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與學校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影響著孩子的認知與成長。就閱讀這件事而言,當家校雙方都高度認可閱讀的價值時,書籍才能夠與孩子的童年作伴,閱讀的美好才能夠滲透到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強調“五育并舉”與學生全面發展的今天,有不少家長提出疑問:“老師,我們應培養什么興趣愛好,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長呢?”對于這個問題,作為教師,我的回答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既不能盲目跟風,也不能拔苗助長,而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重要的是一定要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愛閱讀的心。”
閱讀為孩子的成長帶來的作用不容置疑。它是孩子的另一只眼睛,帶領孩子跨越時空的距離,看到過去與未來;它是孩子的另一只臂膀,極具魅力的文字總能在潛移默化中為孩子提供精神力量,指引未來的方向。在書的世界里,孩子能夠跨越千年,感受生命的“來龍去脈”;在書頁的翻動中,孩子能夠經歷豐富多彩的“奇幻之旅”,擁有開闊的視野、更高的境界與更為平和的心境??梢哉f,閱讀是一項成本很低但受益巨大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越好,一旦開始并落實,孩子便受益終身。
近年來,在社會與學校的呼吁下,不少家長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出了越來越多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閱讀方式,受到孩子們的追捧,卻讓不少家長心存疑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新趨勢便是“閱讀社交化”“閱讀碎片化”和“閱讀短視頻化”。由于這些閱讀方式與我們傳統觀念中的閱讀不同,不少家長、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質疑:“當閱讀不再是一項個人活動、當閱讀形式不再以紙質閱讀為主、當新的閱讀方式在某些方面與深度閱讀相沖突時,這樣的閱讀還有意義嗎?”確實,越來越多具有創新理念與個性化的工具為閱讀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屬性,或者讓閱讀附加了一些功利屬性,尤其隨著閱讀形式與載體的日益豐富,挑戰傳統的閱讀方式不免讓人心存疑慮。
但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本身就具有多樣化屬性,不同的人閱讀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視角,不同時代的人也會擁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所以新一代的青少年搭上現代化的“閱讀快車”,并不稀奇。作為家長和教師,針對這種閱讀新趨勢,我們要做的不是全盤否定、激烈反對,而是用發展、理解的眼光看待。如果家長只想讓孩子用自己認可的方式閱讀,孩子自然會因為抵觸心理而抗拒閱讀。
其實,無論怎么變化,閱讀新趨勢的本質還是“閱讀”,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家長們不妨先幫孩子打開熱愛閱讀的“窗”——無論孩子最開始閱讀的目的是什么,只要最終能夠達成愛上閱讀的目的就好。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發揮自身的力量,對孩子閱讀活動進行科學指引,為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保駕護航。
需要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閱讀趨勢都是有益的,以“閱讀碎片化”“閱讀短視頻化”為例,這樣的閱讀趨勢雖在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初始階段有一定的效果,但長此下去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導致閱讀難以深刻。作為家長,當面對這種有利有弊的閱讀趨勢時,要做到趨利避害,和學校、老師聯手,讓孩子的閱讀最終走向深度閱讀。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是每一個愛書人的節日。在陽光溫暖、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們不妨用書香開啟一個和煦的春天,讓孩子們在成長路上以書為友,用書香照亮前行之路。
(作者系甘肅省禮縣鹽官鎮新聯小學教師)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