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華



摘?要:為了解醫學生對去基層就業的認知和意愿,本文以上海J醫學院為例,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該校部分本科專業學生和在基層就業的畢業生及家長,以及輔導員進行調研訪談,對醫學生基層就業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多數醫學生對基層就業認知不全面,就業地域更傾向于沿海地區大中城市,薪資待遇預期較高,愿意去基層工作的占比不高。本文建議應從學生自身層面、學校和家庭層面、政府層面等加強對醫學生的教育引導,完善相關機制建設,讓醫學生愿意服務基層,扎根基層。
關鍵詞:醫學生;基層就業;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40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基層是改善民生的最終環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的第十一個專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專門以“就業”為主題集納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重要論述,強調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醫學畢業生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重要的人才基石,國家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醫學畢業生積極面向基層就業。隨著醫學畢業生逐年增多,引導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抉擇。推動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對促進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健康蓬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上海J醫學院部分二級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療產品管理專業、藥學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康復物理治療專業的學生,利用問卷網平臺進行調研,被調研人均為匿名填寫,共回收有效問卷388份。另有70份訪談數據,訪談人群涵蓋在校學生30人,畢業班輔導員10人,學生家長15人,基層單位工作畢業生15人。訪談通過電話訪談和座談會的形式進行。
1.2?研究工具與調查方法
參照張延君編寫的《95后大學生能否成為基層建設的生力軍》和張曉蕾編寫的《護理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調查問卷》,再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課題組編寫了《醫學生基層就業意愿調查》問卷。調研問卷主要涵蓋學生的性別、戶口、政治面貌、父母職業、基層就業意愿等。使用EXCEL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分析
在參與調查的388位同學中,學生基本信息詳見表1、表2。
通過調查發現:當前醫學生對基層就業比較缺乏了解,了解比較片面的同學占到68.2%,比較了解的僅占22.5%。對基層就業的范圍認知也存在較大誤區,有80%以上的同學認為只有“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鄉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等屬于基層工作,而在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從業者不屬于基層。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式,只有30.9%的同學選擇愿意去基層工作,有36.9%的同學表示看機緣。如果學生選擇基層就業(多選),有58.4%的同學選擇看重各項優惠政策。如果不選擇去基層就業(多選),有超過50%的同學認為當地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活不便、離家太遠、待遇太低、地理位置較差。對于基層工作收入的預期,有32.7%的同學期待“6000~8000元”,有21.7%的同學期待8000元以上。學生了解基層就業的途徑,有64.5%的同學是通過社會招聘網站、網絡宣傳等獲知,有49.8%的同學是通過學校的動員宣傳獲知。是否決定去基層工作,有81.6%的同學是自己決定,有59%的同學是父母的建議。如果選擇基層就業,有70%的同學選擇在沿海地區大中城市,選擇到中西部地區大中城市、農村基層單位的同學不足15%,調查結果見表3。
3?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主要阻礙因素
醫學生不愿去基層就業的原因,有主觀方面原因,也有客觀方面原因。在醫學生初次就業上,學生的期望和定位均較高。學生對去基層就業了解比較片面,認知上存在誤區。另外,基層收入相對較少,工作所處環境較差,生活便利度較差,畢業生容易對職業產生迷茫。因此,愿意主動去基層單位就業的學生較少。
3.1?學生自身層面
通過調研發現,在校醫學生因社會閱歷較少,普遍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認知不足。大多數學生就業期望和薪資期望較高,想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意去基層就業,看不上基層的崗位,沒有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在與已在基層工作的畢業生訪談中,有學生也表示不愿長期待在基層,目前在基層工作是為積攢經驗當為跳板尋求其他發展路徑。當然每位畢業生都希望找到待遇高、人文環境好,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核心是需要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能勝任該崗位需求,否則無法求職成功。在意向就業地區方面,畢業生更傾向于在東部沿海地區大中城市工作,因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高,薪資福利更好。有相當比例畢業生不愿去中西部基層工作,離家較遠和收入相對較低可能是主要原因。
