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華
【摘要】中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學校管理是保障小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學校管理的價值效用,理應在管理中引入激勵機制,有效完善學校管理工作,如此才能為學生實現良好發展提供切實保障。鑒于此,本文從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和挑戰出發,簡單分析了激勵機制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隨后從教師激勵、學生激勵和家長激勵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激勵機制;中小學;學校管理;實踐策略
學校管理中的激勵機制主要是指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進而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如今,在新課程背景下激勵機制的內涵有所改變,其不僅需要激勵教師,還要激勵學生與家長,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出激勵機制的價值效用,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從而達成既定的育人目標。
一、激勵機制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認同感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育質量。激勵機制可以通過對教師的工作表現和成績進行肯定和獎勵,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認同感,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同時,激勵機制還能幫助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和缺乏動力的狀態,推動他們不斷追求卓越。
2.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成績是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體現。合理應用激勵機制能及時地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進行肯定和獎勵,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此外,激勵機制的應用還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卑感和缺乏動力的狀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
3.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勵機制在學校管理中對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講,激勵機制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和信任,如設立獎勵制度、評價制度等,能使師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生活中來,如此便能進行更加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學校成為一個緊密的團體。此外,激勵機制可以通過對師生的獎勵和表彰,樹立榜樣和標桿,引導師生積極向上、追求卓越,這對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和教師的加入,提高學校的整體實力和聲譽,從而進一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激勵機制在小學學校管理應用的問題
1.目標激勵不足
目標激勵是指通過設置明確的目標來激發師生積極性和動力的激勵機制。然而,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目標激勵往往存在不足。一方面,目標設置不夠明確和具體,導致師生對于目標的實現缺乏信心和動力。另一方面,目標設置缺乏挑戰性和可實現性,使得師生對于目標的實現失去興趣和動力。因此,目標激勵在小學學校管理中需要得到更好的應用和實踐。
2.差別激勵不到位
差別激勵作為一種根據個體差異和需求差異來制定不同的激勵措施的激勵機制,對提升小學學校管理的有效性有著重要作用。但就實踐情況而言,差別激勵并未得到有效應用,其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如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師生,沒有制定差異化的激勵措施,導致激勵效果不顯著。此外,針對不同需求的師生沒有制定個性化的激勵措施,致使激勵效果不理想。
3.情感激勵缺失
作為激勵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激勵指的是關注師生情感需求和情感體驗,而這就需要了解和滿足師生的情感需求,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動力。然而目前小學學校管理中情感激勵缺失情況較為嚴重,如學校管理者只注重規章制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忽略了師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體驗,致使師生感到被忽視和不被重視。這種情況下,師生很難產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進而會影響他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這也會使師生長期處于一種壓抑和焦慮的狀態中,不利于師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由此導致小學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整體績效不理想。
三、激勵機制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1.優化學校績效工資分配方案
績效工資是指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和績效成果來決定工資的數額,通過這種方式來激勵員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優化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對促進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在優化中,先要制定明確的績效評估標準,具體可以根據教師的教學成果、工作表現、學生評價等進行標準的制定,然后根據這些標準來決定績效工資的數額。例如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教師在課堂教學、課后服務的表現,由學生給出客觀評價,然后評比出“最受歡迎的學科教師獎”,同時給獲獎教師發放一定的津貼,以便更好地激勵表現優秀的教師,同時也能鼓勵其他教師向優秀標準努力。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績效反饋機制,將評比結果及時告知各位教師,使其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現情況,繼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努力方向。
2.合理設置激勵目標
目標設置不夠明確和具體是導致師生對于目標實現缺乏信心和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制定明確、具體的目標,讓師生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例如,對于學生的目標設置可以具體到每一門學科的成績提高程度、課外活動參與情況等,而對于教師的目標設置可以具體到教學計劃完成情況、學生成績提高程度等。同時,還要設置具有挑戰性和可實現性的目標,這對激發師生積極性和動力非常重要。
對于學生的目標設置應在保證學習成績穩定提高的同時,還要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參加書法比賽、數學競賽、足球比賽等;而對教師的目標設置則是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并取得一定成果,如教法的改進、課程資源的開發等。與此同時,需要向師生及時反饋目標實現情況,使其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學習表現情況,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努力方向,進而激勵師生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學習。
3.充分考慮個體差異
由于師生個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應用激勵機制提升小學學校管理成效的過程中,理應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有效實施差別激勵。具體而言,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師生,應該制定差異化的激勵措施,以提高激勵效果。例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激勵中,根據其身心特點可以采取及時鼓勵、物質獎勵的方式進行激勵。當學生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后,可以對其給予糖果、文具等物質獎勵,并且在班級內進行表揚,以此激勵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而對高年級學生則要合理設置目標,采取榜樣引導的方式進行激勵。在此過程中,可以從不同方面樹立榜樣目標,如學習成績、團結友愛、守時守信等。與此同時,在個性化激勵中還要為他們提供拓展性的學習資源和機會,如參加競賽、參加夏令營等,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對教師的激勵同樣如此,也要根據他們的專業背景、教學風格和個人興趣愛好,制定個性化的激勵措施,如提供培訓機會、參加學術研討會等。為了更好地落實差別激勵,學校管理者需要重視對師生的個人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收集,然后通過分析得出相應的結果,從而確保差別激勵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差別激勵,學校管理者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溝通機制,例如設置面對面的交流渠道,包括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等,以便及時了解和解決各種問題;設置電話、郵件等遠程溝通渠道,在不需要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各方的良好溝通;還可以設置問卷調查、意見箱等反饋渠道,以便收集師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學校的管理和服務。
4.有效落實情感激勵
為了保證激勵機制的有效應用,學校管理者應該注重了解和滿足師生的情感需求,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如此才能有效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動力。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情感交流或表達的渠道,讓師生有地方傾訴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這既能幫助管理者了解師生的情感需求,還有助于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合作。例如設立心理咨詢室、情感交流室等場所,為師生提供情感交流和表達的平臺。在此基礎上,需要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使師生感到被重視和關注,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例如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志愿者活動等,讓師生在參與中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此外,需要加強對師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尤其是對有這方面需求的師生,學校應該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以緩解他們的工作和學習壓力,如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等活動。
5.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相結合
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相結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外部激勵是指來自外部環境的激勵,如學校的獎勵制度、規章制度等,而內部激勵則是指來自師生自身的內在激勵,如對工作和學習的興趣、自我成就感等。為了促進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的有機結合,學校要制定合理的獎勵制度,其包括獎學金、優秀學生稱號、優秀教師稱號、進步獎等,這些獎勵對激勵師生在工作、學習、品德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獎勵也可以是一種正向的反饋,讓師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和鼓勵。此外,建立健全學校的規章制度,以規范師生的行為,并促進師生的自我管理。規章制度應包括師生守則、班級管理規定等,以便讓師生明確自己的行為規范和責任,并且也可以讓師生感受到學校的公正和公平,增強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和歸屬感。
然而,僅靠外部激勵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內部激勵來更好地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動力。簡單來講,內部激勵可以包括對工作和學習的興趣、自我成就感、自我實現等方面的內容。對此,學校應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課程和輔導,培養師生的興趣愛好和自我成就感,以此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和學習熱情。與此同時,加強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如學校的價值觀、校風、學風等,這些因素能夠深入地影響師生的自我認知和行為方式,促使其自我實現。
【參考文獻】
[1]夏瑞芳.激勵機制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學苑教育,2023(18).
[2]顧正榮.基于激勵機制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實踐分析[J].求知導刊,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