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賢
摘 要:在新高考政策的影響下,讀后續寫作為一種全新的考試題型,正在改變著英語課堂中傳統的讀寫教學模式。讀寫能力培養一直以來都是英語學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板塊的教學質量也直接關系著學生整體的英語學習水平。為此,本文首先簡要探討了英語讀后續寫的內涵,為教師更好地開展讀后續寫教學活動提供了創新立足點。隨后,結合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關鍵要點,具體分析了基于小說閱讀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希望可以進一步豐富英語讀后續寫的實踐策略,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高中英語;小說閱讀;讀后續寫
在英語讀寫教學環節,教師一般會將英語閱讀和寫作作為兩個獨立的板塊進行教學規劃和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技巧和寫作方法。這種傳統的英語讀寫教學模式,雖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但是由于閱讀和寫作被人為地割裂成了兩個獨立的部分,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聯性也被打斷,不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互相遷徙。而讀后續寫模式的出現,彌補了傳統英語讀寫教學方法與過程的缺陷和不足,對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讀寫能力具有很好的促進和幫助作用。為此,在高中英語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學習和引入全新的教學方式,著眼于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需求,系統革新英語讀寫教學方法,有序提升學生英語讀寫能力。
一、英語讀后續寫的基本內涵
讀后續寫是英語學科教學活動中一種全新的教育題型,在這種題型的影響下隨之也衍生出了一種新型的英語讀寫教學方法。從具體教學要求來看,讀后續寫要求學生在閱讀過文本之后,就自己的理解和寫作要求,進行文本內容的續寫或者擴寫,使續寫后的文本內容與所給出的具體要求相一致,保障文章結構的連貫性和邏輯的流暢性。這種以閱讀為載體的寫作教學方式,將閱讀和寫作進行了一體化融合,在進行寫作時需要學生從文本閱讀入手,提取關鍵詞和觀點,然后運用寫作的方式進行創作輸出。從寫作要求來看,讀后續寫更側重學生從原文中提取關鍵要素進行加工和續寫,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本文加工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诖耍處熢趯嵺`教學環節,有必要從英語讀后續寫的基本內涵入手,深入剖析教學側重點和有效的教學途徑,為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提供保障[1]。
二、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關鍵要點
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讀后續寫雖然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讀寫教學方式,但是其本質仍是基于學生閱讀和寫作基礎上的教學創新,教師在推進這種讀寫教學模式時可以從以往英語讀寫活動中總結教學經驗,并圍繞讀后續寫的基本教學原則進行適應性的教學調整,以此保障讀后續寫教學工作的有效性,確保學生讀寫能力可以得到循序漸進的提高。從當前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基本教學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突出文本結構的邏輯性。通過研究英語讀后續寫的基本內涵不難看出,這種讀寫教學模式強調從已有文本內容的閱讀學習活動入手,在學生有效理解和思考的基礎上,按要求進行寫作?;谶@一教學特征,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讀后續寫的實踐活動時就需要關注學生在文本續寫環節的結構邏輯性,指導學生自主提取關鍵要素和文本主要結構,在熟悉文本框架特征以及主題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續寫加工,確保寫作輸出的內容和原有文本情節相一致,保障整體寫作框架的邏輯性。
第二,關注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從當前英語讀后續寫的常見題型來看,一般情況下會先給學生提供一段文本材料,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然后再給出文章續寫所需的段落首句或者關鍵詞組,學生在進行讀后續寫時則要按照起始句的引領進行寫作輸出。在這一過程中,如何保障學生在寫作輸出時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為此,教師在日常讀后續寫的教學實踐環節,有必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連貫性的關注程度,從語句結構的規劃、連接詞的使用等角度入手進行綜合考慮,鍛煉學生連接詞使用的專項能力。通過巧妙使用連接詞的方式提高語句、段落之間的銜接連貫性,避免出現句段銜接生硬或者缺少連接詞的情況,提升整體寫作內容的綜合質量。
第三,提升寫作內容的豐富性。讀后續寫作為一種基于讀寫結合基礎上的學習活動,在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讀寫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寫作要求方面,部分讀后續寫的題型會要求學生盡可能運用原文中的一些關鍵詞組進行續寫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需要基于寫作邏輯地分析,在保障整體語言和框架結構連貫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豐富寫作的內容。為此,在日常讀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從學生實際讀寫能力現狀入手,引入系統的讀寫訓練學習活動,充分活化學生讀寫思維,以此提升學生讀后續寫思維的靈活性和內容的豐富性[2]。
三、基于小說閱讀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啟發學生讀寫意識
從以往英語讀寫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學生在進行讀寫實踐時,學習難點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興趣和讀寫意識的激活方面。對于英語閱讀和寫作而言,許多學生由于自身學習基礎和能力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進行讀寫學習時難以準確理解本文的內容和主題思想,所以在后續的寫作學習環節也會出現較大的難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針對這種情況,沒有有效的解決和引導措施,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持續下降,影響最終的讀寫學習質量?;诖?,在基于小說閱讀的英語讀后續寫環節,教師首先要通過創設讀寫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感知和了解,然后再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英語寫作的謀篇布局,理清整體框架和基本寫作思路,為學生讀后續寫學習活動的落實做好鋪墊。
例如,在閱讀學習《綠野仙蹤》一文時,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深入文本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就可以基于本文的中心大意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學習思維的有序化發展,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和提取關鍵信息。從《綠野仙蹤》這一故事內容來看,整體內容較為淺顯易懂,且富有童話故事趣味的閱讀內容也有助于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文章內容圍繞小主人公多蘿茜的奇幻經歷展開敘述,在一路上結交了三個好朋友,通過她們的互相幫助,最后共同克服困難后,多蘿茜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而她的朋友們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基于故事主要走向,教師就可以創設如下問題情境:1.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誰?發生了什么事?2.在主人公的經歷中,都認識了哪些新朋友?3.這些主要人物各有什么特點?通過這種主題閱讀情境的創設,在導學問題的引領下驅使學生能夠快速地理清故事的主要結構和內容,在明確的導向問題引導下啟發學生的讀寫意識和分析能力,為后續寫作學習活動奠定有效閱讀的基礎。
(二)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升學生閱讀質量
