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型工業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黨對工業化的規律性認識,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23年10月23日,江蘇召開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以制造強省建設為統攬,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走在前、做示范。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鹽城經開區”)近年來堅決貫徹鹽城市委“把產業方略轉化為強市支撐”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敢闖敢拼,在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投資大潮中站穩腳跟、勇立潮頭,初步形成了以投促招、招投聯動、投招雙贏的投資模式,為鹽城國企搶抓產業投資新機遇,激活新動能、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增創工業化發展新優勢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借鑒樣本。
一、堅持“以投促招”,取得不俗的投資業績
鹽城經開區設立了東方投資開發集團(以下簡稱“東方集團”),在經歷以增強造血功能為追求的財務投資階段、財務投資兼顧產業投資階段后,將產業投資作為第一主業潛心深耕,實現集團轉型發展“提速蝶變”,在產業強市中發揮了國企的中堅力量,成為鹽城經開區產業提檔升級的一張名片。
成為助推鹽城經開區主導產業發展的“一張王牌”。東方集團先后協助和自主招引了21個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鹽城,包括摩登汽車、麥騰物聯、漢思科特、翔宇汽車配件等8個汽車產業項目,潤陽光伏、捷威動力(威蜂動力)、阿特斯、威普儲能模組、云杉光伏等7個新能源產業項目,邦瓷電子、羅化芯顯示、IA(愛微)汽車電子等4個電子信息產業項目,中聯即送、寬泛科技等2個數字經濟項目,成為鹽城經開區“四大園區”外的第五支招商力量,助推經開區成為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溢出、科創溢出和人才溢出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
成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的“一著妙棋”。東方集團參投的潤陽光伏公司已發展成市場規模全球前三的太陽能光伏電池企業,預計在創業板上市后,將成為鹽城市第一家上市公司,集團持有的超6%的股權將實現25倍左右凈收益。自主投資并招引的平臺經濟項目中聯即送的全國總部落戶鹽城經開區,不到一年已累計納稅超8000萬元,擬于2025年申報港交所上市。集團追加投資的邦瓷公司是國內唯一掌握高可靠性多層壓電疊堆量產技術和工藝的高科技企業,雖然目前規模不大但前景無限,在其面臨項目轉移還是在鹽擴大再生產的抉擇時刻,東方集團以專業高效的貼心服務和睿智果敢的追加投資決策打動了企業領導人,最終堅定了企業在鹽城技改擴能、做大做強的決心。邦瓷和東方投資的另一家企業漢思科特2021年均入選鹽城市潛在“獨角獸”企業。
成為全國投資界的“一匹黑馬”。憑借在產業投資領域一系列成功實踐,東方集團在資本市場和投資領域都得到廣泛認可。在地方政府投融資研究中心等發布的《江蘇省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報告(2022)》中,東方集團產業投資轉型業績躋身江蘇省160多家地級市投融資平臺榜單第五位,成為鹽城市唯一連續兩年榜單排名前十名的企業;在LP智庫對外發布的《2022年VC/PE A股退出白皮書》暨GP/LP“真金白銀退出榜”中,東方集團位列“2022年國資LP TOP50”榜單第17位,是鹽城市唯一連續兩年榮登該榜單的國企。
成為鹽城國企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一個樣本”。東方集團投資的項目中已有中微半導體、瀾起科技、海爾生物醫療、拓荊科技、富創精密、星環科技、云天勵飛等7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已通過退出股權或分紅獲得收益累計約37億元,歸母凈利潤連續3年超7億元,位列鹽城市同類國企第一方陣,2020—2022年上繳稅收和國有資本收益分別達5.82億元、6.19億元、7.37億元,位居全市同類國企前列。參投的康希通信已獲IPO注冊,另有季豐電子、中潤光伏、中鼎恒盛、硅谷數模等20多個儲備上市項目,將來退出后預計還可獲得超百億元收益,為集團持續推進產業投資提供有力的現金流保障。
二、推進“招投聯動”,探索國企投資招商的成功實踐
東方集團以市場化股權投資為抓手,深度融入鹽城經開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運用“基金招投+資產招商”疊加優勢布局產業投資,取得較高的上市成功率,獲得了較高的市場化投資回報率,從“投界小白”一步步成長為“投界新星”。
進軍上海,登上風險投資大舞臺。2016年,東方集團投入42.6億元購置了位于上海北外灘的中信廣場、靜安中心、保利綠地廣場6.7萬平方米房產,積極打造“上海研發基地+鹽城產業基地”的“雙基地”招商模式,一舉獲得了意料之外的多重疊加收益。憑借這一舉措,東方集團被上海企業貼上了“有財力、有能力、有魄力”的標簽,尋求合作的橄欖枝紛至沓來,為集團送上了上海投資市場的“入場券”。進軍上海,等于進駐了全國風投、科創的大本營;融入上海,與先進的投資理念、規范的制度流程、高效的辦事作風無縫對接;扎根上海,東方集團在產業投資上刻下了與其他地方平臺國企不一般的市場基因。“雙基地”招商模式對帶動上海項目落戶鹽城作用顯著。
