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以創作者權益、創新和創造力、文化傳承以及經濟發展需要為視角,揭示我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包括法律法規不完善、情境轉換困難、盜版和盜用問題以及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案例的剖析,提出包括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強化技術保護力度、提供教育和意識宣傳、促進版權保護的合作與共享、提升數字資源保護常態化的數字平臺監管等建議和措施,以期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提供助力。
[關鍵詞]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數字服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G250.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2-0054-06
1引言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1]。其中,完善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的產權保護措施是構建文化數據安全監管體系的重要內容,亦是保障文化資源服務供給效能的關鍵。2022年12月發布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2]對如何保障數據產權、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給予明確的指導意見。由此可見,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與文化數字化轉型發展之際,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是文化數字化時代的重要任務,是保護創作者權益、促進創新和創造力、維護文化傳承、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我國在這一領域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積極探索適應數字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技術手段和監管機制的建設,提高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并促進國內外的合作與共享。只有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的良性循環,推動數字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2我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法律法規不完善問題
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來保護版權,包括《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但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這些法律法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現有法律對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定義不夠明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是以數字形式呈現的文化資源,供公眾使用和參考,但在實踐中對其版權保護的界限模糊,給相關機構和版權持有人帶來困擾。2)法律法規對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措施相對薄弱[7]。此外,對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授權和許可制度也不夠完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程序,容易引發版權糾紛。3)當前的法律法規在技術手段上的保護力度有限,這給數字版權的保護帶來一定挑戰,也為侵權者提供可乘之機。4)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領域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執法機制。
2.2 情境轉換困難問題
情境轉換困難是指在數字環境下,由于版權保護的技術、法律、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和挑戰,導致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在不同的情境中難以得到全面保護和有效管理的現象。1)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帶來挑戰。數字化的特點導致版權追蹤和控制變得復雜[8],使得版權保護工作更加具有挑戰性。2)法律法規對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還存在滯后性和不足。在新興的數字文化領域,一些涉及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法律問題尚未得到明確的規定,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據進行保護。3)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跨界使用和共享增加版權保護的復雜性。不同領域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面臨著困難,版權保護工作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干擾[9],導致版權保護工作的效果不盡如人意。4)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廣泛傳播和使用提高了版權保護的成本和工作量。
2.3 盜版和盜用問題
在數字化時代,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存在對于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保護這些資源的版權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方面仍然存在的盜版和盜用問題,對于版權持有人、創作者和整個社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首先,盜版不僅侵犯版權人的合法權益,還導致版權人無法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創作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其次,盜用是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的另一個突出問題。例如,未經版權人許可的轉載、改編和衍生創作等[10],破壞作品的完整性和原創性,對于文化創作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4 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問題
在數字化時代,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使用與傳播已經變得非常廣泛,但是與之相應的監管機制相對滯后。特別是在網絡傳播、轉載、衍生創作等領域,缺乏明確的規范和有效的監管手段,使得版權侵權行為難以被有效遏制。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不夠充分容易導致監管工作的分散和信息的不暢通。針對數字文化資源版權的違法行為往往被推諉、拖延或者處理不力以致無法形成有力的威懾。公眾對版權保護的意識以及對網絡數字資源的使用和分享缺乏正確的認知,容易侵犯他人的版權。
2.5 意識和教育不足問題
