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瑜
【摘要】戶外“大創游”是基于兒童本位的自主游戲,是幼兒自主選擇活動空間、游戲材料和玩伴,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游戲活動。在自主游戲中,教師應追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尊重幼兒游戲活動的意愿,鼓勵并支持幼兒實現自己的想法,回歸兒童真游戲。
【關鍵詞】兒童立場;大創游;品格教育
我園通過“大創游”的方式推進戶外自主游戲的探索,我們的“大創游”是基于兒童本位的“戶外大創游”,通過引導幼兒自主討論、相互交流,根據不同地形設計不同的游戲項目,創設有趣的情景,本文就“大創游”實施過程中的“思·變”四步走的具體做法進行闡述,踐行基于兒童本位的“大創游”品格教育的探索。
一、環境“巧”改變,“創想”無邊界
1.傾聽童聲、打破界限、讓游戲更好玩
游戲的主人是兒童,那么兒童喜歡什么樣的游戲環境呢?教師要積極傾聽兒童的想法并積極做出回應,組織幼兒展開討論,兒童喜歡自然的、變化的、可探究的開放性環境,教師要利用開放性的環境打造屬于兒童自己的游戲場。充分挖掘室內以及戶外的可利用空間,如教室、廊道、陽臺、樓梯拐角、秘密花園、歡樂谷等大型游樂場等諸多場所,只要能夠確保是安全的空間,就鼓勵孩子去使用,根據幼兒游戲的需要,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游戲伙伴、自己的游戲空間,支持孩子玩自己想玩的游戲,盡情享受自主游戲帶來的快樂。沒有固定的主題,不再只是“這里只能這樣玩”,而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們從生活出發,從興趣出發,自己確定主題,自主掌控材料與空間,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跨區域推動材料柜、桌椅、圍欄、各種器械,大膽選擇游戲的場地,筆者發現這樣的調整能解決空間動態化,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讓孩子們在游戲的世界中可以盡情玩耍。游戲區域無邊界化不僅滿足了幼兒玩的需求,同時也把一個完整的游戲世界還給了孩子,搭起了“我想玩”到“我會玩”的橋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表現出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等良好品格。
2.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
幼兒的游戲是需要充足的時間保證才能夠玩得盡興,由于戶外“大創游”活動場地寬大無限制,幼兒玩起來使用的材料較多,選擇材料和創設場地、場景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常常會出現孩子才剛找到感興趣的事情,剛投入進去時間就到了,這樣孩子總是會很掃興,也無法促進幼兒形成專注、認真的品格,因此我們必須將游戲時間拉長,保證每次1個半小時的游戲時間,充分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讓幼兒能夠盡情地玩游戲。
二、材料“賦”靈感,激發幼兒嘗試創新
1.提供低結構的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支撐幼兒自主游戲的基礎,不同的材料能夠激發不同的游戲,低結構材料容易引發替代行為,玩法比較固定的玩具和材料對幼兒游戲行為限制較多,因此我們建議投放多一些低結構材料、多利用一些廢舊物品,幼兒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能力、興趣充分展開想象,并賦予材料獨特的意義。在游戲中我們鼓勵幼兒進行想象替代,以物代物,如大型積木、磚塊能激發建構主題游戲,幼兒只要有這些大大的積木塊、牛奶罐、竹梯、墊子、輪胎、椅子、桌子甚至是窗簾、布條、廢棄的橫幅、石頭、樹葉等材料都能引發各種游戲,只要把這些豐富的材料提供給孩子,孩子們就像一個個魔法師,這些材料在他們手里創造性地組合就可以變成許多有趣的東西,自然就可以設計出不同內容和方式的游戲,提高幼兒創造能力。
2.讓材料移動起來,支持幼兒的創想
戶外游戲空間一變化,材料就會亂套,要使幼兒在游戲的時候能夠按意愿使用材料就要發揮材料的最大作用,用移動架子和百寶箱裝材料,通用型材料可以放置于固定地方供大家隨時取用,而結合本班幼兒的游戲想法的情境化、個性化的材料就需要班級幼兒和老師提前收集好需要的材料,將需要的材料推到幼兒游戲的場地,并隨時進行移動、替換,這樣戶外“大創游”的開展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養成秩序、耐心、獨立等良好品格。
三、內容自生發,促進幼兒創造性游戲開展
