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張芳,王雪茹
新沂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江蘇新沂 22140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體為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 MP),MP是一種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直徑125~150 μm大小的病原體,也是可獨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1]。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全年散發,但秋冬季是發病的高發期。目前主要通過抗感染治療,兒童常用的抗生素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中以紅霉素和阿奇霉素為主[2]。但由于MP具有的類抗原特性,MP抗原可通過分子模擬的方式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復合物,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分泌多種炎癥因子,導致全身多系統免疫損傷[3]。甲潑尼龍是糖皮質激素,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減輕炎癥反應,抑制免疫損傷,對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Sevs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MPP)的治療至關重要[4]。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新沂市人民醫院收治的兒童SMPP患者80例,分析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在兒童SMPP中的治療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新沂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兒童SMP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成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12歲,平均(7.53±1.86)歲;發病3~9 d,平均(6.74±2.38)d。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11歲,平均(7.85±2.36);發病2~12 d,平均(6.75±2.6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兒童SMPP的診斷標準[5];②存在發熱、咳嗽、喘息等癥狀;③所有患兒在入院前未規范抗MP治療;④年齡2~14歲;⑤患兒監護人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其他臟器功能損害者;②入院前1月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類藥物者;③有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或出血性疾病者;④合并其他特殊病原體感染如EB病毒等者;⑤對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者;⑥因支氣管堵塞嚴重需行纖支鏡灌洗術者。
對照組常規對癥治療。抗感染藥物選擇注射用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130831;規格:0.5 g),劑量為10 mg/kg,溶于10 mL/kg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7 d,中間停止3 d后再連用4 d,共14 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國藥準字H20030727;規格:40 mg),每日初始劑量為2 mg/kg,分2次使用,溶于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連用3 d;后改為1 mg/kg,1次/d,根據患兒病情變化酌情停用甲潑尼龍。觀察組阿奇霉素使用方法同對照組,治療時間14 d。
①臨床療效評估:顯效:肺炎癥狀(發熱、咳嗽、喘息)等消失,胸片檢查無異常;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緩解,胸片顯示炎性滲出大部分吸收;無效:臨床癥狀無減輕,影像學檢查炎癥無吸收。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癥狀與體征:患兒發熱、咳嗽、喘息、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③炎癥因子:檢測治療前后患兒血清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④T細胞亞群:檢測治療前后患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包括CD4+、CD8+及CD4+/CD8+等。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血清炎癥因子水平、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發熱1.88±0.56 3.24±0.72-9.430<0.001咳嗽7.51±1.48 8.32±1.69-2.337 0.022喘息3.31±0.52 4.85±1.19-7.500<0.001肺部濕啰音8.35±2.59 9.67±2.75-2.210 0.030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比較(±s)
注:CRP:血清C反應蛋白,PCT:降鈣素原,IL-6:白介素-6;與同組治療前比,*P<0.05。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CRP(mg/L)治療前15.69±4.28 14.52±4.74 1.159 0.25治療后(9.78±2.45)*(12.19±2.60)*-4.267<0.001 PCT(ng/mL)治療前0.55±0.22 0.61±0.21-1.248 0.216治療后(0.20±0.07)*(0.36±0.11)*-7.761<0.001 IL-6(ng/L)治療前32.14±5.61 34.26±6.05-1.624 0.108治療后(17.78±3.75)*(22.45±3.37)*-5.858<0.001
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P<0.05。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CD4+(%)CD4+/CD8+CD8+(%)治療后(23.75±3.44)*(25.47±3.07)*-2.359 0.021治療前26.51±4.43 27.18±4.57-0.666 0.508治療后(39.59±5.46)*(32.14±5.37)*6.153<0.001治療前0.87±0.22 0.92±0.26-0.928 0.356治療后(1.54±0.77)*(1.19±0.56)*2.325 0.023治療前28.75±4.23 28.68±4.90 0.068 0.946
研究證明,MP感染引起的SMPP在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占比40%左右,且每隔數年會發生區域大流行。近些年SMPP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和SMPP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6-7]。目前認為MP可直接損傷氣道黏膜,引起呼吸系統癥狀,同時其類抗原性可誘發機體的免疫應答,形成全身多系統的損害,如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及泌尿系統損害。除此之外,皮膚黏膜損傷可出現多形性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征等,還可以累及關節、眼睛等器官,部分患兒出現嚴重后遺癥,影響其預后及生存治療,嚴重者危及其生命安全[8-9]。阿奇霉素是治療SMPP的主要藥物之一,是15環抗生素,半衰期久,對支原體、衣原體及肺炎鏈球菌均有良好抗菌效果,同時14~16環的大環內酯抗生素具有抑制中性粒細胞活性、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的作用[10]。但SMPP的發病中,免疫介導的嚴重損傷是影響疾病預后及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單純的大環內酯類抗感染治療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11]。甲潑尼龍是糖皮質激素,可抑制白細胞的活性,降低炎癥因子的釋放,同時增強毛細血管上皮細胞的穩定,減少局部組織的液體滲出,抑制補體活性,從多個途徑減輕炎癥反應強度[12]。
本研究表明,聯合甲潑尼龍、阿奇霉素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75.00%)(P<0.05),這與高虹等[13]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66.00%(P<0.05),提示聯合用藥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有顯著提升,并有效控制患兒的臨床癥狀。觀察組患者血清的炎癥因子下降幅度更加明顯,同時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降低(P均<0.05)。CD4+淋巴細胞主要作用是對抗入侵的病原體,其水平變化與免疫力相關。CD8+淋巴細胞主要輔助T淋巴細胞識別抗原,其升高提示感染急性期[14-15]。結果表明,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改善了SMPP的免疫水平。
綜上所述,應用糖皮質激素提高了SMPP的療效,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其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