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徐天寶/通訊員 王磊
奮楫逐浪,向新而行。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撲面而來,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準確把握行業前沿風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厚植新質生產力先發優勢,不斷在新型工業化主戰場上留下閃亮坐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新型工業化,明確“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目標。面對這一時代必答題,作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的能源企業,兗礦能源走出了一條富有兗礦特色的實踐之路。
“全面加強對創新工作的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縱深推進,以技術突破帶動產業變革,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肖耀猛說。
兗礦能源聚焦戰略導向、規劃引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雙碳”戰略部署,圍繞高碳能源低碳化、清潔能源規模化、綜合能源智慧化方向,重塑礦業、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智慧物流“五大產業”支撐格局,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石。
強群延鏈的背后,是兗礦能源始終以產業發展為紐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的硬核支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以戰略引領、技術研發、科技管理、成果轉化、評價驗收為一體的技術創新管理體系,促進創新活力充分釋放、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11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共建創新平臺。聚焦深井建設、煤礦開采、煤氣化及液化等高端前沿技術,7對礦井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礦井;研制應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綜采裝備,建成全球功能最全、加載能力最大的50000KN(五萬千牛)液壓支架整架試驗臺;水煤漿氣化、本體聚合共聚甲醛、費托合成等多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兗礦能源以先立后破之勢引領行業低碳轉型新典范。2023年,公司榮獲金牛最具投資價值百強企業,斬獲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第三次榮獲全國質量獎;位列“2023年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排行榜”第23位,榮登《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第68位。
沿著兗礦能源的智能化發展軌跡,窺見的是奔涌而來的新質生產力。
“率先運行全球首套礦用5G專網系統,打造全國首個常態化運行智能綜放工作面。”2023年2月18日,在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兗礦能源鮑店煤礦以總分全省第一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利用這套5G專網系統,地下幾百米的現場畫面、壓力、溫度等信息可實時傳送到地面調度信息中心,工作人員遠程操控采煤設備,實現無人智能化開采。”該礦負責人介紹。
兗礦能源圍繞智能高效生產,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加快推動生產變革。目前,兗礦能源有16個智能采煤工作面,全部實現自動跟機移架、采煤機記憶截割、自動截割三角煤等智能化功能常態化運行。5對礦井均實現掘進、支護等工藝流程機械化,實現遙控截割、可視化集中控制、轉載點無人值守、煤流系統集中控制、一鍵啟停等智能化應用。
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不僅在礦業聚木成林,同樣也在化工、物流等產業開花結果。
12月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氣溫已降到零下29度,兗礦能源榮信化工中控室液晶大屏幕上數字閃爍,以往揪心極寒天氣會造成系統波動的操作人員顯得格外平靜。而處于榮信化工核心區域——世界單爐日處理煤量最大(日處理煤4000噸)的水煤漿氣化爐所在位置,一臺搭載魚眼防爆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等儀器的掛軌式智能機器人正沿著預定軌道對氣化爐運行進行實時監控。依托這套“智能工廠系統”,榮信化工從原料進廠、生產進度、產品庫存到產品出廠,以及能耗、質量、安全、環保等8大類50個關鍵指標,全部在液晶大屏上實時顯示,實現了先進工藝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在物流產業,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已于去年12月5日開園運營。這個國家級綠色、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公鐵水物流示范園區項目全部建成后,將以東平陸港為核心,以“智”空間、“慧”服務構建園區轉運、煤炭儲配、多式聯運、定制銷售、集裝箱服務、供應鏈綜合服務等多元業務,與同類園區相比減少用工200多人,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6000多萬噸,同時具備200萬噸煤炭靜態存儲能力。
如果說未來的發展,數字化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那綠色則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走進兗礦能源魯南化工,成群的白鷺在橫穿廠區的小沂河邊追逐嬉戲,生機盎然的荷花和陽光下的斑駁樹影交織相印,為河道兩邊的塔器管廊增添了勃勃生機,構成了一副現代工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絢麗畫面。
近年來,魯南化工以現有產業為依托,不斷延長和拓展醇基、氨基新材料產業鏈,促進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企業入選首批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試點名單,上榜國務院國資委“科改企業”名單,其產品精脫碘醋酸打入高端市場,高品質醋酐在食品藥品行業成功試用。尤其是隨著己內酰胺產業鏈配套節能減碳一體化工程項目的核心關鍵設備—3000噸級OMB多噴嘴對置式粉煤加壓氣化爐的安裝和投用,將實現低階煤的提級利用,填補我國在劣質原料煤氣化技術領域的空白,單爐每年可釋放劣質煤炭資源1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約10%。
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兗礦能源圍繞打造“燈塔工廠、零碳園區”定位,按照支架智能電液控系統、智能輸送機及配件、高性能輸送帶、高端液壓膠管、托輥滾筒、光伏發電等項目布局,全力建強做優智慧制造園區,推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向“價值高端”邁進。
去年11月10日,位于內蒙古烏審旗的蒙達鐵路6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實現帶電試運行,正式發出塞外第一度“綠電”,這是兗礦能源華聚能源在省外建設的第一個分布式光伏項目,也是兗礦能源布局培育新能源項目的其中一角。作為兗礦能源的新能源產業發展主體,華聚能源積極構建分布式光伏項目、工業園區配套項目、大型風光基地三層級產業空間體系,2023年規劃建設新能源項目15項,裝機規模合計6萬千瓦。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9770噸。
筑牢實體產業之基,強化創新驅動之本,兗礦能源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全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