3.2?家庭因素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求職擇業時家長的建議極其重要,甚至會直接主導孩子的就業選擇。部分家長對基層崗位的認識也比較片面,認為基層崗位工作辛苦,待遇晉升途徑不佳。家長也更傾向于讓孩子在城市或者更好的就業平臺上工作,少數愿意孩子去基層單位。有家長愿意孩子在基層工作,但前提是去“比較穩定”“有編制”的單位。對已在基層工作的畢業生家長訪談中,有家長認為當前孩子工作環境不佳,所處地區的醫療和以后子女教育資源也較為低端,不支持孩子長期留在基層。在學生面臨求職時,家長對孩子期待也較高,并會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在求職中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壓力。
3.3?學校和社會層面
隨著醫學畢業生總量逐年增加,用人單位招聘醫學人才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增加了醫學生求職就業的難度。醫學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建設,專業設置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基層就業教育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否則醫學院校提供的人才和社會面需求匹配差距較大,會造成更多畢業生難以就業。另外,經過多年的不斷培養,衛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大城市單位的醫療人才還出現超編,不能大量接受應屆畢業生的情況。而基層單位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且在畢業生畢業院校、學歷以及工作經驗方面要求也相對要低,但學生礙于薪資待遇、就業地區、工作環境等因素很少去主動應聘。
4?促進醫學生服務基層的主要措施
要促進醫學生投身基層就業,就要解決好畢業生在基層工作中所關注的薪資待遇、晉升前景、穩定性、工作環境等關鍵因素,讓醫學生在基層留得住。本研究將從學生自身層面、學校和家庭層面、政府層面提出鼓勵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措施。
4.1?學生自身方面
當前00后應屆畢業生是求職就業的主力,在求職就業時要對去基層就業有一個理性的認知,樹立到基層醫療單位的意識,根據自身現實情況迅速認清事實,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拓寬就業渠道和就業意向的范圍,先從基層崗位做起。在基層工作中鍛煉自己,磨煉自己的意志,加強對專業知識的認知。醫學類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剛畢業很難到一二線大城市的醫院就業,這些層次的醫院無論對于學歷還是工作經驗要求均較高,但面向基層單位就業門檻就比較低。而且隨著城鄉之間深度融合,產業布局調整,基層的基礎設施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縮小了不同區域間的差距,給基層就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基層也可大有可為,實現自身價值。
4.2?學校和家庭方面
要做好醫學生的基層就業服務,醫學院校應該建立完善的畢業生基層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從學生大一入學開始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將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融入其中,依托高水平師資隊伍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務實、面向基層的就業觀念。醫學院校要用好基層就業的政策,助力畢業生走向基層,扎根基層,提高醫學生求職成功機會。將拓展基層就業崗位融入“訪企拓崗”,和基層單位需求精準對接,密切與基層醫療單位、醫療企業建立聯系,為畢業生爭取更多的就業崗位。畢業生在基層就業,也是學校就業育人的生動體現。對于學校基層就業的典型,定期邀請優秀校友回校分享基層工作經驗,引導在校生面向基層就業,在基層建功立業。對于去基層就業的畢業生,給予一定的經濟激勵措施。學校輔導員也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將在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讓家長認識到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適當降低對孩子就業的期待,一起引導孩子面向基層就業,服務基層。在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全過程中提供有溫度、精細化的服務。
4.3?政府層面
引導和鼓勵醫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可以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優化服務保障,為畢業生拓展就業空間,讓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流得動”。基層也要健全保障措施,為畢業生在基層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條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不斷改善工作條件,提高薪資待遇,發放專項補貼,這也能使畢業生更好地服務于基層崗位,助力基層事業的發展。鼓勵醫學生去基層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多方聯動,健全以服務基層就業為支撐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社會認可度,形成醫學生去基層就業良性循環的狀態。
5?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鼓勵高校學生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臺,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對醫學生的教育培養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醫學畢業生到基層、到一線去,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使醫學畢業生與基層崗位更好地“雙向奔赴”,并在基層工作中獲得幸福感、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周蘭蘭.多方合力促醫學畢業生“就好業”.[20230504].https://www.163.com/dy/article/I3ST1R9L0550TYQ0.html.
[2]張廷君.“95后”大學生能否成為基層建設的生力軍?——基于就業意愿與發展意愿的雙重考察[J].高教探索,2019,(10):120128.
[3]張曉蕾.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的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