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腹股溝疝(IH)屬于普外科多發且常見病癥,該病癥發生后臨床以外科手術為首選療法[1-2]。但由于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其各項機能逐漸降低,且對手術和麻醉耐受程度下降,所以極易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從而影響整體療效,因此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以干預,以保障療效和預后[3]。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手段,臨床護理路徑(CNP)主要以時間為橫軸,并結合患者護理方面的需求,以護理手段如出院指導﹑活動鍛煉﹑飲食指導﹑檢查與治療﹑疾病宣教﹑入院指導等為縱軸,然后形成一個日程計劃表,而護理工作則可按照計劃表中的內容有計劃性的展開,從而達到改善病情﹑促進康復的目的[4]。本文探討CNP在IH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IH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5 ~ 78歲,平均(55.41±3.26)歲;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6 ~ 79歲,平均(55.58±3.74)歲。2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 確診IH;② 擇期手術;③ 臨床資料完整;④ 凝血功能正常;⑤ 可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① 臨床資料缺失;② 精神疾病;③ 手術或麻醉禁忌;④ 肝腎功能障礙;⑤ 認知或意識障礙;⑥ 凝血或免疫系統疾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手術方案按照病情合理選擇,術前完善相關準備,做好飲食方面的指導工作,遵醫用藥,督促患者在檢查中積極配合,事后注意監測病情和對并發癥加以預防。
觀察組給予CNP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小組:由年資較高的護士或者護士長以及一線護理人員共同組建,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全體成員需學習CNP的意義﹑方法﹑操作內容,經考核合格后上崗。
(2)制定路徑表:通過對患者病情作出評估和觀察,并借鑒既往成功經驗和查閱相關資料制定路徑表,全體組員需對表格中的內容予以熟練掌握,并在科室醒目的地方進行粘貼,以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實。
(3)實施路徑內容:① 入院當天:對家屬和患者熱情接待,協助其準確辦理入院手續,然后對院內環境盡快熟悉,并介紹注意事項﹑規章制度和醫院情況,消除陌生感。② 入院第2d:將疾病常用療法﹑病理基礎和具體原因做詳細講解,告知其異常反應和相關應對措施,對患者疑問耐心解答。可通過肢體或語言的方式進行安撫和鼓勵,也可對成功案例予以介紹,提升配合度和治療信心。同時指導其科學飲食,遵醫囑對各種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積極治療,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提升抵抗力和免疫力。③ 術前1 d:對下地活動﹑出入病房以及床上大小便進行科學練習。確保病房安靜舒適,光線適宜,確保濕度50% ~ 60%,溫度18 ~ 22℃左右,對熄燈就寢和門禁的時間進行合理設置,確保床單被褥干凈舒適并且保暖,也注意對患者隱私予以保護,減少不必要的肢體暴露,提供良好的私密空間,增強信任感和配合度。手術時間一旦確定,術前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修剪指甲,換洗衣物,講解各種事項,禁食6 h,禁水4 h。④ 手術當天:對各項準備工作予以完善,注意對患者病情加以考慮,準備好各種藥品和急救措施,術前適當安撫,避免心理應激影響手術。配合麻醉師完善麻醉操作,術畢將手術情況及時告知。⑤ 術后當天:向肢體一側偏頭部,呈平臥體位,注意去枕,對口腔的嘔吐物和分泌物及時清理,保持會陰處干燥清潔,對切口加壓,可放置軟枕,持續1 d。常規禁食水,待腸道恢復蠕動后采取流食時向普食逐漸過渡。注意對缺口情況予以觀察,對敷料定時更換,保持干燥清潔。⑥ 術后1 ~ 3 d:及早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對各項指標密切監測,采取抗生素遵醫囑治療,對其合理需求予以盡量滿足,通過分散注意力如看電視﹑閱讀書籍等方式緩解疼痛。⑦ 出院指導:做好營養供給,注意勞逸結合,講解定時復查的重要性[5-6]。
(1)術后并發癥:統計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潴留﹑腹脹﹑陰囊水腫﹑疼痛﹑發熱等。
(2)康復指標:統計并對比2組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
(3)生活質量:以QOL量表[7]評估,內容包含物質﹑心理﹑社會與日常生活,各項分值均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4)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問卷調查,結果分為完全滿意﹑比較滿意與不滿意。
以SPSS 22.0為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更短,P<0.05。見表2。
表2 2組康復指標對比()
組別n 住院時間/d 術后疼痛持續時間/d術后下床活動時間/h術后排氣時間/h觀察組 40 6.41±1.12 1.35±0.41 9.11±1.58 15.22±2.65對照組 40 8.95±1.78 3.52±0.64 14.75±3.14 25.41±3.33 t值25.32622.4155.65810.124 P值0.0000.0000.0000.000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QOL各項目評分均更高,P<0.05。見表3。
表3 2組護理后QOL評分對比(,分)

表3 2組護理后QOL評分對比(,分)
組別n物質日常生活社會心理觀察組 40 79.52±3.41 78.41±2.58 78.12±3.11 79.58±3.26對照組 40 62.35±3.55 63.14±5.25 65.14±2.15 63.25±3.41 t值17.45415.25813.41416.547 P值0.0000.00000.0000.00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4。

表4 2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對于IH患者而言,其發病是因腹腔內的各種臟器存在缺陷的腹股溝區突出至體表部位,以前壁強度下降﹑腹內壓增高為主要病因[8]。在治療該病癥時,手術是首選的方案之一,此種方式可將各種突出臟器有效復位,以緩解患者病情,提升生命質量。而恢復的過程中,良好的護理與整體療效關系密切,所以圍手術期還需加強護理干預,以保證整體療效[9]。臨床既往的各種護理常規措施中,都是以順利完成手術為主要目標,注重對生理的改善,但尚未重視心理和飲食等護理,所以整體療效欠佳[10]。而由于現代護理的飛速發展與進步,CNP獲得了廣泛應用,其主要基于疾病發展和護理程序等各方面內容制定護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標準化和個體化特征,可提升護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具備良好的計劃性﹑目的性與預見性。在實施護理時,CNP的每項措施按照日期嚴格執行,避免了患者個體差異的影響,可增加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確保護理內容完善實施,避免缺漏,從而顯著保障整體療效[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更短,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QOL各項目評分均更高,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可見,在圍手術期IH護理中應用CNP有突出的作用和優勢,極大地縮短了恢復時間,也減少了各種并發癥,甚至對患者的生命質量與娛樂顯著改善,作用突出。
綜上所述,CNP在IH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優良,可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術后恢復,還可快速緩解疼痛,提升護理滿意率及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