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王軍
碧波浩蕩,蘊藏無限價值。
近年來,中魯遠洋公司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減乘除”工作思路,搶抓海洋強國發展機遇,對標行業一流,布局全球,深化“捕、運、儲、供”海洋漁業全鏈條建設,在“遠洋漁業”領域打造出一艘“山東號”企業航母。
遠洋捕撈是中魯遠洋的核心支柱產業,為提高產業鏈協同效應,增強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做大做強主責主業,中魯遠洋圍繞獲取產業鏈上游資源積極開展專業化整合,形成海外資源優勢互補,促進整合協同發展。整合原山東國投旗下山東省遠洋漁業有限公司,遠洋捕撈船隊擴大至40艘,大力推進加納、摩洛哥等海外生產基地過洋性項目,捕撈品種從金槍魚拓展至魷魚、硬體魚、軟體魚、野生蝦等,新增漁業服務、食品加工等業務,成功打造一體化的遠洋漁業產業鏈。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具有與資本市場深度銜接的天然優勢,是連通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有效通道。中魯遠洋公司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強化資本運作意識,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助力做精做強做優。在托管中泰信誠后,通過資本運營方式,對中魯食品公司進行1億元注資,有效提高產業協同效率和質量。通過組建專項資產管理平臺,集中管理處置存量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價值增值和資產盤活。
為把遠洋捕撈這篇文章做強做大,中魯遠洋著力向遠洋魷魚釣領域拓展,在國家保持魷魚釣船現有數量不再增長的情況下,通過競拍方式獲得兩艘現代化魷魚釣船生產資質,構建起“一條魷魚”的完整產業鏈條。此后,在中國與阿根廷、秘魯等國政府的支持下,積極參與我國的菜籃子工程,每船年產量將達2000噸左右。魷魚捕撈后通過運輸船運回國內進行精深加工,實現新漁場開拓與新資源開發。
此外,中魯遠洋牽頭,聯合5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成立山東省現代海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并獲得省發改委及省海洋局批準,創新中心將落戶產業園。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薛長湖團隊、華南理工大學趙謀明教授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海洋生物及金槍魚活性肽研發,發展“生命健康產業”。
在國家推進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遠洋企業必須依靠科技興企,占領遠洋技術創新市場,調整企業結構和布局等,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中魯遠洋因企施策,為產業發展做“減法”,掃除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消滅虧損點,減少虧損面,提高發展質量。
為加快冷藏運輸船舶的汰舊換新及船舶增量,提升船隊專業化、現代化程度和整體運營能力,中魯遠洋將運營目標放在船隊汰舊換新上。近年來,公司先后引入新懋昌、新懋榮、新懋吉、新懋遠4艘冷藏運輸船,新引入船舶在船長、航速、裝載總量上均處于國際海運冷藏船舶的領先地位。運營范圍涵蓋泰國、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美國、厄瓜多爾等太平洋周邊20多個國家的港口。公司船隊營運艙容自1511959 CFT增長到1965830 CF T,增長30%。2023年出航率超過95%,安全航行16萬海里,運輸貨物量達30萬噸,在南太平洋冷藏運輸市場穩居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公司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對影響虧損企業收入、成本的各種因素逐項進行對比分析,全面測算經營指標,“一企一策”制定扭虧脫困措施,對存量資產進行全面梳理,對資產管理分散、產權不清、閑置率高等問題重新分類,建立動態“一張表”、畫出整治“一張圖”,有序做好資產價值認定、債權債務處理、涉訴案件處置等工作。對5處被占用房屋住戶進行協商騰退,對25處產權證進行“應辦盡辦”,依法依規理順產權關系。今年以來實現國有資產租賃收入884萬元,同比增長18.5%,全面“喚醒”閑置低效資產,著力讓“資產”變“資源”,讓“包袱”變“財富”。
