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瑤 張大魯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城市軌道交通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不僅極大地解決了人們的出行難題,而且發揮著傳播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大量城市軌道交通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如列車車模、文化票卡、吉祥物等,成為了城市文化符號的延伸,為繁榮區域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對傳承城市文脈、促進城市文化傳播、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意義重大。
作為一種便捷且高速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軌道交通不僅改善了鄉村地區的交通狀況,更是提升了鄉村之間的聯通性和可達性,促進了特色文化資源及物質要素的流動和優化配置。
軌道交通為鄉村地區的基建和規劃調整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蘇州軌道交通目前已開設的線路中,就包含了昆山花橋、陸慕、唯亭、陽澄湖、草鞋山、太湖香山等站點,可將大量客流引入鄉村,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也激發了鄉村文化產業的復興與傳播,讓文化乘著飛馳的軌道交通飛往各地。
軌道交通有助于激活農村土地資源,并帶動周邊土地價值的提升,同時促進城市科學技術和鄉村人文風情要素的互動和融合,縮小城鄉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軌道交通文創產品通過汲取特色文化并演繹其精髓和新意,以創新創意的形式傳播鄉村的人文歷史、特色文化、民俗風情等,從而激發當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價值認同感。
通過具有獨特鄉村特色文創產品的開發,可以打造具有多維度吸引力的鄉村形象,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同時,在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過程中,會融合設計、制作、包裝、銷售等環節,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促進鄉村居民收入來源的多元化。
在鄉村產業鏈日漸多元化發展的契機下,軌道交通文創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減少農村勞動力空心化現象,推動鄉村創新創業的發展。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蘇州軌道交通文創產品以生活用品、辦公用品和旅行用品居多,如香薰類、本子類、模型類、徽章類、布袋類、拼圖類、紀念禮盒類等。運用PEST 分析法——即Politics (政治)、Economy (經濟)、Society (社會)和 Technology (技術)四個方面進行整體宏觀分析,以及4P 營銷理論對蘇州軌道交通文創產品的品類、價格、渠道和宣傳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現有分線路、分站點的客流量對文創產品的普及起到關鍵作用。此外,合理的產品銷售策略、多樣化創意設計、特色文化故事的視覺呈現、多元的銷售模式、多維的產品體驗推廣等,都可以優化蘇州軌道交通文創產品的營銷現狀。
當前,蘇州軌道交通文創產品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文創產品開發市場定位不清晰,缺少核心特色文化內涵,只是單純地依托某一站點進行單一性開發,忽略了整體文化架構的邏輯梳理與協同整合;第二,產品數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程度較低,缺少VR 技術、數字讀物、開放式體驗、電子繪本等形式,導致特色文化的傳播渠道較窄;第三,文化融合性不強,創意與文化保護之間不平衡,導致現有文創產品缺乏鮮明的蘇州特色,沒有明星產品,不利于市場的拓展與產品推廣;第四,產品開發與管理體系仍不完善,相關政策沒能有力地支持研發環節,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使得產品缺少內涵與系列性;第五,據用戶調研結果反饋,現有文創產品體驗感較差,缺少實用性、舒適度和便利性,產品品類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欲求;第六,缺少文化內涵與故事性,無法通過獨特的文化視覺元素和故事展示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和購買興趣。
1)針對蘇州軌道交通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結合現有線路站點,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對站點涉及到的鄉村特色文化進行重新梳理。第一,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探尋,如蘇州園林、歷史文化遺址、傳統街區、運河文化、名人故居等;第二,從傳統藝術與手工藝進行拓展,如昆曲、園林歌舞、蘇繡、蘇扇、園林石雕、手工絲織品、陶瓷制品等。
2)通過政策助力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挖掘文化資源和創意。組織設計師、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等開展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工作,確保產品的創意性和藝術性,并根據市場調研和用戶需求進行產品的優化和改進。深入研究蘇州軌道交通的文化資源,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觀、傳統藝術和手工藝品等,挖掘創意和靈感。
3)深入挖掘獨特的文化資源。根據蘇州軌道交通沿線所處鄉村的地理特點、歷史人文風貌,挖掘其中蘊含的獨特文化資源并進行文化重構與藝術創新,通過文創產品獨特的藝術設計、制作技藝來提升蘇州鄉村特色文化的內涵,增強用戶情感體驗。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銷售過程中,充分發掘各項環節價值因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1)復盤前期現有文創產品的開發目標和市場定位,拓展預期開發的具體產品類型、定位和目標消費群體,通過大量調研數據,科學理性地分析文創產品市場的需求和競爭狀況、目標消費群體的喜好、需求和購買習慣。
2)轉變經營思路,將文創 IP 植入軌道交通資源經營中,打造蘇州軌道交通文化的品牌價值,如與相關站點的鄉村聯名,通過向軌道交通交納文創IP 授權費的模式開展合作,在軌道交通推廣鄉村文化,使乘客、軌道交通企業、鄉村三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在產品的實用性、舒適度和便利性的基礎上,加強產品的情感化設計,提升產品互動性和體驗性,提升用戶購買產品時的情感體驗。同時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讓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特別款式或個性化的產品,如集章打卡游戲、手繪帆布袋、個性化口號征集、相關節慶主題的自助設計等。
與軌道交通沿線文化旅游部門、農村合作社、藝術家及非遺傳承人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參與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和專業知識,利用文化創意、設計制作、非遺傳承、營銷推廣等進行跨學科構建、跨領域合作,既助力了鄉村振興,又促進了軌道交通文化產業的內涵式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蘇州軌道交通文創產品開發,是一個將創意、藝術和文化元素相融合的過程,旨在以市場為導向、以文化為內涵,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和商業價值的文創產品。在關注文創產業的藝術性和文化表達的同時,也關照了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市場需求和商業可行性,是當前文創產業研究的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