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關鍵詞:數字經濟背景;縣級農業;數字化轉型;對策
引言: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我國也正式進入到數字經濟時代,近年來數字產業化得到全面發展,而農業也成為數字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農業產值在數字化產業產值中的比重達到8.2%。2022年我國農業產值達到8.44萬億元,農業經濟也成為數字經濟的重點。國家中央對于農業經濟發展也高度關注。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北指出“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為東北農業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當下采用數字化技術對現代農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經途徑,結合本縣實際針對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提出針對性對策,確保本縣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開展。
數字化應用不足是目前我國眾多縣級市開展農業數字化轉型中常見的問題,農業是我國傳統產業,而在實際發展中,縣級農業普遍存在對于數字化技術應用不足的情況,數字化農業要求農業生產打造智慧農業模式,將農業生產中的信息獲取、決策、控制投入、生產加工、產品營銷等各方面工作通過數字化技術實行,而部分人員對于智慧農業的認知程度不足,導致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足,在實際應用中數字化技術沒有起到應有的價值和效果,不僅影響縣級農業自身發展,同時還會阻礙縣級農業的發展轉型[1]。
設施問題同樣是影響農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問題之一。我國農業種植的產地多位于農村,農村生產基地的網絡覆蓋率不足,物聯網設施、信號基站和光纖寬帶等基礎設施不足,或存在布局不合理的情況,都會影響縣級農業數字化轉型的開展質量。同時大部分農業從業人員對于數字化技術和設備的應用仍存在一定不足。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覆蓋率不到70%,很多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仍然采用傳統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種植,導致對農業數字化轉型造成阻礙。同時針對農業生產的核心創造能力較弱,很多地區往往以數字設備作為生產工具,但對于技術設備的研發不足,導致部分數字設備和數字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起到應有效果。
建設基層數字化農業基地是實現農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措施,通過基層數字化農業基地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還能夠讓農業種植戶對數字化技術和設備的了解程度更高,從而確保數字化設備得到充分普及應用。樺川縣針對農業數字化問題建立基層數字化農業基地,以此來促進農業實現數字化發展。該無人農場充分利用5G技術、衛星遙感技術、傳感器技術和分析技術等先進技術,并在實際管理生產中利用無人機、自動播種機等數字化設備,改變傳統人工模式,將產地管控、智能識別、集成作業等工作數字化開展,并基于數字技術建立種植、管理、采購、銷售的一條龍經營模式。目前該無人農場已經初步建設24個“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覆蓋全縣耕地210萬畝。通過建設基層數字化農業基地的方式來推動縣級農業數字化發展,實現農業數字化轉型。除此之外,樺川縣還利用數字技術為縣內所有農業生產企業構建農業信息數據處理平臺,縣內所有農業企業都能夠通過該平臺進行信息數據的獲取、分析、處理等操作,依托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系統,為農業產業的信息服務提供保障。促進全縣農業實現數字化全面升級[2]。
針對數字化技術應用不足的問題,樺川縣采用數字營銷的方式推動數字技術發展。樺川縣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為農產品銷售擴寬渠道。通過網絡平臺將農業企業的農產品進行推廣和銷售,同時還與當地物流運輸企業進行合作,構建農產品運輸物流信息平臺。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運輸等各個流程環節進行統一整合,以此來構建數字化農業產業鏈,同時為農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縣級農業數字化轉型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目前縣級農業在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當地農業管理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加以研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以此來推動農業數字化發展,為我國農業發展和國家經濟提供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俏,肖忠毅.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探索與機制創新——基于浙江的典型案例分析[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2(05):64-76.
[2]周靜,辛立秋.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傳統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化農業,2021(06):37-40.
(作者單位:中共樺川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