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霖凱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全國11 個城市2023 年上半年投入營運里程總計增加了236 公里,下半年預計營運路線將增加600 公里。要在確保高效規范施工的同時,保障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正常運營,守護成千上萬乘客的生命安全,工程建設施工的風險防范策略是重中之重。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投資金額巨大,是一項“促發展、惠民生、促就業、暖民心”的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在工程建設施工中做好風險防范策略,能夠全面提升施工的科學性、安全性,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發揮安全管理優勢,在不影響建設成本、不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有效降低各類安全事故隱患,使經濟效益得到保障。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施工周期較長,勢必會對城市正常公共交通、居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做好風險防范策略,不僅能夠讓施工人員按照科學規范有效的建設方案開展施工流程,保質保量完成施工建設目標,還能減少各類安全事故對施工工期、進度的影響。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施工涉及范圍廣,不僅受到地上建筑物、道路橋梁,還受到地下管線、水文條件、地質條件的影響。做好風險防范策略,可以減少因地面坍塌造成破壞原有土層穩定性影響居民人身安全的事故,還可以減少因為施工不當造成斷水、斷電、斷氣等影響居民生活的事故。有效管控施工技術,有效強化施工管理,不僅可以保障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還能保障周邊居民財產安全、生命安全不受威脅。
2017 年,在成都市雙流區大件路與云嶺路交叉口,即成都軌道交通10 號線二期工地,汽車起重機駕駛員安全意識淡薄,未嚴格按照《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工程安全技術規范》進行施工作業。在被吊物重量不明確、汽車起重機支腳架沒有全部伸出的情況下,進行樁頭吊裝作業,造成汽車起重機失穩側翻,導致1 死、5 傷。
2018 年,施工單位為防止既有污水管道外泄影響盾構施工安全,在成都地鐵5 號線神石區間盾構下穿三環路前,委托外協公司污水管道封堵時,外協公司3 名勘測員在井下對沼氣中毒工人施救時,未能將安全教育牢記心中,未按安全要求落實到污水井下作業需佩戴潛水裝置,未執行“先通氣、后檢測、后作業”的作業流程,最終造成2 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
2009 年,西安地鐵1 號線灑金橋站施工現場,因對開挖溝槽土方步驟、防護措施等方面規定不明確,造成一條開挖較深的溝槽坑壁支撐力不足,支撐防護不及時,引發塌方事故,導致2 名工人不幸遇難。究其原因是現場管理人員制度執行不到位,忽視安全作業條件,盲目安排人員進入溝槽進行支護作業,安全監理履職不力,未按要求堅守崗位,致使溝槽開挖超過設計深度,未能及時發現隱患并制止施工人員施工。
2016 年,沈陽地鐵9 號線曹仲站至沈蘇西路站區間隧道內一處灌渠長時間滲水,導致砂土層密度變小,同時該處為交叉路口,重載車往返頻繁,震動不僅給動載帶來穩定性影響,還導致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原因主要是施工方對施工環境復雜程度重視不夠,沒有考慮到重載車輛的影響因素,對施工過程中土質變化的檢測不到位,對暗挖施工的整體風險預測不足,沒有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造成了事故的發生。
2014 年10 月7 日晚,受自然天氣和水文地質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南寧軌道交通1 號線動物園站至魯班路站區間2 號聯絡通道的連續墻外下水形成高壓水頭,致使連續墻接縫處一直受到擠壓。由于監測孔遭施工破壞,導致監測工作開展不正常,部分監測數據缺失。同時,隱患排查流于形式,對地下水情況疏于觀察,對連續墻穩定性出現誤判。另外,連續墻施工補充措施亦未組織必要的技術咨詢和論證,最終導致土倉位土體崩塌,造成1 人遇難、2 人失蹤。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施工企業要高度重視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把安全管理責任按照施工安全標準層層壓實,要始終保持“安全無小事,一刻不放松,責任大于天”理念,安全管理責任到人。同時,還要注重選擇高素質人員,樹立安全施工觀念,加強安全知識宣傳,規范安全施工流程,制定安全管理措施,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確保安全施工質量,減少或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如呼和浩特地鐵1 號線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強化施工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組織各參建單位召開了安全風險防控工作培訓會,一是邀請國內地鐵建設經驗豐富的團隊、保險經紀公司以及消防、安監等相關部門人員,從事前風險預防、事中安全管控、事后防災防損等方面,對參建的監理、管理、測量以及施工人員做了風險防范策略的相關培訓;二是根據施工特點以及相關案例開展了警示教育,提出了系統全面的安全管理要求;三是制定了地鐵施工全周期安全目標,從安全日、安全月到安全季、安全年,要求各參建單位從小事做起,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消滅各類安全隱患。
為規范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風險管理工作,住建部、國務院安委辦先后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等,各地行業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規定和規范性文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風險管理標準體系及法律法規逐步完善。此外,各大城市軌道線路建設防范風險也要求更及時、更全面、更精準,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安全風險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撐,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已經成為安全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合華專家工作站簽約,利用其團隊研發的iS3 基礎設施智慧服務系統,以信息化工具為基礎,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建設風險管理、數據采集、處理、表達、分析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做到了以風險預警任務為驅動,帶動全員參與,確保防范風險到位,監督管理責任到位。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施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復雜程度高,一是施工周邊環境復雜,既要考慮地上建筑物,又要考慮地下管線,還要考慮道路橋梁,對施工變形的掌控要求極高;二是水文條件復雜,對不確定因素的研判要求極高;三是結構形式復雜,對各類施工方法、施工設施的熟悉程度要求極高。所以,建設施工時需要對四周環境的各類風險點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并嚴格按照施工質量標準,使用符合安全標準的材料和設備。例如,武漢地鐵集團于2022 年組織相關單位,對在建的10 條線路上的工點、工程措施以及既有地鐵線路和涉及鐵路、穿湖渠、穿漢江、穿長江等高風險點進行了全面梳理,并編制了《武漢軌道交通在建線路涉及既有線和鐵路、穿江河湖高風險點辨識專冊》,使安全管理關口前移,施工管理的針對性得到有效提升。又如,面對地鐵3 號線復雜的東海水文條件,廈門軌道集團科學引進先進的大型施工設施設備,如三臂鑿巖車、復合土壓平衡盾構機等,攻克了這一罕見的地質難題,工人們增加了安全系數,3 號線成功穿過了地質條件復雜的東海海域,安全高效、高質量地實現全線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