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歷經千年沉淀,不僅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更在當代藝術家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當代藝術領域,水墨畫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表達意象與審美情感的重要載體。在此背景下,通過對當代水墨畫的藝術風格特點進行研究和分析,對當代水墨畫中的意象表達與審美情感展開討論。
關鍵詞:當代水墨畫;意象表達;審美情感
水墨畫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璀璨明珠,其深邃的意象和獨特的審美情感,歷來為藝術界所矚目。在當下這個提倡創新的時代,當代水墨畫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精髓,更在與時俱進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意象作為水墨畫的精神內核,是畫家情感的載體;意象藝術則是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通過墨色的濃淡相宜、筆觸的輕重緩急,畫家將天地間的萬物幻化為充滿靈性的意象,讓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現實的詩意之美。而審美情感是水墨畫魅力的根本所在。它深深根植于畫家的內心世界,通過畫面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美的極致追求[1]。因此,對當代水墨畫中的意象表達與審美情感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感受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內在魅力,還能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使藝術家更好地把握藝術的本質,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的藝術作品。
一、當代水墨畫創作的藝術風格特點分析
(一)藝術功能
在當代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人的主觀意識日益增強。在水墨畫的創作過程中,畫者既要對自己的人生經驗進行個體化表現,又要繼承和弘揚古人“以情為本”的水墨畫藝術創作特色。在漫長的歲月中,水墨畫的藝術功能逐漸變成用來表達繪畫創作者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這不僅開闊了大眾的美學眼界,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創作者的精神境界。當代水墨畫的創作和傳統水墨畫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它的創作不單依靠畫者的情感,而是更多地從社會的弱勢人群的視角去考慮,把自己的情感和對現實的體會結合起來,讓水墨畫具有批判和質疑的精神,這正是當代水墨畫所具有的創新性藝術功能[2]。當代水墨畫的創作主體,試圖從一個具有歷史意義、批判意義的角度,對現實生活進行反思、重構與展望。這正是當代水墨畫所具有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功能。
(二)精神表達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受到傳統儒家、道家等傳統文化的熏陶,很多古代文人墨客具有濟世為民的情懷,卻缺乏立業建功的本領。在各種不公平的社會環境下,他們不得不選擇退出官場,退隱于山野之中。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古人以種種事物為載體,將自己的情感抒發于筆墨之中,力圖將當時的現實情況呈現出來,從而表現出自己對于人生的體會和感悟。正是由于其隱逸的氣質,中國傳統水墨畫創作才呈現出幽寂疏離、淡泊明志等多種不同的審美境界。相對于傳統水墨畫所體現的內在境界,當代水墨畫在某種意義上對“反傳統”精神進行了傳承。與很多中國傳統水墨畫所傳達的與世無爭的抑郁心態不同,當代水墨畫的創作主體對生活有一種更為強硬的姿態[3]。在面對現代化城市的文明和不斷發展的社會文化時,當代水墨畫家會積極地思考自己作品的社會價值,并在自己的畫作中體現出自己的思想。盡管也會被大眾文化有所滲透,當代的水墨畫家卻能夠保持冷靜,不會被緊張、焦慮的心理束縛。相反,他們對傳統的水墨畫藝術發起挑戰,在對其精華進行提取之后展開創新,在當代的水墨畫藝術中注入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信仰。
(三)筆墨形式
在長期的發展中,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筆墨形式將意象性、滲透性、書寫性、瞬間性和偶然性等精妙地結合起來。這就產生了一種我們稱之為“程序化”的筆墨形式。它既能表現作者所要描繪的意境,又能闡釋作者的情感。在欣賞中國古代水墨畫時,觀者既能體會到畫作的意境,又能感受到畫家的思想情感。相對于傳統水墨畫創作的筆墨形態特征,當代水墨畫的創作并沒有盲目地遵循常規的畫法,也沒有僅僅對古人的筆墨形態進行簡單的復制,而是在筆墨風格上做出一些變化和創新。當代畫者對古代水墨創作的筆墨順序進行大膽的嘗試,對藝術的創作方式和技巧進行創新,把傳統的筆墨符號轉化成一種現代的視覺圖式,這樣就能創作出一種符合這個時代發展的全新的筆墨形態[4]。當代水墨畫的創作對傳統的水墨畫法進行解構,對“純語言”的表達具有某種加強作用。在當代水墨畫的創作中,創作者注重點、線、面的組成元素及其布局運用,沒有像以往那樣創作出一種和諧典雅的意境氣氛,反而像一部盡情揮灑的水墨交響樂,具有很強的美學價值。當代水墨畫的筆墨形態體現出鮮明的批判和自省精神。這是一種新的水墨畫風格,也可稱之為藝術個性。