孩子們的想法天馬行空,“大創游”開展前,各班小朋友會討論決定開展什么游戲主題,四處奔波想辦法去實現,如開展春游、露營、圍爐、飼養小雞等活動都是孩子們的小愿望,大班的孩子會按意愿小組結合一起策劃自己想玩的游戲,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期間許多男孩子對軍隊游戲比較感興趣,孩子們就設計了迷彩戰壕、兩軍對戰、營救傷員等游戲,自己列出需要的材料去收集,有的在班上找,沒有的去幼兒園其他地方看、不行就從家里帶過來,還有的寫申請書讓園長媽媽支持采購……孩子們很有主見,大膽、自信地去完成各自負責的任務單,忙得熱火朝天,積極共同推進游戲的順利開展。這個過程培養了孩子積極、主動、合作等良好品格,蘊含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開學的時候中班的孩子們看到小學的哥哥姐姐去春游,也非常想去參加,于是提出了這個愿望,我們讓幼兒先討論想在春游做的事情,提出在幼兒園能不能春游的話題,孩子們興奮極了,非常渴望實現這個愿望,于是我們就在“大創游”這天實現了孩子們的想法,孩子自己動手嘗試生火做圍爐烤地瓜、花生等活動,大家其樂融融地玩著,全園一片歡聲笑語,這就是孩子們自己喜歡的游戲。在游戲創設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形成責任、勇敢、合作、堅持等良好品格。
四、師幼共創,促進游戲高質量發展
1.學會觀察兒童,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當我們走進兒童的游戲現場,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教師在兒童游戲時自己應該做什么?觀察什么?我們要觀察兒童在游戲中的行為,看見兒童的學習,重點去關注兒童品格行為的發生和推進。
(1)觀察幼兒的行為。
(2)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成因,思考對策。
(3)判斷幼兒發展的水平并提出能促進幼兒成長和發展的策略。
2.鼓勵“退一退、等一等、導一導”的教師指導策略
兒童在游戲中,教師要學會“退一退”和“等一等”,不要偏信自己的主觀判斷,要大膽放手讓兒童參與游戲,出現問題讓兒童自己解決,因為這時候才是抗挫、勇敢、挑戰、合作、責任等良好品格養成的最好時機,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契機進行推動,所有的指導與推進都應基于幼兒的差異性特征,看懂兒童“為什么游戲”“玩了什么”以及“如何游戲”,才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去“導一導”幼兒的游戲,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當幼兒有求助需求時教師應當及時回應和提供幫助;
(2)當幼兒遇到了游戲的困難而開展不下去的時候教師應根據當時的情況給予支持;
(3)當幼兒無所事事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引導;
(4)當發現不安全的因素時教師必須干預;
(5)當幼兒出現消極行為時教師要及時介入積極開導幼兒。
這樣的指導策略讓教師能有效支持幼兒的游戲,并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逐漸塑造幼兒良好的品格。
3.重視游戲后的分享與交流
交流分享是“大創游”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教師和幼兒一起暢談游戲、分享快樂的重要時刻。游戲結束時教師組織幼兒共同探討游戲,要明確分享的主體是兒童,鼓勵幼兒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感悟與收獲,教師則重點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感、發現、經驗、品格等方面。比如今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困難和發現?有誰挑戰成功了?怎么解決的?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你還想怎么做……教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多問兒童幾個“為什么”“怎么辦”,讓兒童成為游戲分享的主人,從中讓兒童看見自己的品格行為,針對性地對不良品格行為進行討論,在游戲中不斷糾正和轉變,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品格。
總之,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玩出好品格、學出好品格、做出好品格,品格教育不是口號,幼兒教師要用具體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去踐行品格教育,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2(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J].廣西教育,2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