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蘭
東臺市中醫院肛腸科,江蘇東臺 224200
痔瘡屬于常見的外科疾病,是指肛門周圍的血管擴張和充血,導致疼痛、出血和其他不適癥狀的疾病,而混合痔由內痔和外痔結合而成[1]。其中,內痔是發生在肛門內部的痔瘡,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和不適,但可能會導致出血。外痔是指位于肛門外部的痔瘡,常常引起明顯的疼痛、瘙癢和腫脹,而肛門時有墜脹感。其中,Ⅲ、Ⅳ度內痔的混合痔已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2]。當前,外剝內扎術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雖然其治療效果明顯,但術后卻對肛門組織造成了一定影響,患者常出現創面愈合慢、肛緣水腫等情況[3]。因此,臨床上將外剝內扎術后的輔助治療作為研討焦點。有研究指出,中藥藥液對患處進行熏洗,能夠促進局部血液流速加快,多種藥物合并后可消腫止痛、活血通絡[4]。另有研究指出,紅光照射肛門創面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能夠進一步促進傷口愈合和修復組織[5]。本文選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東臺市中醫院收治的86例混合痔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針對混合痔外剝內扎術采用中藥坐浴熏洗配合紅光治療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6例混合痔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檢查并實施混合痔外剖內扎術,術后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25例;年齡25~72歲,平均(36.21±7.54)歲;內痔Ⅲ度患者26例,Ⅳ度患者17例;炎性外痔10例,血栓外痔11例,結締組織性外痔12例,靜脈曲張性外痔10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26例;年齡26~72歲,平均(37.14±8.03)歲;內痔Ⅲ度患者25例,Ⅳ度患者18例;炎性外痔9例,血栓外痔9例,結締組織性外痔13例,靜脈曲張性外痔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患者知情同意,且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6];②符合混合痔外剝內扎手術治療標準;③內痔痔度為Ⅲ度、Ⅳ度[7]。
排除標準:①合并肛瘺或直腸息肉疾病者;②對熏洗中藥成分過敏者;③依從性較差,不愿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手術完成2 d后,查看創面情況并進行清潔。將醫用紗布浸濕后敷于創面,患者處于側臥或平臥位,將創面暴露在LED光譜(紅光)治療儀(KN-7000型光譜治療儀,蘇械注準20162091287)下,調整4 W功率充分照射,溫度根據患者舒適感進行調整,時間25 min左右,照射2次/d。持續治療15 d。
觀察組:患者應用紅光照射聯合中藥坐浴熏洗療法。具體流程為:①手術完成2 d后,取中藥方劑:魚腥草30 g,五倍子30 g,苦參30 g,黃柏30 g,蛇床子30 g,虎杖30 g,防風20 g,蒲公英30 g,蒼術15 g,地榆炭10 g,芒硝10 g,蟬衣4 g。按照該比例將藥材加入鍋中,同時加入清水2 500 mL沒過藥材,文火煮沸10 min后停止加熱,待水溫維持在45℃左右進行備用。②指導患者進行排便,并清潔肛門創面。③患者取舒適臥位,于創面處進行中藥熏洗,時間以10 min左右為宜,熏洗完成后幫助患者進行坐浴。坐浴水溫應至少保持在35~40℃,時間10~15 min,2次/d。④患者坐浴結束10 min后,使用LED光譜(紅光)治療儀對患處進行紅光照射,照射方法與對照組相同,2次/d。持續輔助治療15 d。
質量控制:①為保證醫療資源不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紅光照射儀器均選用LED光譜(紅光)治療儀(KN-7000型光譜治療儀,蘇械注準20162091287)。②兩組患者的主治醫師完全一致,且手術過程均按照研究組管理規定嚴格執行。
1.4.1 治療后3、7 d的肛緣水腫和疼痛程度 通過肛緣水腫評分評價肛緣水腫[8]。肛緣水腫分值范圍0~3分。0分表示沒有肛緣水腫;1分表示輕度肛緣水腫,肛門周圍輕微充血;2分表示中度肛緣水腫,肛門周圍有腫脹和充血;3分表示重度肛緣水腫,肛門周圍嚴重腫脹和充血。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評估患者疼痛,評分標準為:0分表示沒有疼痛,即完全無痛。1~<4分表示輕度疼痛,疼痛感輕微,可以忍受。4~<7分表示中度疼痛,疼痛感中等,對日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7~<10分表示重度疼痛,疼痛感劇烈,對日常生活產生顯著影響。10分表示最劇烈的疼痛,即無法忍受的極度疼痛。
1.4.2 治療后7、15 d的肛門功能 治療后7、15 d統計肛門失禁評分、排便控制評分,肛門失禁評分分值0~5分,肛門排便控制評分分值0~5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差[9]。
1.4.3 創面愈合、肛門下墜和便血癥狀消失時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統計患者創面愈合時間、肛門下墜時間和便血癥狀消失時間。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肛門功能、肛緣水腫和疼痛程度創面愈合時間、肛門下墜時間及便血癥狀消失時間)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3、7 d后,觀察組肛緣水腫和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3、7 d后肛緣水腫和疼痛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3、7 d后肛緣水腫和疼痛情況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值P值肛緣水腫疼痛程度治療3 d后1.22±0.21 1.12±0.13 2.483 0.015治療7 d后1.08±0.17 1.01±0.11 2.267 0.026治療3 d后7.05±0.51 6.74±0.41 3.106 0.002治療7 d后5.65±0.36 4.48±0.21 18.408<0.001
