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小兵

習近平總書記從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從今年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系統闡述,再到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釋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學方法、行動要求和需要避免的問題,為我們開辟新質生產力新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宿遷市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創新入手,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既要立足于現有產業基礎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要積極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努力建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構建壯大產業體系,著力夯實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體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毙沦|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是江蘇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三大任務。我們必須處理好“新”與“舊”的關系,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體根基。
持續改造傳統產業,讓老樹發新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宿遷市產業結構偏傳統、產品結構偏中間的特征較為突出,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必須把傳統產業升級躍遷抓在手上,聚焦高端化,加快推進綠色家居、高端紡織企業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產品迭代,“斷”掉粗放式發展模式、“舍”棄低端落后產能、“離”開以低價格競爭的老路,進一步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聚焦智能化,以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深化行動為抓手,持續推進龍頭帶動、百企智造等四大工程,做優做強一批新服務、新業態、新場景,推動傳統產業以“智”提“質”。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讓小苗變大樹。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不斷壯大的過程。宿遷市將聚焦光伏新能源、膜材料等新興產業,用好促進膜材料、激光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打造一批技術先進、競爭力強、帶動效應顯著的產業創新集群,加快建設中國膜城、華東光谷、電商名城。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讓種子快開花。積極對接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和省十大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聚力打造制造端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應用端元宇宙的“3+1+X”未來產業體系,精準招引布局一批關鍵性項目,努力再造1—2個“從無到有”的產業高地。
二、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催生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特點是創新。系統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歷次重大指示要求,一以貫之地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擺在重要位置,這也與發展新質生產力一脈相承。宿遷市將深刻認識科技創新在提高生產力中的關鍵性作用,全力推進創新資源向平臺搭建匯聚,向技術攻關聚焦,向成果轉化集中,向開放合作發力,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更好地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加強科創載體建設。制訂出臺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穩步推進宿遷學院科技園等提升質效,打造一批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取更多國家級省級科技平臺和大科學裝置落戶宿遷,打造高質高效創新源頭。
抓實創新主體培育。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的金字塔形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培育形成一批引領產業創新發展“領航者”、在細分領域有核心競爭力的“隱形冠軍”。
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深刻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聚焦宿遷市“615”產業體系重大技術攻關需求,加強創新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統籌,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開展更多“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努力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堅持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出發,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科技攻關新模式,支持由“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協同攻關,全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瓶頸。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耕與宿遷市人才科技需求匹配度高的科研院所,建立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清單”機制,加快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科研院所走進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深化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相互促進,深度參與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布局,不斷拓寬南北掛鉤合作領域,探索建立“科創飛地”,開展離岸研發、離岸孵化合作,最大限度地推動優質科技資源、創新要素為我所用。
三、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著力筑牢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領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新質生產力新在科技創新,人才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發展新質生產力,歸根到底要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支撐。宿遷市將以江蘇省人才協同發展改革示范區建設為統攬,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愛才,促進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匯聚強大人才支撐。
傾心引才。破除固有觀念,創新思路舉措,以實施“五聯五強”行動統攬,持續深化“527”招才引智工作體系,高標準辦好人才發展大會和人才節,高質量開展好“遷宿遷·深耕行動”,爭取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突出重圍、占得先機。
悉心育才。實施“宿遷英才”培養計劃,自主培養一批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領軍人才及青年后備人才。創新打造“技能宿遷”人才培養品牌,深化校企聯姻培養人才,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班級建在訂單上,把課堂建在車間里,讓技能人才供給側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側。
真心愛才。強化服務人才就是服務發展的意識,集中力量,集聚資源,落實好即將出臺的人才新政,切實解決人才關心關注的科研進修、子女教育、家屬隨遷等普遍性問題,為廣大人才工作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四、突出綠色轉型升級,不斷擦亮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亮麗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碑斍?,以大規模開發消耗自然資源和能源為基礎的生產和消費之路已不可持續,產業綠色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作為“江蘇生態大公園”,宿遷市將加快推進產業轉型發展,積極探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加快綠色示范創建。創新構建“綠色標桿”示范企業認證體系,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立健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綠色制造體系,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
加快清潔生產普及。聚焦節能、降碳、減污目標,大力實施清潔生產水平提升工程,持續推進“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引導企業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技術產品,實施節能改造,深挖節能潛力。
加強節能降碳推廣。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深化產業鏈重點行業能效對標活動,鼓勵園區企業采用屋頂光伏、多元儲能等,合理控制以化石能源為重點的能源消費總量。
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奔涌炫嘤桶l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必須堅持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通過改革培育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打通阻礙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為統攬,加大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科技成果產權分配等機制,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優化創新資源要素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靈活運用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工具,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流動,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應科技企業的金融產品和全周期服務,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加強營商環境建設。錨定建設江蘇省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目標,圍繞市場主體需求,一體推進“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建設,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
(作者系第50期省管干部進修班一支部學員,宿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