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英
多元化評價主要是指豐富評價的主體、內容、標準、形式等評價理念。將多元化評價與幼兒繪畫活動聯系在一起,既能推動幼兒形成繪畫的興趣,也能促進幼兒提高繪畫和表達的綜合能力。基于此,幼兒教師需要從學習新理念、關注課堂評價、選擇評價新主體、利用新技術、關注評價新趨勢多個角度出發,對多元化評價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的開展路徑進行詳細、深度分析。
一、多元化評價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的開展價值
(一)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在學前兒童審美心理發展上,幼兒的審美評價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依據之一。繪畫是幼兒結合自己對繪畫技術、世界的認知、自我思考于一體的表達方式,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和理解,能夠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并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幼兒對應的教學評價和指導。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想法千奇百怪,各有不同,在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時,教師需要從幼兒的個性和繪畫基礎等多個角度給予非決定性標準的評價語言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幼兒參與繪畫的積極性。此外,關注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評價參與者身份,給予幼兒評價自己或者他人作品的機會,也能讓幼兒潛意識地發揮自己的競爭精神,提高繪畫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評價幼兒的作品的時候,教師鼓勵、激勵化的語言也能提升幼兒繪畫的自信心。
(二)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幼兒繪畫活動一般不是隨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想法發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主題,讓幼兒通過色彩搭配、線條搭配、整體結構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繪畫。在給予幼兒評價的時候,教師需要從幼兒的繪畫技巧掌握、繪畫的寓意、繪畫表達、色彩運用、語言表達、繪畫積極性、繪畫思路等出發,對幼兒的繪畫進行多個角度的評價和指導。除了發揮評價作用以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社會評價等多元化主體的評價,對幼兒的繪畫進行深度解讀。多元化評價不僅能夠推動幼兒的持續發展,還能推動幼兒逐漸在繪畫中創新自己的繪畫思維,提升繪畫能力。
(三)推動幼兒的持續發展
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階段的孩子而言,教師、家長和其余小伙伴的評價是影響其持續繪畫的信心和動力的。此外,部分幼兒即使有了繪畫的主題,但是不知道如何繪畫、沒有靈感、繪畫技巧不成熟。若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很容易影響幼兒持續學習的情緒和積極性。多元化的評價與幼兒繪畫活動融合在一起,不僅關注幼兒現階段繪畫學習的情況,還關注幼兒后續持續繪畫中的進步和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能推動幼兒持續成長。
二、多元化評價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的開展路徑
(一)學習新理念,提升評價素養
隨著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提出和落實,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受到新的洗禮和沖擊。面對這些新的事物,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心態和方式,便能促進自身成長;若不能改變自己的固有思想,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繪畫發展,還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在面對新的發展方向和思考的時候,教師需要選擇多途徑學習多元化評價等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評價素養。
首先,教師需要通過線上或者線下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對自己之前繪畫活動中的教學評價方式、內容進行反思。線上主要收集其余教師和家長對自己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的評價意見。這些意見主要包括對教師繪畫活動中的評價時間、評價標準、評價語言、評價方式、評價效果等。結合這些反饋,教師便能明白自己在繪畫活動評價中的不足。
