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資源支持
【中圖分類號】 G610
【作者簡介】 魏勇剛,教授,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重慶,401331)。
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在地化培養是當前我國學前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地化培養旨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則,以當前學前融合教育發展階段及實踐場域的需求為起點,順應地域社會文化及教育生態環境的獨特性,凝聚多方教育資源,培養出真正適應本地區學前融合教育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資源支持則是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保障和關鍵推動力,從物質條件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為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支持性資源,構建合理完善的資源支持系統,幫助教師獲得學前融合教育開展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經驗,以有效提升教師的保教能力,促進其專業發展。
一方面,多方參與的資源支持網絡建設是我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的現實需要。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的培養需要政府、高校、教研機構、幼兒園等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和全面支持,通過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資源,形成完善的支持網絡,構建外部動力支持系統,為學前融合教育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資源支持供給是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個體專業成長的內在訴求。學前融合教育實踐場域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融合教育素養結構的復雜性,教師獲取資源支持不僅能有效提升其融合教育素養,更有助于形成科學保教水平與專業成長的良性動態循環,進而提升學前融合教育的成效與質量。然而,在資源支持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了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成效。因此可從以下3個方面出發,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我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資源支持中的問題。
一是構建適宜我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的資源支持體系,以突破資源整合低效的困境。大量研究表明,資源支持對幼兒園教師的融合教育勝任力、自我效能感等均具有重要的正向促進作用。然而目前多元主體在提供相應資源支持時存在協作壁壘,所提供的資源支持零散單一,缺乏整合的意識與渠道,資源效能未得到最大程度發揮?;诖?,一方面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完善我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的相關政策,明確教師在地化培養的目標、素養結構等核心要素,為學前融合教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與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方向指引。相關部門可按需設立學前融合教育專項??睿瑖栏癖O督相關經費的投入使用,為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則要明確資源支持的主要職責部門和多方責任主體,對相關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機構及教育單位應發揮的效能提出具體要求,探索建立多方資源協同共享的發展模式與支持機制,進而有效發揮資源支持體系在促進我國學前融合教育教師隊伍在地化培養中的關鍵作用。
二是著眼教師素養提升的現實訴求,提供針對性專業支持與服務指導,以突破教師融合教育素養提升途徑的瓶頸。學前融合教育是一門兼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跨領域學科,對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然而,相關教育部門和組織機構還未及時向幼兒教師提供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所必備的課程知識及教學策略等軟件資源支持,幼兒園管理層和教師個體也缺乏主動獲取相關資源支持的意識,導致教師融合教育專業學習的機會受限。對此,首先需要從本地區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實際出發,教研機構等為教師提供切實有效的融合教育職后培訓,關注教師“特殊需要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與實施”等融合教育具體教學能力的培養。同時積極開展幼兒園管理層的相關培訓工作,增進這一群體對融合教育通識性知識的學習。其次,根據教師所面臨的差異化教學情景以及不同類型特殊需要兒童的實際發展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培訓,尤其要充分發揮區域資源教師的巡回指導作用,以專業引領賦能學前融合教育教師素養的提升。此外,更要通過完善相應的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個體專業成長的內生驅動力,提高他們主動獲取外部資源支持的意識和能力。
三是立足實踐場域需要,為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源,以解決融合教育缺乏有效物質支持的問題。資源教室及相關教學設備是學前融合教育開展中不可或缺的硬件資源。目前一些融合教育試點園雖配備有相應的設施設備,但整體利用效率偏低,更多處于閑置狀態。而大多數幼兒園則缺乏此類教學設備,教師開展融合教育實踐的物質條件并不充分。對此,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在地化培養的關鍵是充分保障幼兒園內相應教學設施設備的有效供給,以資源教室為中心,配備滿足融合教育教學需要的教學場地和訓練器材等硬件資源,并設置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建立有效運行機制,提高硬件資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