在讀后續寫的教學實踐中,有效的閱讀理解是保障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只有學生能夠深入文本內容,有效地閱讀和解析之后,才能夠準確提取文本內容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再基于自己的閱讀解析結果進行一系列的讀后續寫活動。因此,為了保證英語讀后續寫的整體教學質量,同時切實發展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在讀寫教學實踐環節,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文本閱讀的解析能力,并借助多元化的英語閱讀學習活動,循序漸進提升學生英語綜合素養,提高學生英語思維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思維習慣。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之后,以閱讀交流會的形式,組織學生各自說一說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并從閱讀方法的選擇、閱讀技巧的運用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在學生思維的碰撞中促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汲取別人良好的閱讀學習方法為自己所用,切實提高閱讀理解環節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這篇記敘文時,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內容主要從主人公的支教經歷出發進行了設計,隨著文本內容的深入,作者介紹了主人公參加支教的原因以及在支教過程中的經歷。在明確的故事主線引領下,文章結構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板塊,且隨著故事的發展,主人公的心態和情感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為了進一步優化學生在閱讀環節的學習質量,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多種學習方法進行探究學習。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圍繞中心主題搭建腦圖結構框架,分別從支教前、支教中以及支教后的改變三個中心詞入手,系統整理文本框架結構和中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引入when/where/who/what/how輔助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這種優化教學的設計,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構建完整的語篇結構和框架。在教學末尾的時候,教師可以拋出實踐任務:If you are Zhangtian,what would you do? Will you choose as he did?Try to write your thoughts.以思維導圖為教學載體,實現對學生閱讀學習活動的優化與引領,在明確的閱讀思維指向下逐步提升學生文本閱讀和解析的能力,助力讀后續寫活動的順利推進。
(三)滲透讀后續寫方法,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讀后續寫作為一種全新的英語題型,學生在閱讀學習和寫作輸出的過程中,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重要參與者,在培養學生以讀促寫能力的英語課堂中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以讀促寫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鍛煉和提高學生英語讀寫的實踐能力。結合以往英語讀寫教學的經驗,針對不同的閱讀對象以及寫作要求,所采用的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诖耍處熅托枰l揮自身教學的引導作用,從常用讀寫方法入手,展開針對性教學規劃和設計,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在閱讀環節通常會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逐步推進本文解析活動。首先,在初讀文本內容時,要求學生能夠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入手,大致概括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走向,同時標注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生詞以及詞組?;谶@種初讀學習活動,形成一個宏觀的概念。其次,在初讀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精讀文章,根據自己的理解劃分文章的結構情況,并提取關鍵詞組,概括各段落的主旨大意。對這一學習活動,要求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對全文的理解感悟,聯系上下文推斷生詞組的含義,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深刻感悟文章的情感。最后,基于以上閱讀學習過程,借助閱讀框架的輔助,系統梳理和歸納文本的主題、內容、情節以及情感等元素,形成較為系統且全面的閱讀筆記,保障閱讀環節的學習質量;在讀后續寫環節,要求學生精準分析讀后續寫的要求,然后結合文本中提取的關鍵詞、續寫要求的內容等,系統規劃布局整篇文章的寫作思路。對于一些思維邏輯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通過列提綱或者思維圖的方式將自己的構思過程進行記錄,用直觀圖示的方式列出寫作的構思主體和框架。有了以上準備工作,在讀后續寫時只需要根據提綱結構的走向情況,靈活整合語言知識進行輸出和表達,逐步形成一篇語義完整、結構清晰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在寫作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連接詞的選擇和使用方法,確保全文上下連貫、過渡自然。
(四)關注讀寫教學評價,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在讀后續寫的課堂中,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學習參與程度等因素,都會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推進讀后續寫的教學規劃中,除了要從課前備課以及課中授課的角度入手優化教學之外,同時也要關注到課后教學評價工作的重要性。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而言,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最后一環。該環節看似處于末尾階段,但是其重要性卻不容忽視。因此,為了切實提升學生讀后續寫的綜合質量,同時驅使教師教學設計逐步完善。教師可以從教學評價入手,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學流程進行系統的總結。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從學生學習視角入手,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做出綜合性的評價,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查缺補漏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質量。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在教學評價中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復盤,著重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及教學方法選擇的匹配性等維度進行綜合反思,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以此作為優化后續教學的參考依據。通過這種系統總結和評價的教學設計,在教學相長的實踐體驗中全面提升讀后續寫的教學質量[3]。
結束語
讀后續寫是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背景下一種全新的教學類型。基于讀后續寫的實際需要,教師要積極打破學生閱讀和寫作思維之間的壁壘,幫助學生在基于小說閱讀的讀寫學習體驗中逐步鍛煉寫作能力,保障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晶.以讀促寫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3(40):71-72.
[2]彭紅麗,周牽鳳.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探究[J].高考,2023(22):18-20.
[3]周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以讀促寫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7):128-13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協同創新”(含幫扶項目)專項課題“基于小說閱讀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xczx22-01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