結合公司發展規劃,堅持一企一策、綜合施策。在太平洋上,重點布局中西太平洋金槍魚圍網項目,積極對接國際相關漁業管理組織,在嚴格規定不拆解舊船不得增加新船的情況下,又爭取到兩艘新船建造指標,同時將船舶總噸位在母型船基礎上增加50%。投資4億余元的兩艘現代化金槍魚圍網捕撈船交付下水,新船裝備了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成為金槍魚圍網行業的船舶典范。隨著兩條現代化大型金槍魚圍網船建成投產,漁獲總產量突破6萬噸,其中“泰隆9”10月份產量超過2000噸,取得單船月產量全國第一的可喜成績。啟動兩艘冷凍拖網漁船“魯青遠漁367”輪和“魯青遠漁368”輪兩艘新拖網船建造,作為加納海域拖網項目新生力量。
中魯遠洋不斷加快開放的腳步,全力建強開放的平臺,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助力打造境內境外布局,線上線下融合,產業產品聯通的全球化、智能化、綜合化的跨境生態圈,擴大對外“朋友圈”。
“擴市場”“謀創新”是我國遠洋企業尋求海外合作的核心動能。中魯遠洋積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助力穩訂單、拓市場,堅決穩住外貿基本盤。在國內市場,公司分別與香港美心集團、上海爭鮮公司、青島超五星級酒店展開合作,持續打響“中魯”品牌。在國際市場,公司加強推進歐洲、中東、中亞和東亞市場開發,加強與白俄羅斯、歐洲、摩爾多瓦、菲律賓等客戶聯系;深度拓展日本市場,成功簽訂近5.4億日元訂單。近年來,共有日本三井物產、日本株式會社、俄羅斯麥德龍、美國浪滋、香港聯泰國際等60余家外企與中魯遠洋開展合作交流,助力“中魯金槍魚品牌”揚帆出海。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間,中魯遠洋公司致力于搭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金槍魚全產業鏈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深度、廣度不斷擴大,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公司目前擁有大型專業遠洋捕撈和運輸船舶48艘,在大西洋、印度洋、中西太平洋等廣袤海域作業,成為推動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擁有捕撈漁船40艘,年捕撈總量位居國內前列。遠洋運輸板塊穩健壯大。超低溫冷藏運輸船隊可達世界各大港口,無論船隊規模還是運載能力均處于亞洲領先地位,年運輸農副產品(肉類、水果、蔬菜等)和水產品(原料、成品及半成品)30萬噸以上。在大西洋擁有中國唯一的大型金槍魚圍網船隊,年產量5萬噸左右;在印度洋擁有我國最大規模的超低溫延繩釣船隊,產量全國第一,約占國內總產量的10%左右;在中西太平洋有中國最早的兩艘金槍魚圍網漁船,是中國金槍魚圍網行業的開拓者和先行者。主導實現索馬里海域中國第一批入漁企業,首批入漁的14艘延繩釣船舶在該海域占比40%以上,產量達到歷史峰值,單船產量創出新高。基里巴斯駐華大使戴維·蒂阿博、加納共和國漁業和水產發展部部長馬維斯·哈瓦·庫姆森女士先后訪問中魯遠洋,目前公司正參與起草中加漁業合作備忘錄,為國際遠洋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中魯遠洋積極闖市場、創市場,全面優化市場布局,拓展海外、港澳臺市場。公司擁有集冷儲物流、精深加工、國際貿易為一體的大型金槍魚產業基地?;赜兄袊谝蛔鶈误w規模最大的超低溫冷庫,建有集冷藏、加工、貿易為一體的大型冷藏與加工基地,擁有6萬噸級集生產、倉儲、配送、運輸為一體,全國最大的超低溫金槍魚冷儲中心,擁有1.2萬多平方米現代化加工車間,金槍魚精深加工能力位居全國首位,被農業農村部、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授牌為“中國金槍魚交易中心”。通過整合出口產品清單,做好市場和客戶結合、出口與進口結合,充分利用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發揮互聯網+優勢,探索與國際客戶在網上談生意、簽訂單的模式,提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挖掘潛在市場,產品遠銷日本、美國、韓國、以色列以及歐盟國家等35個國家,年進出口額近1億美元。近年來金槍魚延繩釣、圍網累計捕撈漁獲達40萬噸,遠洋運輸貨物達350萬噸,金槍魚加工銷售近16萬噸,累計完成進出口額30億元。
