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勇,陳艷,何猛,朱玉平,錢黎
1.北京積水潭醫院貴州醫院疼痛科,貴州貴陽 550002;2.貴州省骨科醫藥疼痛科,貴州貴陽 550002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為骨科常見病之一。該病多發生于老年人群,臨床實踐發現,國內OVCF發病率有逐年攀升趨勢,已成為臨床難題[1]。該病患者臨床表現以持續性疼痛為主,部分患者伴有脊柱高度及后凸角的異常改變,從而導致患者相關功能障礙,進而對其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2]。如未獲得及時有效的診治,極易引發二次骨折,增加致殘率及病死率[3]。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 PVP)是目前臨床上用以治療OVCF的標準術式之一,具有創傷小以及術后恢復迅速等優勢[4]。然而,隨著有關研究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并非所有高齡OVCF患者均可從PVP中獲益,部分患者可能在接受PVP治療后病情仍無明顯好轉,增加了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直接影響醫患關系的良性發展。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積水潭醫院貴州醫院收治的300例高齡OVC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行PVP治療的高齡OVCF患者療效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300例高齡OVC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PVP治療。將其按照療效的差異分為療效欠佳組(n=41)及療效良好組(n=259)。患者已簽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受試者均經X線、CT及骨密度檢查確診為OVCF的患者;②年齡≥60歲的患者;③均具備手術指征,且完成PVP治療的患者;④無神經根或脊髓受壓的患者;⑤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椎體先天性畸形或嚴重變形者;②合并骨腫瘤或(和)病理性骨折者;③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④入組前近期有鎮痛藥物治療史者;神志異常者;⑤研究期間因故退出或失訪者。
①基線資料獲取:借助醫院病歷系統及調查問卷統計并記錄受試者各項基線資料,內容涵蓋下述幾項:性別;年齡;骨密度;術前骨折椎體數目;吸煙史;飲酒史;接受文化教育年限;外傷史;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及糖尿病)。
②治療情況:主要指標涵蓋下述幾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 VAS)評分。其中VAS評分0~10分,得分高預示疼痛劇烈[5]。評估時機為術前1 d。
③PVP治療:協助受試者取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巾,以C型臂機定位病變椎體部位并進行標記。實施全麻處理,隨后在C臂機直視條件穿刺進針,并注入適量骨水泥。術后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④血清25羥維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骨堿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骨鈣素(Bone Gla Protein, BGP)水平檢測:時機選擇以治療前1 d,取受試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獲取血清。離心半徑10 cm,離心速率3 500 r/min,離心時長10 min。以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完成25-(OH)D的檢測;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完成BALP的檢測;以放射免疫法完成BGP的檢測。
⑤分組方式:將所有受試者按照療效的差異分為療效欠佳組(n=41)及療效良好組(n=259)。療效判定標準參考腰椎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 JOA)評分改善率實現[6],JOA評分0~29分,得分高預示功能障礙程度明顯。術后改善率≥60%即顯效;25%~<60%即為有效;<25%即為無效。將顯效及有效記作療效良好,無效記作療效欠佳。
對比兩組各項基線資料、治療情況及血清25-(OH)D、BALP、BGP水平。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完成。年齡、骨密度、術前骨折椎體數目、接受文化教育年限、BMI、骨水泥注入量、術前VAS評分、25-(OH)D、BALP、BGP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性別、吸煙史、飲酒史、外傷史、高血壓、糖尿病、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為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與影響因素的關系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
經單因素分析發現,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術前VAS評分及術前血清25-(OH)D、BALP及BGP水平可能與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欠佳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欠佳的單因素分析
以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為因變量,賦值如下:療效欠佳=1,療效良好=0。以表1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為自變量,其中骨水泥滲漏賦值是=1,否=0;骨水泥滲漏賦值是=1,否=0;術前VAS評分及血清25-(OH)D、BALP、BGP水平均為原值輸入。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欠佳的危險因素涵蓋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術前VAS評分、術前BALP、術前BGP(OR=1.526、1.692、2.015、2.501、2.712,P均<0.05),而術前血清25-(OH)D為保護性因素(OR=0.615,P<0.05)。見表2。

表2 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欠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OVCF是高齡骨質疏松患者最為嚴重的并發癥,往往是因椎體無法承受椎體前軸生物力學的壓迫,進而引起脊椎前柱壓縮變形,最終引發骨折[7]。PVP是治療OVCF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是借助骨水泥對椎體進行有效的填充,并在固化后發揮支撐抗壓作用,實現對疼痛的緩解,促進椎體高度的恢復[8-9]。然而,在臨床工作中發現部分OVCF患者接受PVP治療后仍存在明顯的疼痛,即療效欠佳[10]。由此,研究分析高齡OVCF患者PVP療效的影響因素顯得尤為重要,已成為國內外廣大醫務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納入對象療效欠佳的危險因素涵蓋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術前VAS評分、術前BALP、術前BGP,而術前血清25-(OH)D為保護性因素。考慮原因,在OVCF治療期間,骨水泥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直接影響椎體的力學強度以及脊柱穩定性,若其分布欠佳,則會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11]。在PVP治療過程中,骨水泥一旦發生滲漏,將會出現椎體或(和)四周組織的過度蔓延,隨著骨水泥固化會導致椎體硬化過度,進一步使得患者難以有效完成正常活動,甚至會對其他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壓迫,導致其無法行駛正常功能,最終影響療效[12]。術前VAS評分越高預示患者疼痛越劇烈,導致骨量丟失保護作用下降,同時增加了再骨折的發生概率,最終導致療效欠佳。這與黃海翔等[13]研究報道相吻合,其研究中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均是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不佳的危險因素(OR=5.473、18.085,P均<0.05)。然而,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術前VAS與患者療效無關(OR=1.294,P=0.421),這與本研究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分析原因可能和納入對象年齡跨度以及樣本量不同有關。此外,張宗博[14]的研究報道顯示,OVCF患者行PVP治療后骨折改善率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病程、術前椎體壓縮率及骨質疏松程度。這與本研究結果差異明顯,而導致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和研究對象年齡段不同。另外,25-(OH)D水平直接反映了機體內鈣合成與利用情況,其水平降低說明了體內鈣代謝狀態異常;BALP主要是源自骨細胞合成、分泌,可有效反映骨形成及成骨細胞活動狀態;BGP則是由成骨細胞合成、分泌而來的一種骨代謝因子,其表達水平可反映機體內成骨細胞活動狀態[15]。故而,3者可作為評估OVCF患者PVP治療療效的可靠生物學標志物。隨著術前BALP、BGP水平的升高以及25-(OH)D水平的降低,患者骨代謝異常程度加劇,進而對PVP治療療效造成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高齡OVCF患者行PVP治療療效不佳的危險因素包括骨水泥分布不佳、骨水泥滲漏、術前VAS評分高、術前血清25-(OH)D水平低、術前血清BALP及BGP水平高等。臨床工作中應針對上述因素開展干預,以達到提高OVCF患者臨床療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