其次,教師可以深度解讀多元化評價理念要求,結合自己的不足,選擇對應的方向進行深度解讀和思考。通過線上搜索“多元化評價”關鍵詞,了解幼兒園繪畫階段中多元化評價具體包括了哪些內容;結合自己在繪畫評價中的不足,嘗試從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出發進行重新整理和思考。為了提高思考和實踐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其余教師監督和觀察自己在幼兒繪畫活動總結中是否將評價落到實處。如此,教師便能夠內化多元化評價,改變自己的繪畫評價思路,為后續實踐評價做好準備。
(二)搭建新平臺,開展課堂評價
在開展幼兒繪畫活動的時候,部分教師出現評價不及時的問題。幼兒在繪畫完成作品后,對教師評價的在意程度是較高的,而部分教師因為時間的安排問題,經常不能在繪畫活動中及時給予幼兒評價。這樣的評價語言和內容會讓幼兒在等待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耐心,失去對評價的好奇心,最終導致繪畫活動的評價失去價值性。關注課堂教學評價,搭建新的評價空間和平臺,能夠在避免這種問題出現的同時激發幼兒繪畫的積極性和潛力,為幼兒及時修改自己的繪畫作品做好準備。
以中班繪畫“畫畫我自己”為例。在開展幼兒繪畫活動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和幼兒繪畫的實際作品進行及時的課堂教學評價。結合分析可知,“畫畫我自己”這一課主要包括運用斜線、彎曲線、水平線等表現自己;繪畫中表現自己的進步;建立繪畫的自信心。基于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巡視的方式給予正在繪畫或者畫完的幼兒教學評價。
針對部分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知道如何繪制斜線、水平線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手把手繪畫的方式,幫助幼兒及時糾正自己的繪畫錯誤,運用正確的繪畫方式完成繪畫;針對部分已經繪畫完成的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你認為自己畫的怎么樣”“你認為其余小朋友繪畫的怎么樣”“老師認為你畫得很好,只是斜線的運用還不是很熟悉”等語言,引導幼兒在繪畫之后學會對比自己和其余小朋友的作品。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為每一名幼兒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在評價的過程中,幼兒能在教師的課堂評價中有新的靈感和想法。課堂評價是多元評價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幼兒及時發現自己在繪畫上的優勢和缺點。在給予幼兒課堂評價的時候,教師需要關注評價時間的有效控制和評價語言的選擇和思考,以推動幼兒朝著更加持續性的繪畫方向發展。
(三)選擇新主體,參與活動評價
多元化教學評價的“多元”二字還指向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傳統的繪畫活動評價中,教師占據評價的主要地位,幼兒自評、互評、家長評價沒有得到有效落實。這樣的繪畫活動評價會讓教師的地位拔高,將家長和幼兒的地位降低,影響幼兒參與繪畫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關注幼兒和家長在繪畫活動的教學評價參與,不僅能夠拓展評價的主體,還能夠推動幼兒加深對繪畫的理解,提高幼兒的審美。
在繪畫活動后給予幼兒評價的時候,教師需要關注評價主體的多元。教師先要結合評價思考,確定繪畫活動的教學評價目標,然后圍繞幼兒繪畫活動的主題、主要內容、繪畫情況,設計引導幼兒自主評價的問題內容。接著,視頻或者邀請家長線下參與到幼兒的繪畫評價中。除了幼兒自評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兩個及兩個以上為一小組進行繪畫作品互評。這樣的教學評價能促進幼兒、家長成為繪畫活動的評價參與者,給予幼兒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指導。
以中班繪畫《大樹》為例。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和家長參與到繪畫活動的評價之中。結合《大樹》這一教學內容,我們能夠明確幼兒繪畫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引導幼兒認識樹的結構、造型、顏色;感受自然之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引導幼兒掌握畫樹的技能等。
1.幼兒自評。
在幼兒繪畫完成“大樹”主題相關作品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自評中一般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幼兒對自己的繪畫方向和成果很滿意,對繪畫作品給予了較高評價;第二種是幼兒對自己繪畫的作品感到不滿意,認為自己沒有繪畫的天賦;第三種是幼兒不知道如何評價自己的繪畫作品,找不到評價的標準點。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予幼兒不同的評價內容和語言,以推動幼兒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面對比較自信的幼兒自評,教師應給予肯定,并圍繞“大樹”主題給予幼兒更加專業和指向教學目標的教學評價。這樣的評價語言和內容不僅能夠增強幼兒繪畫的信心,還能夠提升幼兒繪畫的專業性和技巧性;面對比較自卑和消極自評的幼兒,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繪畫信心的建立,選擇“你很棒”“你畫得很好”等語言鼓勵幼兒,提升其繪畫自信,促進幼兒持續地成長和進步;面對不知道如何自評的幼兒時,教師可以創設多樣的問題情境,如“你認為大樹是什么形狀”“你認為大樹的顏色是怎樣的”“你認為自己繪畫的作品是否符合你對大樹的了解”等,幫助幼兒明確自評方向。如此,幼兒便能發揮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對“大樹”主題下的繪畫進行更加客觀的評價。