以“雙線”銷售有效激活國內市場,“百城千點”的大銷售格局逐步推進,開發出包括金槍魚肽、金槍魚油、金槍魚面膜等在內的30余款產品,建立起包括熟食產品、健康食品和護膚產品等在內的多元立體的產品體系,為進一步打開金槍魚等深遠海水產品國內消費市場,引領國內市場消費升級和飲食結構轉型奠定了基礎。發展戰略靶向推進。按照山東省十強產業要求,積極對接“現代海洋”“文化創意”“精品旅游”三大產業,由中魯遠洋主導,聚焦海洋領域,集科技、產業、基金、園區運營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打造相對完整的相互支撐的海洋產業生態體系。
將打造“一區·二基地·八中心”。現代化加工廠房1#樓項目主體結構完工,成為整個園區的起步示范項目,產業園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山東省首座智慧化可變溫多層冷庫即將進入設計建設階段,打造從傳統倉儲到多功能、一體化、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轉變的行業標桿。產業園區將發力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倉儲、智慧冷鏈等一系列智慧化變革,拉動產業配套升級,形成高端智能產業集群,以數字賦能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
堅持“資源有限創意無限”,中魯遠洋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擴大分子、縮小分母,提高回報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
除虧損。首先要推進內部資產整合盤活。公司為此成立閑置資產處置盤活工作專班,對低效無效資產、閑置設施及土地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制定了各板塊低效無效資產盤活及處置方案,有序開展盤活、協調解決歷史遺留難題。自托管山東遠洋公司以來,通過優化管理、人員派駐、內部改革、文化重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山東遠洋加納項目一舉扭轉連續虧損的不利局面,營業收入較去年增長59%。
除冗余。公司結合績效考核等工具,完成總部人員編制數量及結構調整,持續推動人力資源配置向一線傾斜,盤活人員存量,提升人員配置效率。大力推動“黨建進章程”100%全覆蓋各級企業,明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統領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實行人才“揭榜掛帥”制度,通過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清退勞務派遣、轉崗培訓等多種途徑,持續優化員工配置,累計分流安置員工51人,在崗管理人員減少到235人,使勞動生產率分別提高了8%以上。全面推行全員績效考核,績效工資占年度工資比重達70%。完成各級企業共21名經理層成員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推動傳統的“身份管理”向市場化的“崗位管理”轉變。
長久以來,融資問題一直是制約中魯遠洋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公司從自身經營狀況出發,將精益管理理念融入融資管控,不斷吃透政策、練好“內功”,保障有效的融資能力,多方位拓寬融資渠道。爭取更多融資支持,用足、用活、用好金融扶持政策,為自身做大做強注入強勁金融動力。中魯海洋創新產業園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備選項目”庫,獲得近億元長期低息資金支持,有效補充了產業園項目資金缺口。公司遠洋漁業項目高質量發展成果得到政府主管部門肯定,2023年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遠洋漁業協會、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等有關部門一致通過,給予公司設施漁業政策性資金補助4000萬元,有力推動公司產業加速發展。公司冷鏈物流項目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被納入國家發改委項目庫,有望獲得可觀的財政補貼。入選青島市工商資本投資鄉村振興項目,獲得政策補助資金280萬元。
加法和減法重在結構調整,乘法和除法重在發展與創新。綜合運用“加減乘除”,讓中魯遠洋高質量發展更快地發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