二、當代水墨畫的主要藝術風格
(一)超現實風格
在當代水墨畫的發展歷程中,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影響逐漸顯現出來。然而,將超現實主義的精髓真正融入水墨畫的創作實踐,卻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這主要是因為傳統水墨畫的精神內核具有純凈、淳樸的特性。盡管一些畫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展現出放浪形骸、不拘一格的風格,但一旦提筆創作,他們的作品又往往回歸到那種自然、飄逸、悠然自得的境界。在嘗試超現實風格的水墨畫創作時,水墨所營造的景致往往是虛擬的。尤其是在山水題材的作品中,盡管超現實元素時有出現,但觀者往往難以通過這些畫作,窺見畫家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與思緒。
(二)立體派風格
說起立體派,不得不提到我國當代水墨畫在20世紀90年代形成的獨特風格。這一風格融合了變形、立體、拼接等多種藝術手法,其源頭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如崔子忠、陳洪綬等畫家的作品便是這一風格的早期體現。在當代水墨畫中,創作者們運用立體、拼接、變形等手法,結合“三遠法”與散點透視法,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與西方立體畫派通過切割物象來營造立體感不同,我國的立體派水墨畫家更傾向于將幾何元素融入傳統水墨畫中,通過符號化的布局與內容展現,賦予畫作以更深層次的意境[5]。
(三)“黑”的象征意蘊
“黑”的象征意蘊在當代水墨畫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水墨畫技法的不斷演進,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選擇以“黑”為抽象創作語言。例如,楊詰蒼通過運用濃墨、淡墨等多種墨色,賦予作品獨特的質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張羽的靈光系列作品則將傳統的水墨形式轉化為抽象的團塊,意在表達宇宙黑洞與遠古記憶的交融,帶給觀者震撼的視覺體驗;劉子建的作品則以無序、縹緲的碎片感,傳達對自然資源被消耗和人類精神需求被忽視的深深憂慮。這些水墨畫家通過巧妙地運用水墨,表達他們對于“黑”的獨特理解,使“黑”成為傳遞他們人生觀念的重要載體。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黑”的道玄思想的傳承與發揚,也為當代水墨畫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三、當代水墨畫的意象和審美情感
(一)當代水墨畫的意象
水墨這一傳統藝術語言,在當代水墨畫藝術中得以創新和重生。20世紀90年代的藝術家們,在特定心境下,為水墨畫開辟了全新的藝術境界。周京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獨特的筆墨形式,打破了傳統水墨畫的固有框架,展現出一種新穎而深刻的水墨意象[6]。周京新的水墨畫,不僅是對物象的描繪,更是對內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他巧妙地結合了西方現代藝術先鋒派的創作理念,將傳統水墨畫帶入一個全新的維度。他的畫作中,既有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又有西方現代藝術的創新元素,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意象的營造上,當代水墨畫家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看似平凡卻富有內涵的元素,通過水墨的暈染和筆觸的流轉,將其轉化為充滿詩意和哲理的意象。仍以周京新的水墨畫為例,他的畫作無論是山川河流還是人物花鳥,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情感的張力。值得一提的是,周京新在創作過程中深受西方雕塑藝術的影響,借鑒了雕塑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將其融入水墨畫的創作,使得畫面更加立體、生動。這種跨界的嘗試,不僅豐富了水墨畫的表現手法,也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周京新的水墨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情感表達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他通過水墨這一媒介,將內心的情感和思想轉化為具體的意象,讓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家的情感和思考。這種意象的營造,使得周京新的水墨畫具有更加深厚的內涵和更高的藝術價值。又如,李光春的水墨系列作品,汲取傳統與現代的精華,既體現了古典的雅致,又融入現代的創意。