2.幼兒互評。
除了幼兒自評外,幼兒繪畫活動中的小組互評也是多元評價中的組成部分。在評價中,幼兒能夠從自己更加真實的狀態和需要給予對方顏色、線條等應用相關的評價。部分幼兒在給予其余幼兒評價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直觀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如“好看”“不好看”等結構化的評價語言;部分幼兒在面對比較不好的評價語言時,會對自己的繪畫作品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失去繪畫信心。為了解決這樣的評價問題,教師應當及時地安撫幼兒的情緒,并利用名人故事提高幼兒繪畫的自信。
3.家長評價。
除了幼兒自評和互評外,家長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的參與是能夠推動家園合作和聯動的。家長對幼兒的繪畫作品會有更加新穎的看法和認知,即使面對部分幼兒的繪畫作品不符合大眾審美的時候,家長也能及時尋找到新的角度給予幼兒更具有價值性和專業性的評價。
在《大樹》繪畫活動中,家長可以到現場面對面觀察幼兒繪畫過程中的積極性、思路、使用顏色、線條、最終展示的效果。若家長到不了現場,教師可以上傳幼兒繪畫作品到家長群,引導家長對孩子的繪畫作品進行評價。教師還應當上傳繪畫活動的教學目標,為家長評價提供參考。
這樣多元化的主體教學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家長、幼兒、教師共同參與到幼兒的繪畫活動中,還能提高幼兒和家長對繪畫活動的重視。此外,多元主體影響下的繪畫活動評價,既能推動親子之間、家園之間的聯系,也能促進幼兒和家長了解幼兒繪畫的學習情況。
(四)利用新技術,進行數據分析
關注信息技術在幼兒評價中的智能作用,通過大數據給予幼兒更具有數據化和精確化的評價,是符合信息化時代發展需要的,為教師評價提供了思路。教師需要在給予幼兒評價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對幼兒的繪畫成果進行信息化智能評價。
以小班“手”為主題的繪畫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評價形式,為幼兒提供更加現代化和數據化的評價。“手”的繪畫活動目標主要包括用繪畫的形式觀察自己的手;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增加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基于此,教師利用智能軟件掃描幼兒的繪畫作品,了解機器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結合技術或者智能化的評價,給予幼兒更具導向性的評價語言。
(五)關注新趨勢,豐富評價角度
每一個繪畫主題對幼兒的繪畫要求都是不同的,每一個階段對幼兒的繪畫能力和思考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多元化教學評價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幼兒所處的繪畫階段和繪畫的新趨勢,給予幼兒指向未來持續發展和綜合發展的評價語言和內容。在新的趨勢影響下,教師可以從幼兒的繪畫態度、繪畫角度、繪畫意義等多個評價角度出發,為幼兒開辟充滿希望和思考的未來之路。
以《房子》繪畫活動為例。結合時代對幼兒的發展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現有的認知,融入一些具有不同學習元素的工具,指導幼兒發展。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包括觀察、想象并繪畫房子;結合不同圖形繪畫有創意的房子;感受房子繪畫作品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結合中班、大班等不同階段對幼兒“房子”繪畫技能的需要,為幼兒提供更具有實際學習意義的評價,從幼兒園整體角度出發,給予幼兒對應的教學評價,提升幼兒繪畫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多元化評價主要是指標準、內容、主體、形式的多元。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滲透多元化評價,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繪畫興趣和能力,還能推動幼兒發揮自己的特點,持續性增強自己在幼兒繪畫中的信心。教師需要學習包括多元化評價在內的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的評價素養;搭建新的評價平臺,發揮課堂有限的時間價值;豐富評價主體,讓幼兒、家長都參與到繪畫評價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化和現代化的評價分析;關注新的發展趨勢,豐富幼兒繪畫活動的評價角度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