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堂
東明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菏澤 274500
乳腺癌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我國作為一個癌癥高發國家,乳腺癌疾病的發病率呈明顯增長趨勢。早期診斷技術、綜合性治療方法的應用,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1-2]。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腫瘤疾病早期診斷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然而在診斷乳腺癌過程中缺少較高靈敏度、特異度的腫瘤標志物。其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以及糖類蛋白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 CA153)作為乳腺癌疾病臨床診斷、預后效果評估中使用率較高的腫瘤標志物,其陽性表達率較低,進而導致臨床使用范圍受到限制[3-4]。因此,需進一步尋找具備較高特異度、靈敏度的腫瘤標志物,以此來提升乳腺癌臨床診斷效果。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東明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收治的90例乳腺癌初診者與90例良性腫瘤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診斷過程中采取血清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CRP)、CEA以及CA153聯合檢驗方式在疾病中的表達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初診者(病理確診為乳腺癌,為乳腺癌組)與90例良性腫瘤者(同期收治;為良性腫瘤組)作為研究對象。乳腺癌組中年齡29~76歲,平均(57.15±1.48)歲;初診例數56例,復發轉移例數34例;學歷: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52例,本科及以上15例;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23~28 kg/m2,平均(25.64±1.02)kg/m2。良性腫瘤組中年齡22~81歲,平均(58.09±1.23)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49例,本科及以上20例;BMI 21~29 kg/m3,平均(25.76±1.13)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東明人醫[2019]19號)。
納入標準:①乳腺癌初診者通過乳腺癌切除術或者在B超引導下進行穿刺活檢術,其臨床病理結果表示疾病為乳腺癌,其中主要涉及浸潤性或者非浸潤性癌;②乳腺良性癌患者在通過乳腺癌切除術治療或者B超引導下穿刺活檢術后,被診斷為良性腫瘤;③患者在手術前沒有開展輔助放療或者化療治療;④臨床資料與隨訪資料均無異常缺失;⑤對本研究內容(檢查指標、檢查操作等)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身體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②不是初診患者或者在手術前實施化療、放療治療者;③合并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④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⑤臨床配合度與依從性較差者。
于清晨采集初診者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液樣本(約為5 mL),進行離心處理(轉速3 500 r/min,時間為10 min),在分離結束后裁切機血清樣本,并且在3 h內及時上機檢驗。使用電化學發光法分別對ProGRP、CEA以及CA153指標表達水平檢查。
①血清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以及糖類蛋白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 CA153)指標表達水平比較:ProGRP指標水平參考值范圍為0~63 pg/mL;CEA指標水平參考值范圍為0~4.3 ng/mL;CA154指標水平參考值范圍為0~25 U/mL[5]。
②單項、多項聯合檢測對乳腺癌臨床診斷價值評估:其中主要涉及ProGRP、CEA、CA153單項檢測;ProCRP+CEA、ProCRP+CA153、CEA+CA153、ProGRP+CEA+CA153多項聯合檢測。如果單獨診斷超過正常參考值,視為陽性;聯合診斷下,如有任意1項診斷超過正常參考值,視為陽性。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6-7]。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100%。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roGRP、CEA及CA153指標表達水平為計量資料,且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診斷結果、診斷效能為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乳腺癌組的ProGRP、CEA及CA153指標水平均高于良性腫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roGRP、CEA及CA153指標表達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ProGRP、CEA及CA153指標表達水平比較(±s)
注:ProGRP:血清胃泌素釋放肽前體,CEA:癌胚抗原,CA153:糖類蛋白153。
組別乳腺癌組(n=90)良性腫瘤組(n=90)t值P值CA153(U/mL)22.75±13.58 16.41±8.18 3.794<0.001 ProGRP(pg/mL)53.34±36.84 34.46±13.72 4.556<0.001 CEA(ng/mL)6.89±4.84 1.75±0.96 9.882<0.001
與CEA、CA153指標水平相比,ProGRP指標水平的靈敏度、特異度均更高;3項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更高。見表2。

表2 單項、多項聯合檢測效能對比
臨床研究表明,多項血清腫瘤標志物使用于惡性腫瘤疾病早期診斷、預后效果檢測中具備較為突出的臨床使用價值與意義[8-9]。胃泌素釋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GRP)最早出現在哺乳動物胃腸道之中,并且在神經系統與肺組織中均存在較高的表達情況,同時對腫瘤的進展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然而GRP在血液中半衰期時間相對較短,ProGRP具備突出的穩定性,其能夠有效反映血清GRP指標水平及有關基因表達的變化情況,可將其視為小細胞肺癌臨床診斷與預后效果檢測的一項重要的血清腫瘤標志物[10]。有研究表明,在胃腸道腫瘤與卵巢癌等有關腫瘤疾病中,ProGRP指標水平較高,并且該項指標表達水平和臨床病理學有關參數、預后檢測、疾病復發檢測等內容存在密切關聯性,為此其臨床應用價值較高[11-12]。
相關乳腺癌臨床特點與病理學特點均可視為疾病重要預后評估指標,如淋巴結參與轉移情況、分子病理相關參數等[13-14]。其中血清腫瘤標志物CEA與CA153指標水平對于檢測乳腺癌預后效果均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并且對于不同亞型的乳腺癌而言,其CEA1與CA153指標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同時指標水平較高和腫瘤負荷存在內在聯系。有研究結果表明,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CEA指標水平呈明顯的增長趨勢,但是ER陰性乳腺癌患者其CA153指標水平增長情況更加顯著。究其原因,CEA與CA153指標水平為乳腺癌初期診斷、預后效果評估中使用率較高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之一,然而上述指標在乳腺癌靈敏度與特異度較差,在早期乳腺癌陽性表達檢測率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與乳腺良性組相比,乳腺癌組的ProGRP(53.34±36.84)pg/mL vs (34.46±13.72)pg/mL、CEA(6.89±4.84)ng/mL vs (1.75±0.96)pg/mL及CA153(22.75±13.58)U/mL vs(16.41±8.18)U/mL指標水平均更高(P均<0.05),并且3項指標聯合檢測的靈敏度(95.56%)與特異度(98.89%)均更高。由此可見,可將上述指標視為臨床診斷乳腺癌患者的有效血清腫瘤標志物,且聯合檢測能夠提高乳腺癌疾病臨床診斷質量,這與劉冰玉[15]的研究結果[CA153靈敏度(56.67% vs 19.66%)、特異度(46.67% vs 49.61%)、準確度(51.11% vs 49.63%);CEA靈敏度(54.44% vs 16.21%)、特異度(47.56% vs 50.91%)、準確度(52.22% vs 48.89%);CA153+CEA靈敏度(82.22% vs 26.55%)、特異度(53.50% vs 58.31%),準確度(59.44% vs 61.85%)]類似。可見,ProGRP、CEA、CA153指標水平聯合診斷,臨床應用價值較高。然而,本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樣本觀察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少,在后續研究中需進一步延長研究時間,增加樣本量,以此來驗證本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ProGRP、CEA、CA153指標聯合用于乳腺癌患者臨床診斷中,其臨床診斷效果良好,并且ProGRP指標水平在此疾病患者中表達水平較高,且和腫瘤負荷與TNM分期等相關病理參數存在緊密聯系,并且3項指標聯合檢測的靈敏度與特異度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