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英,崔婭暉,鄭連紅,王琮民△
(1.河北省邯鄲市中醫院,河北 邯鄲 056000;2.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邯鄲 056000)
腦梗死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出現障礙、缺血、缺氧等情況而發生腦軟化,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腦動脈管腔狹窄等,局部形成血栓,導致腦組織缺血、壞死[1-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腦梗死已成為我國人民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且易復發[3]。丁苯酞為臨床常用抗腦缺血藥物,能有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但單用療效欠佳[4-5]。依達拉奉可有效保護神經,清除自由基,以免損傷腦組織。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能更好地清除自由基,改善預后[6]。目前,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經功能方面,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鮮有研究[7-8]。為此,本研究中探討了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內皮素-1(ET-1)表達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急性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9],經計算機體層成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相關檢查確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低于25 分。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為202009012),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消化道或腦部出血癥狀;合并惡性腫瘤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需進行溶栓治療;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有精神病史。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河北省邯鄲市中醫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4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組,各7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70)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所有患者均予調脂、降血糖、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環等常規治療,所用藥物均一致。病情穩定后,對照組患者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為每支100 mL∶丁苯酞25 mg 與氯化鈉0.9 g)靜脈滴注,每天2次,每次100 mL。聯合組患者加用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0007,規格為每支5 mL∶依達拉奉10 mg 與右莰醇2.5 mg)每天2 次,每次15 mL,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
觀察指標:1)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采用GE-500 型彩色超聲診斷儀(美國GE 公司)測量,斑塊面積指存在斑塊直徑超過1.1 mm,最大斑塊橫切雙側頸動脈面積[10]。2)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采用NIHSS 評估,包括8 個項目,總分為42 分。評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3)生活質量。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評估,分值為0~6 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4)血清MCP-1 和ET-1 水平。抽取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各3 mL,離心(轉速為3 000 r/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MCP-1 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 法測定ET-1 水平。5)氧化應激水平。抽取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各2 mL,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取血清,采用化學擴增法測定丙二醛(MDA)水平,采用比色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說明書進行。6)安全性。統計治療期間頭暈惡心、血小板減少、轉氨酶升高、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療效判定[9]:NIHSS 評分減少91%~100%為基本痊愈,減少46%~90%為顯著進步,減少18%~45%為進步,減少不足18%或無減少為無效。總有效=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
結果見表2至表7。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n=70]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70]
表3 兩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比較(,n=70)Tab.3 Comparis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ar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表3 兩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比較(,n=70)Tab.3 Comparis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ar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表4 兩組患者NIHSS與MRS評分比較(,分,n=70)Tab.4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M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70)
表4 兩組患者NIHSS與MRS評分比較(,分,n=70)Tab.4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M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70)
表5 兩組患者血清MCP-1與ET-1水平比較(,n=70)Tab.5 Comparison of serum MCP-1 and ET-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表5 兩組患者血清MCP-1與ET-1水平比較(,n=70)Tab.5 Comparison of serum MCP-1 and ET-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表6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水平比較(,n=70)Tab.6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表6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水平比較(,n=70)Tab.6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70)
表7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n=70]Tab.7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70]
急性腦梗死由大腦供血減少,能量代謝異常,導致繼發性神經功能缺損及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引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尤為重要。丁苯酞通過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抑制氧化,改善腦代謝等,恢復缺氧、缺血后的神經細胞功能,治療腦梗死的效果較好[11-12]。依達拉奉為強效氧自由基清除劑,能順利通過血腦屏障,抑制腦細胞膜氧化,繼而減輕腦細胞損傷,保護腦細胞[13]。依達拉奉右莰醇由右莰醇與依達拉奉按1∶4(m/m)配比組合,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阻止炎性因子與氧自由基相互作用,進而保護腦細胞[6]。
ZHUANG 等[14]的研究顯示,斑塊在腦梗死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且腦梗死形成與斑塊的功能及結構關系密切。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過程,可反映粥樣硬化斑塊程度及認知功能障礙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 評分、MRS 評分、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斑塊面積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斑塊穩定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氧自由基過量可損害腦血管內皮細胞,釋放趨化因子,使內皮細胞吸附過量的白細胞,阻塞顱內毛細血管,引發痙攣,導致缺血,從而損傷腦細胞。丁苯酞能阻斷腦損傷的相關病理環節,抗腦缺血作用較強,縮小腦缺血面積,抑制神經細胞凋亡,進而改善神經功能。依達拉奉右莰醇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較強,可抑制炎性因子的產生及氧自由基的釋放,避免毛細血管缺血及大血管(腦細胞)開通后受到二次傷害,改善神經功能,增加斑塊穩定性。
袁博博等[15]的研究顯示,氧化應激與腦梗死的發生關系密切。MDA 為臨床常見氧化應激代謝產物,能代表局部氧化應激反應[16]。SOD 水平越低,體內氧自由基清除越好[17]。ET-1 為血管內皮收縮及舒張因子,急性腦梗死發生時,患者神經血管內皮受到損傷,ET-1 水平上升。MCP-1 為臨床常見的促炎因子,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加重腦組織損傷[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MCP-1,ET-1,SOD,MDA 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聯合組患者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氧化應激水平,減輕細胞損傷。分析原因,這可能是由于兩藥聯用可通過清除自由基,抑制氧自由基的釋放,降低氧化應激水平,減輕炎性反應,進而減輕細胞損傷。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且聯合組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提示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及內皮功能,降低氧化應激水平,提高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