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梅 金英琴
【摘要】以小學數學復習“數與代數”單元為例,在經驗的總結和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學教評一致性的理念下,深度探索小學數學單元復習的現狀,尋找存在的問題并在實踐中找到合理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數與代數;單元復習;學教評一致性
學生往往在一個階段的學習過后,很多知識又丟掉了,又回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而復習課是學生鞏固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復習聯結新舊知識,解決仍舊“不知所云”“迷惑不解”的問題,復習的過程是“溫故和知新”的過程。
一、單元復習課教學存在問題
單元復習課的“表面”教學。在教學復習課的過程中,一些老師為了追求答題技巧,過多地教授學生答題方法,而忽視數學思維方法之間的融會貫通,導致學生復習時還是沒理解數與運算的本質,進而學習興趣不高,對所學單元的知識依然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
單元復習課的“單一”教學。反觀傳統的小學數學單元復習模式,教師的復習方式較為單一,大多數教師在對“數與代數”的復習過程中通常是通過學生紙筆做題的檢測方式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通過學生的檢測結果進行以教師為主的“滿堂灌”反饋或者以問答的方式進行反饋。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感到數學課堂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復習的有效性。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基于學教評一致性在小學數學“數與代數”單元復習的應用研究,在學教評一致性的基礎上,以小學數與代數模塊單元復習為課題研究核心,證實“學教評一致性”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厘清“學教評一致性”的本質內涵與實踐價值,尋求可能的突破路徑,為教師實踐“學教評一致性”在小學數學“數與代數”單元復習策略打開新的視窗。
二、應用“一單一卡兩評表”,促進單元復習“學教評”一致性
設計單元復習課的目的是再現整個單元知識,讓學生對其進行梳理,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掌握知識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必備的梳理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本文通過應用“一單一卡兩評表”在課前完成教師對學生的測評,在課中完成教師的實時點評,在課后完成教師的綜合評價,真正讓復習課做到溫故知新,強基固本,進而促進單元復習學教評的一致性。
1.基于知識的“本質”,合理設計教學設計單
合理運用教學設計單,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把教材單元變成能夠引領學生學習的課程,即有學習目標、情境、任務、活動、評價的學習載體,讓學生成為學教評一致性的主體。比如“復習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這一課,通過對教材的分析,設計本課教學環節:
(1)課前學測。①當堂檢測3道題,通過練習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及運算能力是否提升。②通過家庭練檢測學生是否能梳理整數、小數混合運算的知識結構。
(2)課中教學。①理舊喚新:在談話中構建框架。通過談話復習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梳理四則混合運算的框架。②巧問提新:在提問中加強運算順序記憶。經歷給數字添加運算符號和小、中括號后,感受到運算順序改變,表示的意義順序也不同,計算的結果也不同。同時,小數與整數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一致,所以運算順序相同。③練中克難:在練習中鞏固運算。經過本節課的復習后,通過練一練鞏固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而檢測本節課的學習效率。
(3)課后評價。①學后即時評:學生先完成自評卡,再通過3道計算題評價學生學習后的效果。②課后家庭練:回顧所學知識,歸納要點,完善本節課學習的思維導圖,評價所學效果。
融合課前、課中、課后三環連扣,鞏固知識內化,讓學生在學中練、練中思、思中評,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理清復習框架,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挖掘知識本質。教師加以實時點評,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真正奠定學教評一致性的基礎。
2.基于綜合分析學情,用好課前測評表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對學情的調查與分析是精準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實施前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經驗水平展開調查分析,能為實現從學生出發、實施精準教學提供證據。以“復習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
(1)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本節復習課綜合四年級上冊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含認識中括號)和五年級上冊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內容,主要復習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形成“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乘、除法”的認識;還要了解中括號,以及“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運算,再算中括號里面的運算”的順序,感悟混合運算方法的一致性。這也為后面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還安排了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驗運算順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前檢測分析:復習課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測評表檢測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學生對精選題目的練習情況。這樣的測評可以讓教師的復習課更加具有針對性。
課前測評是分階段完成的,在教學前只能完成前兩項,后面的一項是具體操作后填寫。如:反饋信息一欄,當學生完成530+5.4×4÷8、630÷(21-12)×1.6、[150-(40-2.8)]×10這3道計算題后,依據學生完成情況,可按照3到4個水平來分類。
水平0:運算順序混亂(占比10%)
水平1:基本知道先算括號里面的,但是算了小括號,忘記中括號。(占比5%)
水平2:掌握運算順序,但不掌握小數乘法、除法。(占比8%)
水平3:掌握運算順序,掌握小數乘除法,但粗心計算結果錯誤。(占比17%)
以具體的數據將學生的學情進行綜合分析,有利于改善傳統數學教學碎片化、淺層化的弊端,更加遵從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便于學生系統掌握數學知識并觸類旁通,有效解決“學”與“教”的互動性問題。
3.基于教學的單一,充分運用課后自評卡
基于滿堂灌的單一教學狀況,簡單的口頭評價已經難以滿足時代需求,以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為基,在復習課過后,可以充分運用課后自評卡,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自我進行評價。
課后自評卡是在課后3分鐘內完成,以小組為單位,先請學生分組討論,先理一理學了什么?拎一拎學會了什么?提一提會用了什么?最后思一思還有什么疑問?然后學生完成表格的填寫,課后立即進行反饋。這樣可更好地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收獲與不足之處,教師也能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后的實際情況,有效達成學與評的一致性。
4.基于學教的綜合評價,做全課后評價表
評價任務的設定必須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評價目標了解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在評價設計完成后,通過分析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與復習目標之間的關系,設計課后評價表,充分了解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情況。
經過一節課的學習,教師利用課后評價表進行終極評價,對反饋的信息進行深入的剖析,明示可能出現的學情,并將呈現的占比數據與課前測評數據相比較,促使教與評的一致性。
三、應用“一單一卡兩評表”的好處
從學評到教評再到綜評,運用“一單一卡兩評表”的策略,化繁為簡,充分應用到小學數學“數與代數”單元復習學教評一致性過程中,由此可培養出學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學習能力。
1.評價學生是否具備多元化的學習能力,檢測學生在進行復習整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學習過程中,是否依據教師的指導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否能通過多方式的學習歸納出混合運算一致性的過程,實現由“會學”到“學會”,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2.在建立單元復習課整體框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及知識點的熟練情況。在創設復習課教學過程中以任務驅動,要求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并構成知識框架,提高知識整合的能力;要求學生在探討問題時與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增強團隊合作意識;要求學生在匯報時自信、聲音大,訓練學生敢于展示、交流的社交意識,以此培養學生多元表征的能力。
3.復習授課的過程中,評價學生在參與如觀察、回憶、比較、交流、歸納等基本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情境時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法則,推理出整數、小數混合運算順序一致性的本質,進而培養出良好的運算能力和數與代數的應用推理意識。
在單元復習課中,溫故知新強基固本,運用“一單一卡兩評表”之策略探究小學數學“數與代數”單元復習學教評一致性的應用,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學教評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曹江峰.大單元視角下深度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教師,2023.
[2]周慧端.從四則運算看結構化教學的有效建構—以四下《四則運算》單元為例[J].學苑教育,2021.
[3]夏永立.實施“大單元教學” 促進深度學習—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