音樂游戲為主要形式、以美育為主要目標的小學音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能夠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學生在玩音樂游戲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突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充分活躍自身的思維,激發自身的學習潛力,自由地參與豐富的想象活動與別具一格的創造活動,深化對美的理解,形成對美的獨特感悟。經過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學生既能夠增強自身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素養,還能夠在無形之中發展自己的想象能力,樹立創新理念,提升創新精神。
(三)能夠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新課標強調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注重發揮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將音樂游戲教學與美育融合起來,是落實新課標教學要求的現實舉措,符合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潮流趨勢,能夠優化傳統音樂教學模式,提高音樂教學效率與整體教學水平。在這樣的新型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能夠在音樂游戲中融入美學元素以及其他趣味性元素,引導學生基于這樣的音樂游戲與其他學生展開高效的合作互動,營造積極輕松、自由愉悅的良好學習氛圍,助力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音樂學習,收獲更加豐富的音樂知識與實際技能,助力學生形成更加綜合的學習能力和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教學的實際成效。
三、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游戲美育的路徑
(一)運用表演游戲進行導入,引導學生感知美
導入環節是溝通課間休息活動與正式的課堂教學之間的“橋梁”。多數學生在課間休息與娛樂的活動后很難立即集中學習注意力,以良好的學習狀態及時地參與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中。音樂游戲是增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法寶”,能夠幫助學生迅速調整身心狀態,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準確把握好課堂導入的有利時機,依據具體的音樂教學內容設計出含有相關美學元素、趣味性強、靈活度高的游戲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音樂課堂,充分感知藝術之美。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課“快樂的音樂會”教學為例。本課的重點教學曲目為《快樂的音樂會》,該音樂曲目以喜悅歡快的曲調展現了動物音樂會的快樂場景。小學生具有愛模仿、愛表演的天性,富有一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會生發出無限的聯想。根據學生的這一特征,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表演性的音樂游戲,引導學生在該音樂游戲中展開豐富聯想與大膽想象,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動物音樂會,感知音樂之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為學生講述音樂作品的基本內容,讓學生了解動物音樂會中常見的音樂樂器,如小胡琴、小喇叭、鈴鼓等,以及參加動物音樂會的嘉賓,如小狗、小貓等。
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被邀請去參加動物音樂會,你會將自己裝扮成什么動物?帶上哪些音樂樂器?在音樂會中又會演奏哪些音樂曲目?”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需要充分利用想象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要扮演的動物形象,以及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相應的音樂樂器、演奏曲目。
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快樂的音樂會》,并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選擇的動物形象,想象并表演出該動物參加動物音樂會時的景象。如選擇小獅子的學生,想象并演繹出小獅子拿著小胡琴演奏英文歌時的場景。在學生表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優美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將演唱、表演、舞蹈等結合起來,從多個層面充分感受到動物音樂會的熱鬧氛圍。
在課堂導入環節參加這樣的表演性游戲,學生不但能夠從生動有趣的情景演繹活動中感受表演之樂,還能夠從美妙的音樂歌曲中體會到音樂之美、從曼妙的舞姿中發現舞蹈之美,從而多方面地體會藝術的無窮魅力,深化對美的感知。
(二)運用律動游戲講解知識,引導學生欣賞美
在課堂正式教學環節,講解知識是重要的一步。音樂學科所涉及的知識種類眾多、形式多樣,而小學生以直觀思維方式為主,需要通過其他相關事物、場景互動等方法才能形成較為深入的認知。教師將音樂游戲運用到以美育為目標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將知識的講解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幫助學生在游戲互動的過程中自主建構音樂知識,提高知識講解的有效性。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將音樂游戲與知識講解同步起來,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與真正消化音樂知識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這些音樂知識分析與解讀音樂作品,學會欣賞音樂作品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麻雀”教學為例。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準確感知該音樂的節奏,并在此基礎上學會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該歌曲伴奏。《小麻雀》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童歌曲,主要展現了小麻雀懂禮貌、討人喜愛的個性特征,該曲目是四三拍,五聲調式,四樂句一段體結構,音樂旋律采用了重復的形式,節奏流暢優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與教育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一學歌曲中小麻雀的叫聲,帶領學生認識小麻雀,激發學習興趣。然后,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重點關注歌詞與節奏旋律,引導學生開展有重點的學習。
其次,教師念一遍歌詞,讓學生找出哪幾個字的節奏念得較長,哪幾個字的節奏念得較短,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該歌曲的節奏。在學生初步感知該音樂作品的節奏與旋律之后,教師為學生設計律動類游戲,讓學生一邊在教師的帶領下跟念歌詞,一邊依據音樂的節奏盡情地搖晃身體,在律動游戲中體會該音樂作品流暢、優美的音樂旋律。
再次,在指導學生跟隨音樂開展律動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再次播放音樂《小麻雀》,為學生做出手勢示范,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的手勢,用手準確地打出該音樂的拍子,在拍手活動與身體律動中逐漸熟悉音樂的節奏與旋律。
最后,教師可以用鋼琴為學生彈奏一遍《小麻雀》的旋律,讓學生一邊自己打拍子,一邊與其他人進行身體律動游戲,增強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本首音樂作品的節奏與旋律。
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既能夠更為深刻地感受本首三拍子歌曲在節奏方面的特點,并利用這一知識選擇適宜的打擊樂器為該音樂伴奏,還能夠從音樂伴奏中更加深入地感知本首歌曲優美自然的藝術風格,逐漸學會欣賞音樂作品的美。
(三)運用創編游戲開展練習,引導學生創造美
練習環節不僅要求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充分地理解與消化,還要求學生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創新創作,將已生成的認知轉變成具體的行動,以此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音樂游戲是一種具有較高實踐性的活動,在音樂游戲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充分釋放出自己的正面情緒,產生新的創作靈感,增強自身創造美的意愿與能力,為參加高質量的音樂創作活動提供有利契機。因此,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營造良好的音樂創作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游戲氛圍中進行高水平的音樂創作,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養。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課“小雞的一家”教學為例。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用自豪的、快樂的情感演唱重點歌曲《小雞的一家》,鍛煉學生基本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會唱的基礎上,能夠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與創編歌曲,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練習本首歌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體驗該歌曲的情感,準確把握該歌曲所傳達出來的情感特點,為后續高效開展歌曲創編活動做準備。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農場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小雞農場。
其次,讓學生聆聽歌曲,將視頻畫面與歌曲內容結合起來,并與其他同學說一說小雞農場里面有什么,小雞一家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體會本首音樂作品中小雞們滿懷喜悅、熱情迎接客人的心情,感悟歌曲抒發的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最后,在學生有了這樣的認知后,教師可以正式教唱歌曲,引導學生仿照本首音樂作品的歌詞進行音樂創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本首歌曲所描述的動物對象,如大公雞、老母雞、花小雞等,將視頻中小雞農場中其他的小雞動物作為新的描述對象,為創編游戲提供靈感。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可以在主題“小雞的一家”的統領下,想到“小麻雞”“小白雞”“小烏雞”等,隨后想象出這些小雞的叫聲、行為動作、愛好特長等,并將這些想法融入歌詞創編游戲中,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這種創編游戲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夠豐富教學形式,為課堂帶來活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學生在音樂游戲中創造美,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美育與音樂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能夠且應當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統一起來。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創新美育與音樂教學融合的形式,根據游戲教學的相關理念,將游戲引入音樂課堂導入環節、知識講解環節以及課堂練習環節,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快樂有趣的音樂游戲中高效地學習基礎的音樂知識與相關音樂技能,在發展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欣賞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助力學生不斷強化自身的審美素養,發展音樂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