我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在意識和教育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公眾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的意識相對較低。1)由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大量的數字文化資源被廣泛分享和傳播,導致一些人認為這些資源可以自由使用,而忽視版權保護的重要性[11]。2)對于版權法律的知識普及程度不高,許多人對于版權法律的具體規定和適用范圍并不清楚,容易產生侵權行為而不自知。3)一些人對版權保護的經濟和社會意義缺乏深入了解,錯誤認為版權保護只是權力機構的一種限制,從而對個人的創作和傳播自由產生負面影響[12]。其次,公眾接受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的教育不足,教育內容滯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的數字化文化形式不斷涌現,如網絡文學、短視頻等,而相應的版權保護教育卻沒有及時跟上,導致一些人對于這些新形勢下的版權保護問題知之甚少。
3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實踐案例分析
3.1 國內實踐案例分析
3.1.1 網易云音樂版權保護計劃。網易云音樂是一家知名的音樂流媒體平臺,也是一個在線音樂社區。作為一個數字音樂平臺,網易云音樂不僅提供用戶上傳和分享音樂的功能,還通過其音樂版權保護計劃積極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首先,網易云音樂與各大唱片公司、音樂版權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13]。通過這些合作伙伴,網易云音樂能夠獲取合法的音樂資源,并確保這些資源在平臺上的使用符合相關的版權法律法規。與此同時,網易云音樂也與音樂創作者和獨立音樂人建立直接的合作關系,為他們提供展示和推廣音樂的平臺,確保他們的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其次,網易云音樂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版權保護。平臺采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技術,如數字水印技術和版權識別算法,以識別和監測用戶上傳的音樂內容。此外,網易云音樂積極倡導用戶遵守版權法律和道德規范。平臺設有相關的版權指引和規定,明確禁止用戶上傳和分享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
網易云音樂在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方面的經驗可以為其他類似平臺和相關行業提供借鑒意義。1)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確保獲取合法的內容,并保護創作者的權益。2)技術手段的應用。幫助平臺監測和識別侵權內容,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保護原創作品的版權。3)用戶教育和引導。通過引導用戶以合法的方式使用和分享音樂,促進版權保護的實施。4)合作打擊盜版行為。共同制訂行業準則和合作機制,
加強監測和處罰措施,能夠有效地維護版權和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合法權益。5)社會責任意識。通過積極采取措施保護版權,促進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3.1.2 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保護計劃。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面臨著數字資源版權保護的挑戰。為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中國國家圖書館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出數字資源版權保護計劃,為公眾提供合法、可信的數字文化資源和服務。1)合作與合法獲取。與版權持有人建立合作關系,通過購買、許可和授權等方式獲取數字資源的使用權。2)版權意識教育。注重版權意識的宣傳和教育,通過舉辦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普及版權法律法規和數字資源的合法使用方法。3)開放共享與合作伙伴關系。推動數字資源的開放共享,通過制訂開放獲取政策,將一部分數字資源以免費或低成本的方式向公眾開放。同時,與其他圖書館、文化機構和學術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享數字資源,促進數字資源的互聯網共享,提高資源的可訪問性和可利用性。4)技術手段和安全保護。加強技術手段和安全保護措施,建立數字資源的安全管理系統,采用加密技術、數字水印、區塊鏈[14]等手段,保護數字資源的版權安全。通過以上措施,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保護計劃為公眾提供一個合法、可信的數字文化資源獲取和使用平臺,這些舉措有助于維護版權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數字文化資源的傳播和利用,推動數字化時代的文化發展。
3.2 國外實踐案例分析
3.2.1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保護計劃。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National Diet Library,NDL)是日本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負責收藏、保護和提供國會和公眾所需的各種圖書、期刊、報紙和其他數字資源。在數字時代,NDL積極推動數字化進程,并制訂數字資源版權保護計劃,以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15]。其目標是確保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使公眾能夠合法訪問和使用這些資源。1)合法獲取授權。與版權持有者和相關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16],確保數字資源的獲取和使用是合法的。通過與版權持有者簽訂協議,獲得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權,并遵守版權法律的規定。2)權限管理系統。建立一套完善的權限管理系統,以確保只有授權用戶才能訪問和使用數字資源。3)數字版權技術。為保護數字資源的版權,采用一系列數字版權技術。這些技術包括數字水印、加密和訪問控制等,以確保數字資源不易被非法復制、修改和傳播,并為數字資源的合法使用提供安全保障。4)用戶教育和宣傳。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用戶對版權保護的意識,并鼓勵他們合法使用數字資源。同時,還為用戶提供相關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能夠正確使用數字資源。
3.2.2 美國亞馬遜電子書的數字版權保護計劃。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商和電子書出版商,通過其電子書平臺Kindle提供大量的數字圖書資源。為保護數字版權并確保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亞馬遜采取一系列措施。1)采用數字版權管理(DRM)技術是保護數字版權的重要手段之一。DRM技術可以有效地限制未經授權的復制和傳播,確保數字內容的合法使用,提供安全的數字發行平臺。2)用戶協議和使用條款的明確規定對于保護數字版權也至關重要[17]。通過明確規定用戶對數字資源的合法使用方式,可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侵權行為。3)與出版商的合作對于數字版權保護至關重要。建立合作關系,簽訂數字版權協議,并共同打擊侵權行為,可以保護作者和出版商的權益,共同維護數字版權的合法性。4)提供便捷的購買和管理工具以促使用戶合法獲取和使用數字內容。通過簡化購買流程和提供跨設備的閱讀體驗,可以提高用戶的便利性和滿意度,減少非法復制和傳播的傾向,吸引用戶合法獲取數字內容。
4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的建議
4.1 法律保護: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