觀察組治療7、15 d的肛門失禁評分和排便控制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肛門失禁評分和排便控制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肛門失禁評分和排便控制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值P值肛門失禁排便控制治療7 d后2.81±0.39 2.67±0.23 2.027 0.046治療15 d后2.31±0.29 2.20±0.16 2.177 0.032治療7 d后3.51±0.41 3.26±0.36 3.005 0.003治療15 d后3.14±0.27 3.01±0.24 2.359 0.021
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肛門下墜時間和便血癥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肛門下墜、便血癥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值P值創面愈合時間20.05±3.74 13.28±2.46 9.917<0.001肛門下墜消失時間9.47±1.81 6.25±1.17 9.797<0.001便血癥消失時間9.26±1.75 6.31±1.06 9.455<0.001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日常飲食和作息均發生巨大改變,而混合痔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其中青壯年為高發群體[10]。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方式對混合痔嚴重患者(內痔度為Ⅲ度、Ⅳ度)進行治療[11]。雖然該方式效果明顯,但肛門腫痛和創面難以愈合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于臨床治療而言,疼痛程度以及功能障礙仍是評價治療體系是否完整的關鍵指標[12]。因此,輔助患者減輕肛緣水腫和疼痛程度仍是治療目的的應有之義。肛門術后創面疼痛、腫脹,在病理學上屬于炎癥反應[13]。理論上通過紅光照射治療和涂抹抗感染藥物,能夠減輕炎癥帶來的疼痛,而臨床試驗也證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14]。但為了盡快恢復患者的肛門功能、減輕患者的肛緣水腫程度,還需探究更為可靠的治療辦法。有研究指出,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使用中藥坐浴熏洗進行輔助治療,同時聯合紅光照射效果顯著,對此本院開展相關研究。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經過中藥熏洗聯合紅光照射3、7 d后肛緣水腫(1.12±0.13)分、(1.01±0.11)分和疼痛程度(6.74±0.41)分、(4.48±0.2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2±0.21)分、(1.08±0.17)分、(7.05±0.51)分、(5.65±0.36)分(P均<0.05)。李敏等[15]的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3、7 d后肛緣水腫評分和疼痛評分分別為(1.13±0.15)分、(1.04±0.12)分、(6.83±0.37)分、(5.11±0.16)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23±0.22)分、(1.12±0.17)分、(7.07±0.41)分、(5.45±0.32)分(P均<0.05),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患者經過聯合治療后,肛周組織淤血逐漸減少、炎癥減輕,且腫脹感也逐漸消失。本研究另一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7、15 d后的肛門失禁評分、排便控制評分分別為(2.67±0.23)分、(2.20±0.16)分、(3.26±0.36)分、(3.01±0.24)分,均低于對照組的(2.81±0.39)分、(2.31±0.29)分、(3.51±0.41)分、(3.14±0.27)分(P均<0.05)。梁彪等[16]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7、15 d后的肛門失禁評分、排便控制評分分別為(2.65±0.21)分、(2.19±0.15)分、(3.28±0.36)分、(3.01±0.24)分,均低于對照組的(2.76±0.36)分、(2.30±0.27)分、(3.52±0.41)分、(3.16±0.25)分(P均<0.05),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相同,這說明觀察組患者經過中藥坐浴熏洗和紅光照射后,排便功能可在短時間內改善,肛門失禁情況已大幅度緩減。因此該方式對恢復肛門功能效果顯著。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肛門下墜消失時間、便血癥消失時間均比對照組更短(P均<0.05)。這與許杰[17]研究結果近似: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肛門下墜消失時間、便血癥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綜合分析,該聯合治療方式有效刺激了創面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因而術后康復的時間也更短,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適。根據中藥藥理學分析,可證實本院坐浴熏洗藥方中各藥物的實際意義:魚腥草可清熱解毒、消癰排膿;五倍子可止血止汗;苦參清熱燥濕,祛風殺蟲;黃柏能瀉火除蒸、解毒療瘡;防風能祛風解表、止痛止痙;蟬衣能疏散風熱、透滲止癢;芒硝能清熱通便、解毒消腫;蒼術可燥濕健脾;蒲公英能清熱散結、解毒消腫。多種藥物配伍使用,可加快患處的血液流通和局部組織再生[18]。結合適宜紅光溫度照射患處之后,短時間內便能減輕患者痛苦。
綜上所述,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輔助治療中,采用中藥坐浴熏洗聯合紅光照射療法,既能減輕患者肛緣水腫和疼痛的情況,也能加快創面愈合及肛門功能的恢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