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宇
近年來,黑龍江省富錦市加快探索創新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以點帶面,篤行敢為,通過健全“組織、工作、服務”三個體系,積極探索找準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效結合點,不斷優化治理機制、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著力用“黨建+網格”解鎖基層治理密碼。
為把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末梢”,富錦市進一步優化組織體系,將黨組織建在社區419個網格上,并在網格下建立405個樓棟黨小組,大力推動黨組織全覆蓋,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單元)黨小組”的四級基層組織架構,將黨的組織根系牢牢扎在群眾家門口,確保上級決策部署第一時間入網入格入戶、群眾需求第一時間上傳解決。
針對小區垃圾積存、冬季高空墜冰墜雪等問題,富錦市積極整合非公企業“紅色聯盟”與112家“大黨委”駐區單位力量,實施輪值主持制,每季度采取群眾提議、單位商議、聯席會決議的方式研究制定網格服務清單,以“主動問好、主動詢問訴求、主動解釋政策、主動電話回訪”四主動為抓手,及時掌握社情民意,積極回應群眾訴求,號召4000余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入網格,開展“微服務”“微治理”千余次,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820余件,全面構建常態長效聯建服務機制。
“小伙子,我想辦理高齡補貼,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民主社區居民劉占軍正在社區咨詢辦理高齡補貼的相關事宜;另一個窗口,“謝謝你了,子女不在家,我也不會用智能手機,要不是你們,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剛剛完成養老資格認證的王貴發激動地對社區工作人員說道。
富錦市堅持創新精細化、高效化、體系化的治理路徑,著力破解社區治理短板弱項問題,努力讓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通過在各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窗口,推行“耐心幫辦”“貼心代辦”“上門包辦”等服務,縮短為民服務半徑,建立“15分鐘黨建服務圈”,為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700余件,有效節約了群眾辦事時間,實現便民事項“就近辦、家門口辦”,讓群眾“少跑腿”變為盡量“不跑腿”。更好地將政務服務融入社區網格工作中。
此外,富錦市秉持著“事情共商、資源共享、難事共辦”的原則,建立健全社區物業黨建聯建議事協商機制,組織各社區定期召開三方聯席會議3次,協調處理居民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完善等事項20余件,有效解決社區治理工作中關系居民切實利益的眾多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關注新業態發展,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近年來,隨著新業態快速發展,新就業群體不斷壯大。如何凝聚好、服務好、引導好新就業群體,讓他們成為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已成為新時代黨建工作的新任務、新課題。
為了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富錦市突出實用導向、融合導向、需求導向,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在全市范圍內建“紅色驛站”,主要面向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環衛工人等城市服務者,提供臨時休息、飲水供應、免費充電、無線上網、應急藥箱、廁所開放等“6+X”項暖心服務。通過“黨建+行業”“黨建+服務”“黨建+品牌”不斷提升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覆蓋質量,賦予新就業群體服務基層治理新動能,凝聚先鋒力量,以強有力的黨建優勢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大格局,助力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自從建立了紅色驛站,吸引來了很多外賣騎手、快遞小哥,他們利用職業特點發現轄區內急需解決的問題,利用在紅色驛站休息的機會將問題及時反饋給社區,形成“發現—反饋—解決”的問題處理閉環。這種模式使紅色驛站既能實現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的社會價值,又能緩解基層治理存在的人手不足等狀況,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富錦市積極探索,創新方式方法,推廣外賣騎手兼職網格員經驗,引導快遞員、出租司機等群體到社區報到,整合物業、業委會、樓棟長等力量200余人,組建17支城市基層治理綜合服務隊,運用“安全隱患隨手拍”小程序反饋突發事件、社情民意等信息110余條,引導新就業群體有序參與城市基層治理,構建了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