他的繪畫素材多源于實地寫生,使得畫面中的物象既真實又生動。李光春的水墨畫,雖以物象為基礎,卻并非簡單描摹,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和藝術加工的產物。其水墨形象并非對攝影的直接復制,而是經過取舍、提煉,捕捉物象的瞬間之美。這些水墨作品中的意象,既保留了東方古典的韻味,又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繪畫的寫實技巧,展現了畫者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處理方法。在李光春的作品中,“形”與“神”并重。他不僅在視覺上追求形象的美觀,更在精神層面上追求氣韻生動。通過描繪客觀物象,他試圖展現事物的內在本質和精神世界,將傳統美學中的形神兼備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當代水墨畫的審美情感
在當代水墨畫創作中,水墨畫家深諳水墨與宣紙相遇時那獨特的視覺美感。他們以此創作出別具一格的水墨藝術形式,用以表達內心的情感。這也成為當代水墨畫藝術獨特的符號式審美語言。畫者將不同風格的藝術特點融合,形成一套獨特的藝術語言體系,目的在于展現更為深邃的文化內涵和鮮活的情感表達。這種創新方式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形式,也提升了水墨畫的藝術價值。通過融合多元藝術元素,畫者也展現了他們寬廣的藝術胸懷。這種具有理性化特征的藝術創作方式,并非簡單的符號堆砌,而是畫者們為追求更加動人的藝術視覺效果所做的努力。我國當代水墨畫家劉進安在水墨畫創作中,更注重筆墨之間的層次變化和對自由張力的形象表達。這與一些西方畫家對景物的精細描繪不同。他簡化了傳統水墨畫的復雜手法,通過簡單的直線、弧線,以及長短、精細、濃淡和干濕的變化,展現出筆墨的獨特魅力。這種筆墨的運用,展現出劉進安對水墨畫藝術的深刻理解。劉進安的水墨畫作品在畫面布局上科學且明確,他通過筆墨的層次變化和自由張力的形象表達,展現出一種既張揚廣闊又荒誕夸張的審美風格。這種嘗試無疑是創新的。水墨、肌理、樣式、符號,這些元素在劉進安作品中是層層遞進的。水墨作為“元單位”貫穿始終,這與他對材質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密不可分。觀者能夠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審美情感,并為之震撼。又如吳冠中創作的當代水墨畫《春雪》,這是一幅充滿詩意和生命力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自然之美,更通過水墨的運用,傳達了畫家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與熱愛。在《春雪》中,畫家巧妙地營造出一種詩意盎然的畫境,將觀者帶入一個靜謐而深邃的早春世界。乍暖還寒的時節,山區迎來了異常輕盈的小雪,皚皚白雪覆蓋著峰巒,展現出一種靜謐的美。空中云氣氤氳,仿佛將整個畫面籠罩在一種神秘而夢幻的氛圍之中。畫面整體呈現出素雅的銀灰色調,淡墨勾畫的群山走勢,線條隨性灑脫,如同大自然本身,充滿了生命的力量。水墨在宣紙上的洇化效果,巧妙地表現了積雪覆蓋下的地形變化,體現出遠近層次關系,使得畫面更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吳冠中將現代藝術的某些觀念與中國水墨畫筆法相結合,創作出這幅充滿東方審美情趣的作品。點線面的相互交織,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讓人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畫家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緒。這幅畫不僅是對自然美景的描繪,更是對生命乃至宇宙的一種深刻思考,充滿了詩意和審美情感。
四、結語
在深入研究當代水墨畫中的意象表達和審美情感后,會被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意象表達和審美情感早已超越單純的繪畫技巧,成為一種精神寄托和文化傳承。當代水墨畫家們在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并將個人風格和情感融入其中,或描繪山水之壯美,或表現人物之靈動,或抒發對自然的敬畏,每處筆墨都蘊含著畫者的情感和思想。當代水墨畫始終是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課題,當代水墨畫家應不斷學習和創新,為水墨畫注入新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可筠.水墨藝術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西部學刊,2023(20):72-75.
[2]趙可.當代水墨畫的創作特點[J].文化產業,2023(26):37-39.
[3]張正.當代水墨山水畫中水墨筆法的表現與審美觀察[J].愛尚美術,2023(4):114-116.
[4]林貞.當代中國水墨畫的發展路徑:以《牧笛》為例[J].藝術研究,2023(2):67-69.
[5]張國生.當代水墨藝術的現代性[J].藝術評鑒,2022(14):33-36.
[6]李晨露.關于當代水墨人物畫形式語言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22(10):32-33.
作者簡介:
張雪青,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