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月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的效果。方法 將南平市第一醫(yī)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間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R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肺康復訓練干預,觀察組給予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干預,對比2組肺功能、康復訓練依從性、呼吸情況的差異。結果 干預后,2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水平均較干預前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康復訓練依從率為88.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后呼吸癥狀、活動限制、呼吸問題對生活的影響3個維度得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應用于COPD合并RF患者,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和呼吸情況,提高康復訓練依從性。
【關鍵詞】 肺康復訓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時效性激勵;肺功能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1-0079-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5
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之一,以持續(xù)性通氣受限為主要特征[1],隨著疾病進展可發(fā)展為RF。COPD患者臨床表現(xiàn)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疲倦等,好發(fā)于老年人群[2]。臨床上常用肺康復訓練改善呼吸困難、提升生活質(zhì)量。這種訓練方式受循證醫(yī)學支持,臨床療效也較為確切,但對患者的依從性要求較高。漫長的康復周期常使患者依從性下降,影響其遵醫(yī)行為,降低康復質(zhì)量。激勵為人類本能需求,在進行康復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適當?shù)募钅軌蛱岣咧饔^能動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3]。時效性激勵是一種在最為恰當?shù)臅r機下給予的行之有效的激勵方式,在腦卒中偏癱[4]、直腸癌術后[5]等患者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將時效性激勵應用于COPD合并RF患者的肺康復訓練中,旨在探究其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南平市第一醫(yī)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間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R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61~80歲,平均(71.36±8.01)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25 kg/m2,平均(23.61±
1.25)kg/m2;病程10~13年,平均(11.61±1.3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9例,大專及以上19例。觀察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60~78歲,平均(70.96±7.9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25 kg/m2,平均(23.63±1.22)kg/m2;病程10~13年,平均(11.62±1.3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31例,大專及以上1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COPD診斷標準[6]且伴RF者;無精神類疾病,認知、溝通能力正常者。
排除標準:存在運動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伴視覺、聽覺障礙者;在家屬協(xié)助下仍無法熟練使用電子通信設備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肺康復訓練干預。予以患者常規(guī)飲食用藥管理、心理干預、氧療。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行呼吸訓練,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阻力呼吸訓練以及上下肢肌肉功能訓練,并根據(jù)康復訓練手冊進行健康指導。
觀察組給予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干預,具體如下。建立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任小組組長,小組成員包括專科護士2名、責任護士4名。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對COPD、RF、肺康復、時效性激勵等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小組成員需進行理論和操作實踐考核,合格者方可參與患者干預。情感激勵:患者入院2 d內(nèi),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其肺功能情況、心理狀態(tài)、康復依從性方面進行評估,協(xié)助心理治療師通過心理暗示、正向引導等方式對患者訓練過程中產(chǎn)生的焦慮、過度緊張甚至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行干預。目標激勵:根據(jù)患者的康復需求和機體情況,與康復師共同針對不同時間節(jié)點設置不同的康復目標;根據(jù)目標安排每日訓練達標靶點,擬定每日、每周、每月的康復訓練目標以及最終康復目標;對患者進行建檔,通過微信APP建立肺康復交流平臺,指導患者每日正確記錄康復訓練情況,根據(jù)訓練情況進行綜合排名,對患者實施監(jiān)督;告知患者必須如實記錄訓練數(shù)據(jù),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統(tǒng)計。榜樣激勵:鼓勵康復訓練完成效果好的患者在交流平臺上分享康復訓練經(jīng)驗,使其訓練成果得到認可。利益激勵:護理人員每月組織患者開展康復交流會,引導患者和上一周期自身康復情況縱向對比,與小組成員的康復成果橫向對比,分享肺康復訓練帶來的益處,1次/月。
