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銀燕
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提出學習任務,引發學生對數學本質規律的探索,讓學生透過現象理解背后蘊含的思想,從而產生深度的思考,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至新的情境并加以應用,促進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問題設計要具有層次化
顯性問題的條件、答案、解答思路較為明顯,學生只需按序求解即可,無須去想象、猜測、創造;發現性問題雖指向答案,但這類問題并非是固定的,而是由學生去發現、提問的;創造性問題是屬于原創性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顯性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對淺層知識的理解,教師要重視發現性問題、創造性問題能力的發展,以促進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問題設計要具有差異化
數學問題的設計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要貼近學生的學情,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疑惑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內容。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層次性的問題,將復雜的問題加以拆解成為一個個簡單的問題。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支架,吸引學生拾階而上,在問題的驅動下實現對問題的深入理解。
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對問題進行調整,要增強步長、調整開放度,讓學生有更為廣闊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對于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縮小步距,為他們搭建更多的支架,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促進他們對問題的深度理解。教師要避免提出“是不是”等缺乏思維價值的判斷類問題,這些問題難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設計具有遞進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他們的思維由淺層走向深入,促進他們對數學本質內容的理解。教師要增加問題的開放程度,通過搭建支架等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三、數學知識要實現問題化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索結果,還要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要指向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思維遞進、邏輯結構的問題,讓學生經過數學家們的創造過程,能在問題的引導下去發現、提問、分析,并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加工者,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理解知識,并能實現知識的遷移,能形成必備的品格。如在學習“一次函數、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內容時,教師讓學生觀察函數y=2x-9的圖像,并回答問題:x取何值時,2x-9=0?x取何值時,4<2x-9<5?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從而能建立函數、方程與不等式之間的聯系。
總之,教師要設計有層次、有高度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質知識的探索,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