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娜 薛海峰
摘?要: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廣,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為解決當下傳統教育教學與現代社會人才需求的矛盾點,本文以職業院校統計學課程為例,認真分析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痛點”問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一中心兩課堂三目標四融合”的教育教學理念,旨在實現從傳統課堂向智慧創新課堂的轉變。
關鍵詞:統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77
0?引言
高校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教育質量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課程則成為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因此,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驅動下,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轉變教育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理念,改革創新,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教學新體系,以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全方位協調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素質技能人才,不斷推動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轉變。
1?統計學課程教學現狀及痛點
1.1?課程概述及目標
統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理實一體化的必修課程,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大數據與會計、連鎖經營與管理、現代物流管理等多種專業均開設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思維思考社會經濟現象,掌握研究經濟管理問題的數量分析方法和技術,運用統計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同時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教學內容從統計學基礎理論出發,闡述了統計學的基本知識,介紹了統計學的應用、概念及其發展。詳細講述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和顯示的方法;介紹了描述統計學中分析數據分布用到的各種指標;利用樣本數據進行抽樣推斷、假設檢驗的基本理論;結合案例講述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和統計指數分析等具體方法。以線上資源共享、課前自主預習、線上互動討論與線下教師講授等形式展開教學。在加強課堂教學中基本理論和學習方法的同時,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對于統計實用性內容加強實訓,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要求學生做學結合、邊學邊做,以培養學生勝任統計業務操作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統計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并為學習掌握其他相關專業主干課程做好鋪墊。
1.2?現階段教學中的“痛點”分析
統計學課程,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是讓人眼花繚亂的表格,是各種晦澀難懂的術語,是復雜多變的字母公式,枯燥乏味,從而使多數學生出現抵觸排斥情緒,這與中學時期習慣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探究意識與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傳統教育教學與現代社會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凸顯,逐漸成為本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痛點”所在。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參與度較低;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教學內容抽象,枯燥難理解,缺乏生活實際應用;教師重理論知識傳授,輕能力素質培養,缺少價值引領;課程評價方式缺乏創新,重結果輕過程。造成了學生理論理解不夠、成績不理想,實際不會應用、能力沒提高的現狀,同時教師也面臨自身能力難以提高、教學缺乏動力的困境。因此,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養現代化一流人才是當下的現實需求。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思路
基于產出導向教學理念,本課程圍繞“一中心兩課堂三目標四融合”理念進行教育教學創新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啟發式學習、探索性學習;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打造統計學輕松的學習氛圍;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價值目標進行教學組織;實現課程思政融合、上機實操融合、實踐比賽融合、評價全過程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
2.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實踐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教與學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知識。為實現大學生統計學課程知識內容的遷移和生活實踐能力的提升,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案例分析、構建課程任務驅動,從線上線下兩個協作形式和路徑開展,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于專業知識任務進行實踐和探索,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強化案例和流程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充分做到知識“內化”。
2.2?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
完善“線上自主預習—線下重難點講解—線上資源共享—線下互動討論”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機制。利用現有的電子書籍、電子期刊、電子閱覽室、各大網站、超星、慕課等平臺,豐富學習資源,使教學內容從單一走向多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拓展成為可能。通過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課堂中融入闖關模式、隨機點名、互動討論等方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增加學生自評與互評環節,課后利用作業練習、章節測試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精準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及時調整教學節奏,逐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瓶頸,努力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體系。
2.3?知識、能力、價值三目標培養
知識目標緊緊圍繞課程理論知識點,熟練運用統計語言描述社會經濟現象;樹立用統計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的理念;培養獨立設計統計數據收集方案的能力;培養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各種統計指標的能力;能夠將抽樣推斷、假設檢驗的方法應用于統計實踐工作中;正確運用相關與回歸分析法對經濟現象間的關系進行建模;深入理解時間序列分析和統計指數在統計實踐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主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儲備,培育學生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調查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運用統計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勤學好問、誠實、嚴謹、細心的治學態度;逐步樹立運用統計參與管理的觀念和意識。
價值目標更多體現在高等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上,培育具有扎實統計學理論知識、深厚學科素養、實踐創新能力的統計學人才,形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模式。
2.4?四融合新理念模式
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課堂為宣傳陣地,借助統計學課程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責任融入教學實踐中,做到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充分挖掘統計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在收集數據中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在處理數據時教育學生要像工匠一樣精益求精;在分析數據中引導學生具有唯物辯證的思維;在解釋數據時強調實事求是的重要性。以統計學案例建設為抓手,通過數據展現我國社會經濟領域的偉大成績,培養學生的“四個自信”意識,在傳授統計知識的過程中始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充分體現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功能,將培養法治思維、提升道德修養、強化社會責任感、激發愛國情懷、團隊協助精神等融入教學大綱,使統計學課程真正參與到高校實際育人工作中,體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合理融入軟件實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種數據層出不窮,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如何挖掘有效信息進行分析利用,如何快速發現數據間的規律,如何建立模型進行模擬分析,是實際生活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不同統計軟件也在數據分析工作中發揮出不同的作用。結合課程知識點的理論基礎,以及數據特征,運用統計軟件處理分析數據,是現代化一流人才必備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課程在理論知識后均安排小案例上機實操,既可以加深對本章節內容的理論基礎理解,又可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通過解決實際案例,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有機融入實踐比賽。與高等職業教育結合,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和統計學課程有關的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如由中國商業統計學會主辦的“正大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數學建模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運用統計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與邏輯能力,對升學、就業等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合理融入過程性考核。要始終如一地貫徹教學評價模式的多元性,體現學生能力本位的教學價值取向。堅持考核評價貫穿于整個課程的始終,在傳統考試評價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教學過程等相關環節的考核。考核評價標準體現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統一,突出過程評價與階段評價的結合;考核評價對象包括學生知識的掌握、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態度和基本職業素質等情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與運用;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計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應在評定時給予鼓勵。
3?結語
隨著社會對大數據分析需求的不斷增加,統計學課程亟須遵循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改革思路,加快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本文以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統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為例,提出“一中心兩課堂三目標四融合”的教育教學理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找準辦學定位,做到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實現統計學課程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保霞.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技視界,2021,(14):109110.
[2]田俊.統計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0):143144+147.
[3]劉俊英,梁顯麗,雪蓮.課程思政融入高等數學教學過程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2,(38):1618.
[4]范大付.創新創業背景下OBE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應用統計學課程教學為例[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0:3.
[5]林軍,王肖鵬,王炳璇,等.經管類應用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J].教育教學論壇,2022,(2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