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始終“占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1],并在20世紀初開始傳入中國,成為“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2]。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2],形成和發(fā)展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總體來看,國內外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及世界傳播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豐富多樣,但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的學術成果相對甚少。2015年,陳金明教授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進程與基本經驗研究”,并最終喜獲結項“優(yōu)秀”(證書號:20210233)。通過對結項成果的進一步修改完善,陳金明教授在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學術專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可以說,這進一步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研究的新視域。
該成果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為研究對象,從跨文化傳播的視角,系統(tǒng)考察其歷史進程,深刻總結其經驗啟示,著力探討其深遠影響,理性把握其未來走向,從而形成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學術專著,為當下深入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傳播提供借鑒參考和對策建議。因此,該成果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還有鮮明的現實價值。
該成果運用政治學、傳播學等跨學科綜合研究方法,系統(tǒng)梳理和論述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前提、原則、歷程、內容、經驗、困境和對策建議等,形成一個有經有緯、有史有論,地分亞非與歐美、時分改革開放前與后的“學術地圖”,組成一個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為核心的世界性“文化構造”。
該成果主題思想明確,創(chuàng)新意識明顯,其最大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前沿性。以往學界重點聚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或世界的傳播與發(fā)展研究,而對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又如何在海外傳播的研究,則關注甚少。在跨國界、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研究已成為新趨勢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關注和熱議越來越多,需要我們不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還要有更開放的國際視野,更寬泛的研究領域,加大學術交流與學術對話,積極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世界各地,使之成為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理論思潮和學術前沿之一。因此,該成果選題具有大為豐富和充實這一研究領域的重要意義。
系統(tǒng)性。近年來,研究中國理論和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成果不少,但是,從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大敘事”視域系統(tǒng)地研究總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專著成果不多。該成果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比較系統(tǒng)完整地梳理了整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歷程,彌補了學界關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碎片化研究的缺陷,適應了全球化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時代需要,突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意義,拓展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域。
整體性。該成果以“站在中國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中國”的雙重觀照,立足于中土,擴展于異域,且在于二者之交流融合,形成“由中而外”與“由外而中”雙向互動的學術探索,既彰顯該成果的學術價值和豐富內容,也充分展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深遠影響與重要貢獻。該成果比較全面地考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主體與受眾、歷史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理論與實踐等諸多問題,有縱向梳理,亦有橫向把握。整個成果概念明確、資料翔實、論證周密、表述得當,構成了比較完整的自洽體系。
該成果力圖勾勒近百年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大譜系”,描繪出從東方到西方世界范圍內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全景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做了系統(tǒng)梳理、研究和概括,克服了該研究領域“碎片化”的傾向,增強了該研究領域的“整體性”特征,推進了該研究領域向縱深發(fā)展,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國際化都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尤其是該成果能夠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化需要加強中外馬克思主義學界各種理論的交流互鑒,這一點難能可貴。
現實性。該成果具有強烈的現實觀照,提出了一些富有現實性的思想觀點。例如,該成果認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世界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海外傳播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更是先進文化的對外傳播,是中國思想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有力實施。但由于文化背景、意識形態(tài)和研究范式的差異,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的發(fā)展走向爭論不休,既有負面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也有正面的“中國機遇論”“中國貢獻論”等,它們實際上都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國家形象的不同認知。因此,我們應通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的研究,進一步加強正面宣傳和釋疑解惑,增進文化交流與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努力實現學術研究、理論宣傳和政策探討三者的有機結合,不斷擴大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影響力,進一步彰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意義。
該成果還認為,在當代世界各種文化與文明交流融匯的潮流中,大力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對于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也是探討如何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向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中國發(fā)展經驗,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同時也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智慧”的關注,為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溝通渠道,順應了中國理論走向世界的現實需要。
以上這些富有現實性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啟迪我們在各種國際場合,應采取適當方式,或心平氣和、或理直氣壯地傳播和闡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以彰顯我們所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我認同國家社科基金幾位匿名評審專家的意見,即“該成果是本人所見到的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論著中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一部”,“該成果是在充分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比較完整的梳理,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學術價值”,“該成果的最大創(chuàng)新在于其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彌補了學界研究整體性不足的缺陷”。當然,我也同意幾位匿名評審專家的寶貴建議,希望著者今后在漫長的“學術苦旅”中,能更充分地利用第一手外文資料,進一步開拓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的新領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院長)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