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銀莉
摘 要:為了進一步貫徹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門對學生的學科素質進行了改革和創新,高中英語為例,它強調在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也就是學生在做完閱讀之后,還要進行適當的寫作訓練。從根本上講,讀后續寫是一種全面考查學生英語素質的考試,但是,由于以前的教學觀念,一些教師并沒有把讀后續寫的教學放在心上。基于此,本文擬就高中英語課堂中的“讀”“寫”兩個環節展開探討,以期能全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讀后續寫;高中英語;寫作質量;故事續寫;閱讀基礎
目前,隨著新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界不斷地對題目進行創新,以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這篇論文以高中英語這一科目為例,對讀后續寫的新題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對其內涵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對其進行了合理的結尾,對整個事件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合理的安排,提高了學生的歸納思維和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一、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在目標、結構、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發生了變化。首先,新課程改革使學生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改變了以往僅注重成績和成績的做法,強調了參與的樂趣;其次,新課程改革有利于學生拓展英語學習途徑,這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革新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較大的突破;最后,新課程改革也強調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的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下,創造了更多的好環境,使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二、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相對薄弱
隨著新高考的實施,英語考試出現了新的讀寫等新題型,因此,很多學生在做這類題目時,都會感到畏懼,不能有效地調動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教學不夠重視,導致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缺乏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而且,讀后續寫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要求也比較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英語基礎不扎實,很難迅速地解答和了解文章的主旨,導致故事的劇情和發展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此外,在進行內容續寫的過程中,要根據文章的情節和發展情況,不僅要與文章的內容相契合,而且要朝著一個合理的劇情發展方向進行創新。但是,部分學生在續寫階段,因為缺乏發散思維,致使內容與情節脫節。長期下去,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缺少相應的能力訓練,學生就會慢慢地對英語寫作失去興趣,既不能把文章的內容聯系起來,也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也會影響到讀后續寫的質量。
(二)教師對其重視度不足
在新高考的大環境下,高中英語教師對讀后續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還沒有充分認識,很多教師還是會把自己的教學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題型的講解和教學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讀后續寫相關的內容和技能的掌握,對提高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也是不利的。鑒于讀后續寫的全新性特征,教師若把整個教學重心放在主題總結、詞組記憶等方面,忽視了它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作文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這不但會影響學生有組織有秩序地完成讀后續寫練習效率,也會影響學生讀后續寫重要性意識的建立。總的來說,過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方式,在能夠滿足學生對文本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需求的同時,也不會促進學生對故事的后續發展進行反思,再加上缺少教師的有效指導,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學生的語篇建構能力較差。
三、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一)通過讀后續寫方法,改善學生寫作態度
盡管閱讀與寫作的方式不同,但它們往往是相互結合的。所以,教師要知道如何把握好讀后寫的教學機會,來糾正學生的寫作態度。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是開放式的,因此,對于同樣的話題,每位同學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英語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充實自己的語文知識,培養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另外,為提高高中英語閱讀隨記寫作的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以提高閱讀隨寫的效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不僅可以加強自己對英語知識的了解,提高閱讀后寫作的水平,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寫作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二)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累積更多文化知識
在新課程改革下,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讀后寫的學習中,積累大量的文化知識。英語教師應深入了解教材,發掘教材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與教材有機結合。比如,英語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傳統的節日,讓學生體會到節日的真正含義。另外,英語教師也可以把英語相關的英文小說、雜志等原版書籍、雜志等內容,有效地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既能鞏固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又能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激發自己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在當今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將文本和圖片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呈現給學生。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看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朗讀,英文電影欣賞等,讓學生既能感受到各國的文化,又能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同時也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各國的文化,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三)聯系生活,豐富續寫內容
在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對原文進行全面的了解,而且還需要根據特定的續寫大綱,根據特定的續寫大綱來進行續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將續寫的材料與其相結合,展開合理的想象,還要將現實生活與續寫相結合,合理地續寫,使續寫的質量得到切實的提高。基于這一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續寫時,應該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各種類型的續寫。比如,在一場關于“環境污染”的爭論中,一名普通的化工工人在辯論中說:“我完全同意林水清小姐的觀點。由于化工廠的污染,這里沒有清澈的河流,也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同事,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可見環保是多么重要。”在這一材料的續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根據自己的生活,選取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對這一觀點進行續寫。這樣,既充實了續篇的內容,又提高了續篇的品質。此外,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學生選擇的視角和素材的不同,所以,續寫后的作品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區別,這才是真正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化寫作的特征。