2組均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干預前后,囑咐患者放松,采取坐位并保持身體直立,放松領口、腰帶,頭部保持水平,保持呼吸道通暢,選擇康訊肺功能機測量2組患者的FEV1、FVC。(2)康復訓練依從性。干預后,根據(jù)患者康復訓練方案內(nèi)容完成情況評估其康復訓練依從性。腹式呼吸、縮唇呼吸、肌肉訓練、氧療等康復訓練項目完成率>80%者為依從性良好,康復訓練項目完成率60%~80%者為依從性一般,康復訓練項目完成率<60%者為依從性較差。總依從率=(良好例數(shù)+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呼吸情況。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對2組患干預前后呼吸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分為呼吸癥狀(8個條目)、活動限制(8個條目)、呼吸問題對生活的影響(26個條目)
3個維度,分值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呼吸問題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對比
干預前,2組患者肺功能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FEV1、FVC水平均較干預
前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康復訓練依從率為88.33%,高于對照組的
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呼吸情況對比
干預前,2組SGRQ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呼吸癥狀、活動限制、呼吸問題對生活的影響得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COPD合并RF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進行持續(xù)的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7]。COPD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相對缺乏疾病和康復相關理論知識,加上疾病對身體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使其普遍存在康復訓練完成度不高、依從性較差的現(xiàn)象。有學者指出,激勵在護理管理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的激勵方式有助于護理目標的達成[8]。時效性激勵是一種從情感、利益、目標、榜樣等多方面對患者實施正向引導,幫助其樹立與疾病抗爭的信心的干預方式[9],已在等慢性鼻竇炎、肝癌術后患者中得到廣泛使用,臨床療效確切。時效性激勵在COPD合并RF患者中是否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尚需要臨床實踐驗證。鑒于此,本研究將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應用于COPD合并RF患者中,以期進一步優(yōu)化康復訓練方案。
COPD合并RF患者普遍存在通氣氣流受限的情況,常導致其肺功能出現(xiàn)進行性降低,影響正常生活。本研究顯示,觀察組FEV1、FVC水平以及康復訓練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復訓練依從性和肺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針對患者構建了可行性高的階段性目標和訓練總體目標,有利于訓練目標的完成。在利益性驅動、榜樣式引領、目標性干預下,患者的自我潛能得到有效激發(fā),從心理、行為方面不斷提升依從性,充分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從而改善肺功能水平。馮敏等[10]研究表明,在COPD患者的肺康復訓練實施過程中進行時效性激勵可以有效提其康復訓練執(zhí)行效果。劉瑞紅等[11]研究提示,對COPD合并RF患者進行時效性激勵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水平。
呼吸困難是COPD合并RF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COPD疾病早期僅在劇烈活動時表現(xiàn)出暫時的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進展,氣道阻塞情況加重,呼吸困難癥狀明顯加重,給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呼吸癥狀、活動限制以及呼吸問題對生活的影響維度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以時效性激勵為基礎的肺康復訓練可以改善COPD合并RF患者的呼吸困難情況。時效性激勵給予了患者多元化的精神支持,增加了患者的康復信心,設立了階段性訓練目標,避免了訓練的盲目性,防止長期康復訓練引起的惰性。借助“朋輩效應”和“榜樣效應”,激發(fā)患者的正向“攀比”心理,促進正向行為的產(chǎn)生,有利于康復訓練的完成。
綜上所述,基于時效性激勵的肺康復訓練應用于COPD合并RF患者可改善肺功能和呼吸情況,提高康復訓練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亞紅.2022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管理及預防全球策略更新要點解讀[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2,25(11):1294-1304,1308.
[2] 金沿欣,高艷玲,何艷,等.基于癥狀的COPD篩查問卷在社區(qū)老年人群COPD篩查中的應用[J].國際呼吸雜志,2021,41(10):756-760.
[3] 謝云,陳鑫,吳娛.激勵式康復管理聯(lián)合漸進式阻力訓練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海軍醫(yī)學雜志,2023,44(1):59-63.
[4] 周林玲,陸華,嵇慧.基于時效性激勵理論的互動健康教育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4):377-380.
[5] 柳青,田娜.直腸癌術患者運用時效性激勵理論及疼痛管理決策系統(tǒng)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10):1875-1878.
[6]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7] 張園,蘇春燕.COPD患者肺康復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1,27(30):4061-4066.
[8] 錢麗華.以時效性激勵為基礎的快速外科康復護理在鼻竇炎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23):4389-4393.
[9] 顧慧,許家蘭.時效性激勵護理在尿毒癥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20):3814-3817.
[10] 馮敏,潘歲月,劉清,等.時效性激勵護理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方案執(zhí)行效果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22):2104-2107,2111.
[11] 劉瑞紅,何海艷,張紅梅,等.時效性激勵肺康復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20,17(6):46-49.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