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溢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城市軌道交通憑借其承載乘客多、速度快、安全系數高、乘坐舒適度佳等優勢,成為了城市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與運營需要高額的資金支持,這就需要重點分析研究其自帶的經濟屬性和社會公益屬性。
眾所周知,我國各大城市的軌道交通與公共汽車、出租車、輪渡等一樣,都屬于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公共交通工具,對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同時,城市軌道交通擁有收費機制,車站及車廂內部公共區域能夠產生廣告收益,還能夠帶動沿線的土地增值,所以還具有明顯的經濟性。綜合經濟性和公益性來看,城市軌道交通具備以下幾個明顯的行業特性:
城市軌道交通需要在地面道路之外建設單獨的同行道路,例如地鐵要在地下開挖隧道,輕軌要在地上修建高架,有軌電車要在地面鋪設鐵軌。這就使得其建設需要極大的財力、物力、人力支撐。以貫穿整個長沙市東西部的地鐵6 號線為例,該線路全長運營線路共計48 公里,經費預算369 億元,平均每公里需要至少花費7.7 億元。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設計不僅需要考慮人口密度,還需要考慮與火車站、飛機場等交通方式的有效接駁。另外,如果城市只有一條軌道交通線路,輻射面積有限,不能吸引大多數乘客。只有建設成網,形成覆蓋城市大部分地區的規模,才能產生虹吸效應,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出行時首選城市軌道交通。
城市軌道交通一般建設周期長,大多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投入運營,但因為其屬于公共交通,票價一般按照當地經濟水平以及居民承受度定價,單獨依靠票價收入是無法盈利的,甚至無法支撐日常運營和維護。為支撐城市軌道交通的可持續建設和運營,往往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優惠和財政上補貼。
通常我們將城市軌道交通的經濟性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部經濟性,主要包括票價、廣告以及商業等與運營直接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外部經濟性,主要包括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線路沿線房地產業等與建設相關的內容。
1)票價效益。票價是經濟效益中不得忽略的一部分。但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屬于公共資源,票價定價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考慮其公益性,所以票價收入對于投資支出和運營支出來說,可謂九牛一毛,在整個經濟中占比非常低。
2)商業效益。城市軌道交通+小型物業模式,是比較常見的營收方式之一。例如,在地鐵站廳內規劃一部分公共空間,打造小規模的便利店,或在站廳內放置飲料零食售貨機、鮮花自助販賣機、共享充電寶等。雖然這種小型商業所帶來的收入與運營成本巨大的支出相比,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充分利用站內公共空間來創造營收,也是其經濟效益的一部分。
3)廣告效益。目前,廣告營收是城市軌道交通較為傳統且是經濟效益占比較高的項目之一,每年能夠帶來相對可觀的經濟收益。通常情況下,地鐵站公共空間較大,客運量也較大,特別是換乘站,人流非常密集,另外,地鐵空間相對封閉,廣告投放的位置也比較多,如車站大廳、通道、指示牌、電視、車廂等,因此,廣告的曝光量就高,與人接觸的時間就長,廣告效益較好。例如北京地鐵1 號線國貿站一個廣告區域位置一個月的租賃費用最低也要50 萬元。又如,2013 年武漢地鐵2 號線21 個車站的站內廣告位進行公開拍賣,廣東東莞大象廣告有限公司以14.8億的價格拍得其10 年使用權。
1)物業效益。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采用“軌道+物業”的規劃、建設和經營模式,通過將城市、公共交通、社會生活、產業、文化融為一體,讓城市居民無論是出門購物還是外出辦公,都能夠步行5 分鐘即可到達,實現人口內聚和向外輻射效應,為城市軌道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客流和商機,從而提升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還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帶動沿線房產價格的上漲,使沿線區域內的政府、居民以及商戶都能夠獲得收益。同時,城市軌道交通大多采用地下敷設或者高架的方式,相比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人均占地面積非常小,這就能有效節約城市的土地資源,使土地資源發揮更高的能效。
2)產業鏈效益。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研究,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每投資1 億元,所在城市的GDP 市值就會增長2.63 億元,這其中經濟效益最明顯的就是帶動了整個城市各行各業的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城市軌道交通不僅能夠帶動設計咨詢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的發展,又能帶動車輛制造、機械配件和材料應用、機電設備及系統裝備行業的發展,還能帶動產業鏈下游的線路運營、設施維保以及其他增值服務行業的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分析,2022 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中僅裝備行業的市場規模就達到1500 億元。可以說,城市軌道交通串聯了城市的各個行業,促進了產業鏈條的無限延伸,為城市的長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城市軌道交通最根本的屬性是公共交通工具,屬于社會公共財產,其票價一般是根據城市整體經濟水平以及人均收入進行定價的。2014 年,北京為平衡公共交通資源配置,讓乘客根據出行距離遠近合理選擇地面公交或者城市軌道交通,開始通過票價改革引導乘客合理選擇出行方式。2015 年北京地鐵將持續多年的統一票價制改為采用里程分段計價票制,即根據乘客搭乘里程長短進行階梯式收費。即使如此,票面價格仍然較低,運營成本每人次約13 元,但是平均票價卻是每人次4.5 元。雖然票面價格相比于公交汽車略高一些,但公益性顯而易見。
1)線路規劃一般會選擇穿過居住人群密度較高的地理位置,這樣可以方便覆蓋更多人群。
2)線路在前期規劃時會選擇通達城市遠郊,并且與火車站、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接駁,這樣能夠有效擴大城市半徑,以利于政府優化城市發展格局。
3)運營受季節影響較小,運營時間范圍可以相對增長。我國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營運時間在15至17 個小時之間,個別線路或在重大節假日,運營時間也會增長至19 個小時。
1)給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據統計,開通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每公里線路所需工作人員約55 位。以哈爾濱地鐵1 號線為例,開通后直接解決了2000 余人的就業問題,間接解決了近1 萬人的就業問題。特別是近些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這也為學校開設相關專業提供了條件,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選擇。
2)因其有單獨的通行線路,有效避免各類交通意外的發生,為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提供了有效的安全屏障。同時,城市軌道交通具備準時性、舒適性,不僅提高了乘客的時間效益,也為其帶來了良好的乘坐體驗。
3)其綠色環保的特點,不僅可以引導城市優化產業布局,助力能級和品質提升,還能夠引導城市居民綠色出行。同時城市軌道交通也不會因客流量的增長而使運營成本增加,所以也會減少能源的消耗。
4)城市軌道交通擁有非常大的地下公共空間,除了投放商業廣告,還可以投放公益廣告,宣傳城市自然旅游資源和歷史人文精神,提升城市的文化氣質和綜合品質,讓城市軌道交通成為宣傳和展示城市風貌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