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公軍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所在。同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向縱深演化,在數字化浪潮下,產業工人的數字技術素養也變得尤為重要。
立足新發展階段,南京交通技師學院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緊緊圍繞交通行業辦學特色,聚焦產教融合,聚力智改數轉,在區域支柱產業上瞄準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全力打造具有鮮明學院和企業特色的“8G”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努力培養高技能和高數字素養的大國工匠。
圍繞區域經濟主導產業發展,為社會培養具備新知識、新技術的高技能人才,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以及專業群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對應行業世界500強企業和領軍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將學院優質教育資源與世界500強企業特有的前沿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集成,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好項目”“大平臺”。
一是依托汽車應用現代化專業群。2019年,華東地區規模最大、信息化程度最高,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社會培訓于一體的學院產教融合實訓樓投入使用,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先后落地特斯拉校企聯合實訓中心、林肯(中國)校企合作項目汽車商務實訓中心、上汽通用某項目校企合作中心、比亞迪精誠英才新能源汽車校企合作項目實訓中心、東風本田(南京)培訓中心等深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積極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
二是依托交通工程現代化專業群。學院與江蘇省頭部企業——江蘇蘇信集團在學院內共建蘇信公路工程檢測中心,實現“校中廠”“廠中?!保捎卯a品教學法將車間變課堂。學院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南京測繪院合作,建設智能檢測工學一體化學習工作站,開展無人機測繪專業拓展。
三是依托智能制造現代化專業群。學院與德國舍弗勒集團在學院內共建舍弗勒(南京)“雙元制”AHK國際高技能人才培訓認證中心,形成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畢業即就業”的雙元合一、工學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全面推動機電專業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發展。
四是依托信息技術現代化專業群。學院與人工智能行業頂尖企業——華為集團在學院內共建人工智能工學一體化實訓基地,設立認證中心,并開設江蘇省內第一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技師專業,積極共建以崗位需求為指引,以標準化+特色課程建設為支撐,以職業認證評價為保障的育人體系,探索華為“一試雙證”模式,積極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學院”,加快數字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根據不同企業對人才崗位能力與職業素養的不同需求,學院堅持做好企業技術資源和學院教學資源的統籌規劃,實現行業標準、企業技術與課程標準、課堂教學的充分結合、深度融合,共創共贏。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組建項目專班。學院和企業共同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實訓基地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同時,學院組建由技能大師、教學名師、企業專家、技術骨干組成的項目專班,全面推進對項目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施。


二是做好四個對接,實現校企協同。圍繞區域產業鏈布局,依托頭部企業新技術,學院精準開展產教融合項目,做到項目設置與產業發展對接;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構建模塊化、項目化的特色課程體系,做到課程設置與職業能力對接;以企業具體業務模式流程構建實訓教學項目,打造學院內企業生產實景空間,做到實訓操作與企業生產對接;依托信息化師資共享平臺,開展學院教師與企業專家的雙向互動交流,做到一體化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對接。
三是推進數實融合,打造智慧課堂。在特斯拉校企聯合實訓中心5G智慧云教室,通過5G技術,開展智能輔助教學,學生可以與特斯拉總部的培訓師實時互動,技能學習更主動、更直觀。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學、評的相互融合,通過5G即時傳輸,遠程鑒定學生學習和實訓情況,打造個性化、數字化、精準化考核評價,為智能化教學提質增效。
四是總結實踐經驗,創新工作機制。經過多年的實踐,學院逐步形成了“實訓基地共建、培養方案共制、專業教材共編、教學方法共研、教學設備共創、師資隊伍共培、評價標準共設、研究創新共享”的產教融合“8G”創新工作機制,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得益于校企合作卓有成效,學院辦學實力不斷增強,專業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成果豐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為地方區域的發展輸送了一大批高標準、高質量的技能人才。

一是賦能教師專業成長。深度產教融合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學院教師隊伍的建設,一體化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其中沈文龍老師最具有代表性。在20多年的教師生涯中,他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可他卻從未停止過對技能高峰的追求,作為學院比亞迪、特斯拉校企合作項目的負責人,他不僅主導項目的推進落地,還帶領團隊教師取得了比亞迪、特斯拉項目的培訓講師認證,并與企業共同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關課程標準等。
近年來,學院共有40余名教師獲得企業培訓講師、雙元制師資、認證考官等各類資質;成功創建省級一體化教學名師工作室4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在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中獲得1枚金牌;1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人榮獲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3人榮獲江蘇工匠稱號,28人榮獲江蘇省技術能手稱號。
二是賦能學生成長成才。學院注重將產教融合成果的研究轉化,反哺教學實踐,形成了良好循環,為培養高標準、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汽車維修項目金牌獲得者楊榮利,就是學院優秀畢業生,多次登上各級各類大賽領獎臺,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江蘇工匠等稱號,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賽場上,他認真專注、技藝精湛;講臺上,他精益求精、潛心育人,艱苦耐勞的品德、堅韌不拔的性格、精湛熟練的技能,讓楊榮利成為學院立德強技育人理念的最好寫照,他于2016年留校任教,擔任學生技能集訓隊教練,實現了自己成為技能傳授者的夢想。

近年來,260余人次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獲獎。通過具有學院特色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迅速成為班組長和技術骨干,就業更加充分、就業質量更高。
三是賦能學院高質量發展。在基地建設方面,企業不斷投入,定期更新生產實訓設備,截至目前,共投入實訓裝備、數字資源、智能產線達4000余萬元。在專業建設方面,通過產教融合極大地提升了專業建設強勁動力。近年來,學院成功創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群(現代化專業群)3個,省級示范、特色專業15個,并先后被評為江蘇省重點技師學院、江蘇省高水平技工院校和江蘇省優質特色職業學校。

極具特色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已成為學院的辦學特色。下一步,學院將進一步依托交通行業辦學優勢,深耕產教融合育人實踐,圍繞“優師、優教、優生、優?!苯ㄔO目標,加快建設具有鮮明交通行業特色的一流技工院校,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技能水平高、數字素養強的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