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鳳
無錫口腔醫院檢驗科,江蘇無錫 214001
潰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其主要的病理學特點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現一個約1 cm大小的淺表層潰瘍,其周邊有炎癥細胞的浸潤。當出現潰瘍時會造成口腔的粘膜損傷,造成口腔痛苦與不適。反復發作的口腔粘膜上皮組織中有大量的炎癥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這些炎癥細胞分泌的一些細胞激素可以導致局部的發炎,從而加劇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反復發作時其粘膜上皮遭到損傷,使粘膜上皮消失,細胞膜厚度減小,與其它類型潰瘍相比,反復發作的粘膜組織破壞多局限在表皮表面,有利于創面的自我修復[1]。當患者機體對口腔粘膜中的蛋白產生不正常的應答時就會出現自體免疫應答。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疾病,其發病機制與炎癥反應密切相關,上述病變協同促進了創面的反復發作,并使病情長期存在。臨床上反復發作的原因是機體內微生態系統的紊亂[2]。本研究選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無錫口腔醫院收治的68例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評估口腔微生物菌群檢驗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進行疾病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68例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潰瘍患者(34例)納入潰瘍組,潰瘍愈合患者(34例)納入愈合組,潰瘍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3~55歲,平均(42.31±0.32)歲。愈合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4~56歲,平均(42.38±0.3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審批。
納入標準:符合復發性口腔潰瘍診斷標準[3];認知、表達功能健全,可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有嚴重的意識及精神障礙者。
對于全部患者均實施熒光定量檢測,選取1只無菌杯,采集3個實驗對象的唾液樣本,制備唾液樣本。將患者的唾液標本放在玻璃板上,采用細菌培養基進行細菌培養。在Dys-810顯微鏡下,選取了5種不同的細菌,對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陽性菌觀察,并將該方法用于3個樣本中的奈瑟菌、韋榮菌及鏈球菌檢測。
比較兩組口腔微生物菌群、口腔細菌數。
采取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口腔微生物菌群、口腔細菌數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取(±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潰瘍組革蘭陰性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均低于愈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陽性桿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微生物菌群對比[(±s),copies/mL]

表1 兩組患者微生物菌群對比[(±s),copies/mL]
組別潰瘍組(n=34)愈合組(n=34)t值P值革蘭陰性球菌45.71±1.93 50.93±1.88 11.297<0.001革蘭陰性桿菌4.54±0.61 4.87±0.54 2.362 0.021革蘭陽性球菌43.63±0.72 43.61±0.52 0.131 0.896革蘭陽性桿菌3.68±0.57 3.62±0.42 0.494 0.623
愈合組鏈球菌、奈瑟菌高于潰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韋榮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口腔細菌數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口腔細菌數對比[(±s),%]
組別潰瘍組(n=34)愈合組(n=34)t值P值韋榮菌9.24±0.28 9.23±0.24 0.158 0.875鏈球菌8.63±0.25 9.61±0.22 17.159<0.001奈瑟菌7.21±0.54 8.45±0.53 9.556<0.001
口腔微生物區系測試是指通過對人體中微生物的構成、數量及功能狀況進行評價,從而對人體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口腔中的微生態與許多口腔疾病有關,如齲齒,牙周炎,口腔潰瘍等。通過對腸道內細菌群落結構及變異的研究,可以為臨床上進行疾病的診治及分型等工作奠定基礎。對于牙周病、微生物群落的測定能夠鑒別出致病微生物,并對其進行臨床狀況評價,對各種類型的口腔疾病,其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而對其進行細菌區系檢測則有助于指導臨床用藥。通過對細菌的易感性及耐藥情況的分析可以為制訂合理的抗菌藥物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3-4]。在此基礎上,合理選用抗菌及外用抗菌藥可達到調控口腔內微生態的作用,減少病原菌數目,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治療結束后通過對患者的口腔細菌進行檢測可以對療效進行評價。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點上的菌群結構和所占比重的差異可以判定治療效果,并據此進行相應的調整,防止再發,為治療難治性潰瘍的重要措施[5-7]。
本研究顯示,潰瘍組革蘭陰性球菌(45.71±1.93)copies/mL、革蘭陰性桿菌(4.54±0.61)copies/mL均低于愈合組(P均<0.05),與賈新斌[5]的A組革蘭陰性球菌計數為(45.74±5.10)Copies/mL,低于B組的(49.98±4.98)Copies/mL和對照組的(50.49±3.83)Copies/mL(P均<0.05)的結果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兩組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陽性桿菌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口腔細菌數對比中,愈合組鏈球菌、奈瑟菌高于潰瘍組(P均<0.05)。
口腔內的菌均能檢測到各種類型的細菌,其中有革蘭陰性菌,革蘭陰性桿菌,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陽性菌等。前期研究發現,反復發作的口腔粘膜組織中的哈密爾頓菌及莫雷拉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口腔內出現這樣的細菌往往會導致口腔疾病,免疫系統紊亂等。鏈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是臨床上常見的革蘭陽性球菌,這些細菌分布在口腔內,其中一些對口腔的衛生非常重要。一些種類的細菌與一些口腔問題有關,能夠觸發感染和發炎的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包括厭氧梭狀桿菌,廣泛分布于口腔內,對口腔衛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或受到炎癥刺激時上述微生物群落的變化與口腔病變的發病及反復發病密切相關[8-9]。
可以通過口腔細菌群落檢查來了解情況,但是要結合其他的臨床數據才能做出全面的評價。奈瑟菌屬于奈瑟梭菌、奈瑟淋菌等多種主要的革蘭氏陰性鏈球菌,其屬于一種非常普遍的細菌,但與復發性口腔潰瘍之間的聯系還沒有明確的報道。奈瑟菌也屬于正常的腸道菌群,對維持口腔內的菌群有某種作用。韋榮菌是一種主要分布在口腔、胃腸等器官的革蘭氏陰性鏈球菌。韋榮菌為一種非致病菌,在一般條件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害。但在一些特定條件下,例如機體的免疫力下降或其他感染因子的作用下,韋榮菌與口腔病變的發病及反復發作密切相關[10]。鏈球菌是一組由各種細菌組成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屬于一種在口腔內發揮著非常關鍵的功能的細菌,不僅對口腔功能的維護起到了很大的調節作用,還與許多口腔疾病有關[11-12]。
綜上所述,實施口腔微生物菌群檢驗可明確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感染微生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