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超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濱湖煤礦持續豐富“融黨建”品牌內涵,把完成目標、攻堅突破、創新創效作為衡量黨建引領能力的“標尺”,努力打造了以“融領思想,創建‘品質黨建’;融合陣地,創建‘示范黨建’;融心賦能,創建‘活力黨建’”為主要內容的“三融三型”黨建工作機制,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和強大的動力支撐。
旗幟鮮明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補鈣鑄魂,引導黨員干部從中汲取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的答案、鑰匙和方法,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
突出“實”字抓理論學習。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健全完善黨員干部帶頭自學、靈活講學、實踐跟學、以考促學的“四學”長效機制,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學習研討、問題查擺、專項整治、調研交流,智能工作面實現無人作業、黨建工作融入礦井實踐等調研成果成效顯著。組織開展“思想大解放、作風大改進、能力大提升”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全礦上下把“規劃圖”變成“任務圖”,把“任務圖”轉變為扎實工作成效。
突出“活”字抓思想引領。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宣傳文化思想,常態化長效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第一議題”制度到基層黨支部實現全覆蓋。及時召開各類專題黨委會議,對“三重一大”事項科學前置把關,與基層黨支部簽訂黨建工作、全面從嚴治黨和信訪穩定等目標考核責任書,確保黨建重點工作部署得到有力有效的落實。
突出“嚴”字抓政治生活。以上級黨委巡察整改為契機,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的監督指導,高標準召開黨支部書記全面從嚴治黨述責述廉和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按期完成年度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工作,注重黨員教育管理,舉辦黨員集中輪訓班3期,參加培訓人員247人。積極組織參加黨支部書記、黨務人員培訓班,依托“燈塔—黨建在線”平臺,實行黨建工作線上線下全過程紀實管理。
突出“細”字抓意識形態管控。創新實施三大會議、三項活動、三層級管控的“333”管理模式,定期召開輿情月度分析會議和意識形態跨部門會商研判會議。運用“輿情通”監測軟件,緊盯節日、全國兩會等特殊時期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和主動權。堅持以先進的企業文化為導向,深入貫徹落實山東能源集團新理念和文化融合三年規劃,全面抓好山東能源集團企業文化理念和規范使用新LOGO融入宣貫踐行。
突出“深”字抓形勢任務教育。扎實開展“兩珍惜、兩保持”形勢任務教育,成立由黨群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宣講團深入區隊、車間、班組開展巡回宣講活動,持續唱響“一家人、一盤棋、一條心”的主旋律。以“學習強企 愛企如家”專題講座和黨員集中培訓為載體,邀請專家、教授到礦開展專題、專項講座。在顯著位置建立典型榮譽一條街,用典型引路彰顯榜樣力量。
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注重在打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下功夫,持續推進黨建系統化、標準化、項目化、標桿化、有形化、信息化建設。
“久久為功”壓實責任。充分發揮黨建考核“指揮棒”作用,及時修訂完善《濱湖煤礦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每季度評出優勝黨支部、末位黨支部,嚴格落實獎懲。實施以“曬黨建重點工作推進情況、考核通報落實不力的黨支部、納入季度黨建工作評比”為主要內容的黨建“曬考評”制度,切實壓緊壓實黨建責任。在11家基層支部組織召開過硬黨支部現場推進會4次,緊盯31項創建標準督導驗收,以點帶面推動黨建工作整體提升、全面過硬。
“突出特色”建強品牌。緊扣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任務,推動黨建品牌建設,激發黨組織活力動力,深入挖掘班墨故里、微山湖畔的地域優勢和紅色資源,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打造了以“三基九力”為主要體系的“紅舟共濟”黨建文化主品牌,在主品牌整體框架下,采取“紅舟*號+黨建品牌”方式,系統創建了15個子品牌,推動黨建品牌由“分散創建”向“系統管理”,形成了“一黨委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工作格局。
“革故鼎新”深化改革。聚焦“三項制度”改革,以做好“機構、崗位、人員”三大瘦身的“減法”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圍繞管理高效減機構,對職能相近、業務關聯的部門進行科學調整,組建大科室,由41個科室單位整合優化為10個職能科室、10個生產輔助區隊、2個地面生產單位和5個中心;圍繞科學合理定崗位,按照消化存量、遏制增量的原則,穩妥有序處置崗位超編問題,科學合理設置崗位,重點壓縮機關編制,向基層一線崗位傾斜。
“廣開門路”選苗育才。深化實施“‘選苗育才’三年行動”,持續加快青年大學生多崗位、多專業培養力度,累計完成培養選拔“90后”正科級干部13人。鼓勵優秀年輕干部積極參與“上掛”“外掛”等多向掛職,2023年以來先后選派14人參加上級組織的以干代訓、掛職鍛煉。持續加強智能裝備工程師培養任用,健全完善管理、晉升、降級、淘汰機制。
“嚴明紀律”錘煉作風。大力倡樹“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深入開展“杜絕躺平、擔當作為”紀律作風大討論、“眼中有事、心中有責、手中有為”大反思等活動。堅持干部能上能下,采取日常考核和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履職不到位的管理人員采取提醒約談、免職、降職等方式進行追究問責。科學研判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思路,搭建錄入完成了智慧紀檢大數據綜合管理系統。通過召開廉政提醒談話會、發送廉政提醒信等廉潔教育活動,營造崇廉尚儉的良好氛圍。
突出鞏固拓展“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將踐行黨的宗旨與優化礦井發展環境深度融合,扛穩扛牢國企擔當。
民主管理“聚合力”。堅持民主管理,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用廣泛聽取意見尋求最大公約數、用平等真誠協商畫出最大同心圓、用充分發揚民主匯聚最大正能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化廠務公開民主管理,依托釘釘系統平臺,創新開發了“眾盯”廠務公開系統,實現廠務公開事項提交、審批、存檔“一站式”辦理。
選樹典型“鼓干勁”。大力開展技能人才、工匠大師選樹,開展好群眾性“五小”創新,“金點子”合理化建議征集、青年工匠擂臺賽等活動。持續開展勞動模范、“最美濱湖人”等評選表彰,用身邊先模人物講好濱湖故事,帶動全員爭先進位。堅持每年舉辦一次職工技能大賽,7大專業14個項目同臺競技、比學趕超。
青春建功“比奉獻”。持續跟進新入職員工的工作生活,開展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分配接收工作、“以心迎新 筑夢濱湖”關愛行動,通過見面會、崗前安全培訓教育、職業生涯思政課、“送清涼”慰問、新老高校畢業生員工交流分享、導師帶徒簽字儀式、重溫入團誓詞、拍攝“奮斗青春”短視頻、“金秋九月、情聚濱湖,共度中秋佳節”新入職大學生茶話會、爭做新時代好青年座談會等活動,引導大學生發揮青年作用,扎根濱湖、奉獻濱湖。
民生福祉“暖人心”。堅持“以人為本”,激發群團創新活力,實施精準幫扶救助,與“1+1+N”聯系服務職工群眾制度相結合,用好“民情日記”,暢通職工訴求渠道,讓職工的話有人聽、事有人辦、困難有人幫、想法有人問。
和諧共建“保穩定”。開展“普法教育、送法上門”活動,開展贈書進基層活動。健全總格(礦)、大格(科室)、中格(區隊、車間)、小格(班組)、格(崗位)信訪網絡化五級管理體系,實現涉穩信息的有效收集、迅速上傳和及時研判,消除信息孤島,提高涉穩情報管理效能和質量,牢牢掌握維穩工作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