(四)以閱讀為基礎,加強寫作鍛煉
在回答與讀相關的問題時,要想提高作文的質量,就必須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是讓他們對文章的大意有一個準確的把握。通過前文的分析,發現部分學生都有閱讀能力欠缺的現象,同時也提出了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的意見,期望可以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對學生的續寫意識和水平進行有效的提高。在總結了過去的教學流程后,盡管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把文章的內容拆分開來,可以滿足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需求,但是卻很難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新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有機地融合起來,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還能激發他們對故事發生的背景、故事想要表現的感情、寫作技巧等方面的聯想。例如,在“Meeting the Muse”這篇論文中,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關鍵內容的解釋上,接著,對文章中所要傳達的感情和所描述的事件進行詳細的分析,當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解之后,就可以鼓勵他們對接下來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力,盡量讓他們用英語來解答有關的問題。在課堂上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教師還可以與教科書的閱讀內容相結合,一起進行讀后續寫的訓練,在教師的指導和指導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閱讀水平,鞏固單詞和語法知識。例“Meeting the Muse”這篇論文,主要介紹楊麗萍等人的靈感源泉,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主旨,引導學生進行讀后寫的訓練,并通過學生的寫作靈感、目的、結構等多種問題進行指導,讓學生進行自己的想象,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寫作思想。
(五)協調文章內容,保證續寫文章與閱讀文本之間的協同性
在閱讀跟進寫作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續篇與課文的語言特征和思維特點并不相符,造成了整體文體的不和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到課文的篇章特點和文體,盡可能地模擬課文的語言特色,達到前后文的協同作用[1]。首先,要使學生在延續性寫作的同時保持連貫的連貫性,就必須在延續性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故事的連貫。在閱讀材料中,通常都會有一些情節,只有知道了故事的發展歷程,才能對情節續寫做出合理的安排,所以,在讀后寫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文本的情節發展來指導學生,指導他們想象和創作續寫的情節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培養學生,讓他們明白,續寫既可以沿著材料的思路來,也可以將材料的情節反轉,這樣就能增加續寫的趣味。其次,在繼續寫作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維持與文章的語言協調。在續寫的過程中,學生要模仿課文中的句式和語法,使之更密切[2]。語言合作并不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中移用句子,而僅僅是對語言的描述和表達方式的相近。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經常給學生舉出類似的句子和語言例子,然后讓學生去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比如,在閱讀材料中,多使用了倒裝句式、舉例等表達方式,在寫作過程中,也要盡可能地去模仿,以此來加強續寫與閱讀文本的協同性,提升續寫的質量[3]。
(六)科學分配讀寫比例,調整難易程度
將讀后續寫教學應用于新課改的高中英語教學,打破了以前的閱讀和寫作分離的教學方式,使得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更加緊張,所以,教師必須對新課改后的課堂上讀寫教學的設計和時間的分配進行更準確的掌握。教師在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閱讀時間的同時,也要增加一些附加的寫作時間,極大地擴充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在閱讀、寫作、寫作等方面,教師在閱讀、寫作、寫作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一些教師在進行新課改后的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經常存在著將太多的時間用在寫作上,卻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或者是因為閱讀的時間太長,縮短了評論和修改的時間,造成了讀寫教學的事倍功半。基于這一點,要想將讀后寫教學有效地應用到新課改后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在課前對讀和寫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并根據不同的內容來組織他們進行有效的閱讀。在對續寫的具體要求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布置符合他們認知環境的寫作任務,并通過主次分明的閱讀和寫作來構筑高效的“讀后寫”英語課堂。
(七)從語篇語境與詞句細節入手,實現情感協同
在敘事文本中,情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何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是新課改后的閱讀后寫教學的關鍵。只有在閱讀作品時,才能讓學生對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并將其帶入作品中,達到情感共鳴。在敘事文本中,有的時候可以用帶有濃烈感情色彩的詞語來表現,有的時候又借助某些細節的描寫來體現。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指導他們做好標記,引導他們深入地分析,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感情。
(八)采用寓教于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操作中,英語教師應結合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選取具有重要教學意義的課題。英語教師在選擇教科書時,可以將不同的題目交給不同的同學,由他們自行選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自學積極性。英語教師在實施閱讀、跟進寫作的過程中,也要主動開展師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讀后的作文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的興趣,而且要注意題目的指向,題目的內容,題目的難易程度。例如,高中時期是一個情感豐富的時期,學生對友誼有著濃厚的興趣。如“friendship”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自己和好友的趣事,并把自己的友情分享給其他同學。有了這個基礎,英語教師就可以指導他們自己去創造。
(九)從內容中進行推理,培養推理意識
值得關注的是,讀后寫要防止出現隨意捏造的現象,要以原始材料的內容和主旨為基礎,展開合理的想象與猜測,是對之前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補充。所以,教師既要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思辨意識和能力,保證他們可以對文章后面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測。其中,思辨能力是指學生在對有關作品進行閱讀之后,能夠對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和情緒進行一個科學的評估和總結,更好地把握教師的主要觀點和所要傳達的觀點和結論。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對全文的主旨、主旨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保證續篇的合理性。
結束語
總之,在新高考的大環境下,為了推動英語教學的改革,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讀、寫”題型,這就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語法知識有正確的理解之外,還要進行適當的閱讀和寫作訓練,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掌握正確的答題方法,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春宗.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校園英語,2022(6):121-123.
[2]范谷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探討[J].校園英語,2021(30):119-120.
[3]婁方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域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課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3(1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