首先,明確的法律法規可以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來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這些法律法規應當明確規定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創作、使用、傳播和管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創作者、使用者、數字平臺等。同時,也要明確規定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歸屬[18]、使用許可、衍生利用、著作權保護期限等相關內容,確保創作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其次,明確的法律法規應當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和制裁力度。對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領域的侵權行為要責罰相當,以有效維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秩序。此外,版權執法部門應當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及時發現侵權行為并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再次,明確的法律法規應當注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合理使用。在保護版權的同時,平衡創作者權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關系,鼓勵創新創造和知識共享,促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意產業的繁榮。
4.2 技術手段:強化技術保護力度
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涉及如何保護知識產權,鼓勵創新和創作,同時確保公眾可以合法地訪問和使用這些資源。在這個領域中,技術手段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以加強版權保護的力度。1)數字水印技術。數字水印是一種在數字內容中嵌入不可見信息的技術。通過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中嵌入數字水印,可以追蹤和識別盜版行為。這種技術可以對資源進行標記,使資源在被非法傳播或使用時,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數字水印,從而追究責任。2)數字版權管理系統[19]。數字版權管理系統是一種用于控制數字內容復制和分發的技術。它可以限制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非法復制和傳播,并確保只有經過授權的用戶才能訪問和使用這些資源。數字版權管理系統可以采用加密技術、訪問控制和用戶認證等手段,保護資源的完整性和版權。3)數據加密和安全傳輸。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傳輸過程中,采用數據加密和安全傳輸協議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使用加密技術,可以提高資源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被未經授權的用戶獲取和使用。此外,使用安全傳輸協議如HTTPS可以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篡改或竊取。4)數字版權管理數據庫。建立維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信息的數據庫,可以幫助版權持有人更好地管理和維護其權益。該數據庫可以記錄資源的版權信息,包括作者、出版商、授權文件等,并提供查詢和驗證功能,以確保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合法使用。5)自動化版權監測和侵權識別。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的自動化版權監測和侵權識別系統可以幫助版權持有人及時發現和應對侵權行為。這類系統可以掃描網絡上的內容,比對版權數據庫,識別出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如發送警告通知或采取法律行動。6)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是一種用于驗證數字內容真實性和完整性的技術。通過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中使用數字簽名,可以確保資源的來源可信,并防止篡改和假冒行為。數字簽名技術可以為資源生成唯一的標識,驗證資源的完整性,并驗證資源的所有權和授權信息。7)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可以記錄和驗證交易和信息。通過在區塊鏈上存儲版權信息和交易記錄,可以實現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版權管理功能。這將為版權持有人提供更強大的證據[20],保護其權益,并提供侵權追溯的能力。
4.3 教育宣傳:提供教育和意識宣傳
教育宣傳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教育和意識宣傳[21],公眾可以更好地了解版權的重要性,合法使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并尊重創作者的權益。1)強調版權的重要性。教育宣傳應該強調版權對于保護創作者權益和激勵創造力的重要性。公眾需要意識到,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創作的數字文化資源時可能會侵犯版權,并對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造成負面影響。2)推廣合法使用的概念。教育宣傳應該明確什么是合法使用以及如何在使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時遵守版權法。公眾需要了解什么是公共領域的作品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進行免費使用。3)提供使用指南和資源。為幫助公眾遵守版權法,教育宣傳應該提供詳細的使用指南和相關資源。這些指南包括如何獲取合法的數字文化資源,如何合理使用和共享這些資源以及如何避免侵犯版權的行為,等等。4)強調創意共享[22]。教育宣傳可以強調創意共享的重要性,鼓勵公眾在使用數字文化資源時盡可能保持尊重和誠信。這可以通過提供成功案例和正面榜樣來實現,展示那些充分尊重版權的個人和組織是如何受益于創意共享的。5)舉辦版權保護活動。教育宣傳可以通過舉辦版權保護相關的活動來引起公眾的關注和興趣。例如,組織版權講座、研討會或培訓課程,邀請專業人士分享知識和經驗。這些活動可以提供一個互動的平臺,讓公眾能夠直接與專家討論版權保護的問題,并獲取實際操作的建議。6)合作伙伴關系。教育宣傳可以通過教育機構、圖書館、文化機構和媒體等組織之間的合作來實現。這些合作可以提供更廣泛的渠道來傳播版權保護的信息,如在學校教育課程中加入版權教育內容或在圖書館和文化機構中開設關于版權保護的展覽。7)多媒體傳播。教育宣傳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形式來傳達版權保護的信息,這包括制作宣傳視頻、海報、社交媒體內容和廣播節目等。通過使用多種媒體形式,可以更好地推廣和普及版權知識,提高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
4.4 合作機制:促進版權保護的合作與共享
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是一個復雜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需要各方之間的合作與共享來有效應對。1)加強國際合作。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問題往往涉及多個國家的法律和利益,因此國際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各國應加強合作,共享信息和經驗[23],制定一致的標準和政策,以便更好地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2)創建版權數據庫。建立一個全面的、可訪問的版權數據庫,收集和整理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信息。這將有助于公眾更好地解資源的版權狀況,避免侵權行為,并為版權持有人提供更好的管理工具。3)建立合作協議和許可機制。各方之間可以建立合作協議和許可機制,明確使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條件和限制。這可以幫助保護版權,同時為公眾提供合法、方便的訪問途徑。4)支持技術和業務模式協同創新。鼓勵技術和業務模式協同創新,尋找更好的方法來平衡版權保護和公眾利益。例如,采用數字版權管理系統、開放訪問模式等,以實現版權保護和資源共享的雙贏局面。
