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娟
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是學生思維邏輯開發的重要階段,隨著新課標素質教育標準的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育也相應地提高了教學要求。新課程標準下,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還應與核心素養的教育思想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持續地進行教學理念與方式的革新,運用新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標準使之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保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和實際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一、深度解析教材,整合教學結構
在進行單元知識的整合前,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有對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點和知識點的關系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才能對單元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從而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所有的重點知識點都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開辟全新的教學方式,真正參與到教材的解讀工作中來,并對新課標的具體內容進行熟悉,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單元整合教學的方案設計、課時安排、課堂形式等重點項目上實現突破,而這些都是在不斷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所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對課堂知識點的講解也會更有深度,從而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教學精準度上達到最優效果。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在教學方案中將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加減法等全部內容整合在一起,使學生對這些內容有整體的把握。同時也要在本課教材內容中進行對比,尋找小數乘、除法知識點內在的聯系與差異,使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更清晰的認識。
二、運用“互聯網+”教學模式,營造趣味課堂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合理使用數字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同時利用電子設備、高新科技設計教學活動,助力教學方法的變革。實踐證明,數字技術可以構建信息化、多模態、趣味性的數學學習環境,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亦可開闊視野,提升信息素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而忽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字技術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再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模型,從而使學生對兩個物體的結構特點有了直觀認識。讓學生能“玩中學”“學中樂”是游戲化教學達到的效果,游戲化教學是一種使學生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參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目的教學方式。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在課堂上,我們經常采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如:游戲“找朋友”“搶座位”“成語接龍”等,這些游戲既可以使學生放松身心,又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樣的游戲與互聯網教學融合起來會有更好的效果,更加有趣和直觀。教師在講平行四邊形時,先通過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不同特點:在圖形的兩邊畫上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比一比、畫一畫,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再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圖形中有什么規律,在此基礎上出示圖形讓學生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在一起時如何拼成長方形。網絡時代,網絡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我們可以預見,在 VR、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的條件下,未來的數學課堂將會變得更有趣,學生們的數學綜合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三、延伸課外活動,發散數學思維
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經常會設計出一些鞏固性習題,這樣的作業經常會把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系統給固定住,會加重固性思維并且影響創新型思維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既要重視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鞏固,又要重視對學生思維、創新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發散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很重要,學生會接觸到很多有趣的數學概念和數學公式。學習這些知識點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各種生活中的問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盡量多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例如:如果兩個三角形全等,它們的面積應該是多少?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和是多少?如果在圓里放上一塊正方形的瓷磚和一塊長方形的瓷磚,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通過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達到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索還任重道遠,教師面臨著更大的教學挑戰,身上肩負著教學改革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在思想上積極轉變教學思路,與迅速發展的教學要求相適應,不斷通過教學講座提升自我素養,借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將游戲化教學落實到課堂當中,“互聯網+”聯合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可以嘗試和努力的方向,建立一套更加適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體系,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課堂的質量和效率,為幫助學生養成優秀的核心素養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