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鄢陵縣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花木栽培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花木產業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從“以花名縣、依花富縣”到“生態立縣、以城名縣”,再到“生態強縣、花木強縣、旅游強縣、康養強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鄢陵模式”,成為全國“一縣一業”的樣板,也成為神州大地以特色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的典范。
注重持續發展,塑造特色品牌
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鄢陵縣搶抓花卉苗木發展機遇,在穩定花木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堅持集約化、多樣化、持續化發展。
一是專業平臺助力品牌建設。搭建專業平臺是推動產業發展、塑造品牌的重要途徑。在建的花木大世界預計今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建成集展覽、交易、休閑、觀光、研學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今年3月,第十一屆河南·鄢陵春季苗木交易會成功舉辦,形成“春有苗交會、秋有花博會、冬有蠟梅梅花文化節”三個品牌節會格局,進一步擦亮全國最大苗木生產銷售基地名片。
二是線上營銷打造品牌優勢。在互聯網時代,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營銷是不可或缺的品牌建設手段。通過舉辦線上活動,如云上花博會、“花木網絡達人秀”短視頻大賽、“花木森林”等,利用云展播、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直播銷售,擴大產品的傳播度和關注度。同時,充分發揮中介、經紀人、大戶等營銷作用,將產業鏈條延伸至盆景造型、家庭園藝、果實產品等多個領域,發揮“1+1>2”的聯動效應,提升該縣花木及其衍生產品的知名度。
三是高端農旅提升品牌價值。通過挖掘本地自然景觀和森林文化,創建花木特色小鎮和森林康養小鎮,發展休閑觀光旅游產業,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同時,結合全域旅游,打造花卉苗木休閑觀光旅游精品線路,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重點推動有條件的鄉鎮、村依托本地花木特色優勢,結合鄉村旅游,因地制宜,統籌發展,形成金絲皇菊村、羊肚菌村、果蔬村、盆景示范村等“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格局。
注重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產業興則百業興。近年來,鄢陵縣深入貫徹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的重要部署,搶抓“美麗經濟”發展機遇,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項目為王”,用項目推動產業發展,用產業發展經濟。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大市場格局。鄢陵縣充分發揮自身花木產業傳統優勢,立足長遠,科學編制規劃,妥善合理進行土地流轉,成立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先后提出“綠色發展、轉型發展、錯位發展、跨越發展”“發展花木強縣”“做優做強生態經濟優勢”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研究制訂《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花木產業總體規劃》,明確花木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重大目標、重點任務,不斷擴大鄢陵花木產業的影響力,讓“中國花木之都”的牌子擦得更亮,讓“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的聲譽傳得更遠。
二是加大企業培育,打造核心競爭力。鄢陵花木產業的成功,離不開不斷加大的企業培育。在發展中,鄢陵縣注重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加強產業品牌建設,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三是壯大龍頭企業,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知名花木企業,培育壯大本土企業,打造龍頭產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深度挖掘花卉在生態修復、觀光旅游、休閑康養、膳食文化、醫藥保健、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價值,深入研究花卉在情緒調節、心理康復等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推廣園藝療法、芳香療法,大力發展功能花卉及其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
注重創新發展,實現優勢再造
鄢陵縣深入實施河南省委提出的優勢再造戰略,積極推進花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科技研發創新,促進花木產業提檔升級,讓“政產學研用”聯動發展,從賣花木向賣風景、賣生態轉變,實現從綠色林海到林海花田融合輝映的驚艷蝶變,從“花鄉花都”到休閑天堂、養生福地的根本轉換。
一是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力。通過研發新品種,提高花木產業的附加值和觀賞性,實現了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實施林木及花卉科研項目23個,培育引進名優林品24個、名優花卉600余種,扶持20家花木龍頭企業。同時承擔了兩個國家“863”計劃項目和10多個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尤其是在技術標準化、品種特色化上,先后發布實施花木技術標準64項(其中國家行業標準1項、省級地方標準19項),為鄢陵的花木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
二是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通過從種花木、賣花木向造生態、賣生態的轉型,實現了“花木+會展”“花木+旅游”“花木+康養”的多業態同頻共振的新態勢,先后建成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溫泉度假區、金雨玫瑰莊園、建業綠色基地、唐韻園林、五彩大地等6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及鶴鳴湖國家濕地公園、花溪生態休閑區、百果園、百松園等30多個特色景點,年均旅游綜合收入達40億元左右,獲得“中國最佳鄉村旅游目的地”和“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單位”稱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三是引育人才,強化發展支撐。圍繞產業迭代升級,積極對接企業重大技術需求、人才(團隊)重大科技成果,實施“揭榜掛帥”制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支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引進中國科學院、北林大、南林大等創業團隊8個,在破解制約全縣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難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鄢陵縣開展首屆“雙名”評選活動,共評選出花木名企18家、花都名匠19人,進一步擦亮“鄢陵花工”品牌,為“十萬花農出中原”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注重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鄢陵縣持續推進花木產業融合發展,成功將以花木種植為依托的傳統產業,打造成集生態旅游、森林康養、電商運營于一體,讓農民增收、農村增色的特色支柱產業,加快了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發展步伐。
一是融合發展,共建花木繁榮圈。融合發展是鄢陵花木產業成功的關鍵。堅持花木、生態、旅游、康養集群發展,從特色餐飲、酒店民宿、道路景觀、特色娛樂活動等方面,多角度、多維度融入花木元素,通過“花路、花街、花園、花田、花居、花藝、花食”等特色花卉主題項目建設,提高了產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金雨玫瑰精油研發基地,通過“公司+農戶”形式完成玫瑰、名優香草種植5000余畝,年產芳香植物750多萬公斤,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品質最優、產能最強的芳香植物種植基地。
二是協同共富,共享花木紅利圈。協同共富是鄢陵花木產業發展的目標。通過引導農戶組建花卉企業、發展龍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等方式,實現了城鄉的協同發展和共同富裕。金雨玫瑰以規模種植為基礎,重點打造香草種植、產品研發、休閑養生共生共長的產業綜合體的現代康養產業綜合體,發展帶動周邊4個鄉鎮15個行政村近1200人就業,人均每年增收約10000元。
三是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富民圈。綠色發展是鄢陵花木產業持續發展的理念。鄢陵縣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城鄉融合共同富裕之路。既要“金色”價值,更要“綠色”顏值,讓生態成為鄢陵縣的金名片,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花木主產區林木覆蓋率達80%,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清新空氣標準10倍以上,鄢國花語等深林康養項目正在建設,同時積極與省衛健委等部門對接,努力在全省新一輪的醫療科研平臺建設布局中,承接一批醫療研發機構、醫療產業,致力將“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引領康養”特色路子走得更穩、更實、更有效。
(本文第二作者孫群棟系中共許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三作者韓雨奇系中共許昌市委政策研究室科員)責任編輯: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