4.5 數字平臺監管:提升數字資源保護常態化
數字平臺監管的目標是確保數字平臺的合法運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首先,加強數字平臺監管的法律法規制定。制定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數字平臺在版權保護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這包括要求平臺嚴格審核上傳的內容,確保其符合版權法規定,并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此外,應當建立健全的行政執法機構,負責監督和管理數字平臺的運營,及時處理侵權糾紛。其次,建立數字平臺的版權保護機制。數字平臺應當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防止未經授權的內容傳播和侵權行為。這包括數字水印技術、版權保護算法等,可以幫助識別和追蹤侵權行為[24]。此外,數字平臺還應該加強用戶賬號管理和實名認證,減少匿名賬號的濫用和侵權行為的發生。再次,加強版權保護的監督和執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對數字平臺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確保其合規運營。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對發現的侵權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并對違法行為進行追責。同時,鼓勵公眾積極舉報侵權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版權保護的良好氛圍。
5結語
通過在保護創作者權益、促進創新和創造力、維護文化傳承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加以強化,將加大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也要意識到版權保護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任務,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和改進。未來,應時刻把握數字文化發展方向,完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版權保護內容,持續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2023-06-13].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3(1):28-33.
[3]王天亮.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版權保護探析[J].傳播與版權,2022(11):114-117.
[4]張悅.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數字資源傳遞服務中版權保護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9,41(3):67-70.
[5]尚潔.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共享與服務模式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1(12):89-92.
[6]馬曉偉,王燈,付明遠.博弈視角下數字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4):55-59.
[7]吳艾桐,張劍.開放共享視域下數字資源建設的版權自律問題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3,41(3):104-107.
[8]數字技術賦能公共文化服務[N].人民日報,2023-03-31(20).
[9]石慶功,鄭燃,唐義.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的標準體系:內容框架及構建路徑[J].圖書館論壇,2021,41(8):20-25.
[10]鄭燕平.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開展防侵權服務探討[J].圖書館界,2022(2):28-30,78.
[11]鄭雨霏,楊九龍.基于扎根理論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推廣影響因素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3(3):28-34.
[12]韋景竹,李南星.公眾需求視角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版權問題與對策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7(5):77-85.
[13]李達.數字音樂獨家授權模式研究:以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版權糾紛案為切入點[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2.
[14]張銘麗.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區塊鏈管理研究:以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區塊鏈管理實踐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8):31-39.
[15]李后卿,原金彪.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化戰略探究及啟示[EB/OL].[2023-06-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20915.1023.002.html.
[16]張妍,程瑾,劉雪濤,等.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網絡資源收集保存事業(WARP)及其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7,26(12):41-45.
[17]陸修媛.亞馬遜自出版平臺KDP版權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1.
[18]楊蕾.國外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的知識產權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7(23):80-85.
[19]付姝姣.我國數字版權研究現狀、熱點及趨勢探析:基于文獻計量的分析[J].出版廣角,2021(5):36-38.
[20]王秀華,陳玉玲,張文明.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策略研究:以清華大學數字圖書館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2(1):58-62.
[21]高峰,肖希明.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利用中的公眾版權意識調查[J].圖書館論壇,2015,35(12):88-94,109.
[22]孫瑞嘉.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保護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
[23]邱奉捷.國內外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版權解決實踐調研[J].圖書館學研究,2017(11):92-97.
[24]姚偉,劉鵬.版權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數字出版服務區塊鏈管理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7):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