廣結人脈,贏得招投聯動制高點。積極融入上海私募股權投資“朋友圈”,與東方集團合作的上海資本有國內集成電路投資領域排名前十的君桐資本、以上海知名產業研究院為背景的上電科資本、以復旦大學校友會為背景的玖弈資本等。同時不斷拓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合作伙伴和人脈資源,包括南京的南創資本、深圳的擁有“國企+以色列”特色資源的英飛尼迪資本、北京的專注于集成電路設備投資的渾璞投資、有央企背景的銀河資本等。與高手同行、與強者過招,東方集團從投界的“小學生”“跟班生”逐漸成長為“好學生”“優等生”,其專業、務實、真誠、高效的競合風格贏得合作投資機構的贊賞和信任,進而獲得了上百個優質項目標的。風口信息、項目儲備、溝通密碼,疊加投資帶來的話語優勢,為東方集團實施“招投聯動”策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合優勢,深耕細作產業主賽道。在產業投資端,東方集團緊扣開發區汽車、電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2021年至今先后設立了東方中潤產業基金、東方電科產業基金、浦東智能制造產業基金等一批產業引導基金和東方渾濮半導體產業基金、嘉興芯徵程基金、久奕志睿基金等若干小的市場化基金,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開展了近20場基金招商活動,招引了一批產業項目落戶經開區。在園區服務端,集團在積極配合、強強聯合經開區“四大園區”開展產業招引的同時,陸續建設并持有近350萬平方米廠房、寫字樓、公寓等各類資產,擁有了資金服務、載體服務、平臺服務、人才服務、專班服務等多種服務能力。根據園區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需求,累計投資了60億元,優質高效代建了SK二期30GWh動力電池和雙晶25GW大尺寸硅片共計60萬平方米定制廠房。在載體運營端,集團積極響應經開區開展“百萬平方米載體招商”戰略,整合集團一半以上的招商力量主攻未來科技城樓宇招商,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計注冊入駐190多家企業,并帶動10多個商業品牌入駐,近兩年分別實現稅收4.83億元、5.14億元。開辟數字物流產業新賽道,聚力構建數字物流產業園,力爭在3年內引入5家數字物流產業優質項目入駐,實現園區300億元開票銷售和10億元稅收。
人才為基,打造最強產投人團隊。風險投資不僅需要勇氣和膽量,更需要獨到的眼光、專業的打法和對“刀尖上的藝術”的敬畏。東方集團產業投資的成就靠拼搏不靠賭博,靠手藝而不是靠手氣,靠的是一支從實戰中摔打成長起來的產業投資人隊伍。集團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招引了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內外金融、投資等專業“名校優生”,面向社會招聘一批高技能、高職稱、高素質的法務、財務等實用人才,在集團范圍內優選了懂市場、善投資、會招商的員工,組建起一支共有22個“最強大腦”的招商隊伍。這是一支有夢想、有風險意識、有創新精神的團隊,一支具備交叉的專業知識、擁有組織協調溝通判斷和決策能力的團隊。正是有了這支用心打造的優秀團隊,東方集團才能進入更高維的競爭格局并迅速成長。
制度為本,筑牢風險控制防火墻。東方集團在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國企規定,適應市場要求的全過程風險防控機制并不斷完善。一是做實“三個盡調”。財務盡調和法務盡調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或委托知名會所和律所開展第三方盡職調查,業務盡調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資總監、法務、財務組成盡調小組進行現場盡調,每年有60%以上的項目在盡調過程中就發現問題并及時終止。二是做精“三個評審”。首先由基金管理公司對擬投項目開展內部研討,通過后提交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決策;其次由集團內部評審小組進行討論,對項目是否繼續推進進行討論;最后由在外部專家庫中選取的5名專家集中評審,全票通過后擬投項目才能進一步實施。三是做嚴“三個決策”。首先是在集團內部決策層面,領導班子全部同意后才能進入下一程序;其次到區“三資辦”決策層面,單筆3000萬元以下的需審批通過后才能繼續推進,單筆超過3000萬元的要先報區主任辦公會審議;最后到市國資委決策層面,獲市國資委批復同意后方可實施項目投資,并根據其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流程。近三年,集團跟進的項目信息源約270個,平均每年跟進的項目信息源約90個,經過多維度論證決策后,最終實際投資項目只有23個。科學的風險管控機制最大限度地確保了投資決策理性,最大可能地降低了投資風險,提高了投資成功率。
黨建為魂,保證國企投資不偏向。轉型發展的東方集團展示了國有企業的使命擔當,即黨委政府有號令,國有企業就堅持執行,勇闖產業強市、招商引資第一線;體現了實干爭先、勇立潮頭的工作追求,不是坐而論道、徘徊不前,而是干字當頭,在實戰中學會打仗,在真金淬煉中鍛造隊伍;彰顯了開放合作的氣質胸懷,善于與強者為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為全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招商引資上蹚出了一條新路徑。東方集團深刻認識以黨建凝聚干事創業精氣神,大力實施“黨建引領主業、黨建融入主業、黨建保障主業”黨建促主業“333”工程。在東方集團,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發展、班子隊伍建設、考核用人導向深度融合。持之以恒地開展“知廉守廉、倡廉踐廉、崇廉敬廉”專項行動,釋放紀律檢查、專題監察、專項審計職能,嚴苛檢查合規管理和風控工作,確保以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推進產業招投工作。
三、順勢而為,推動國企產業轉型升級
掀起思想變革的“頭腦風暴”。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縱觀東方集團的產業投資實踐,他們面對轉型陣痛,有“醒得早”的自覺,率先意識到只有搶抓先機開展產業投資和項目招引,才能不斷拔高轉型發展的“上限”;面對路徑選擇,有“選得準”的睿智,不自滿于財務投資獲得豐厚收益所營造出的“舒適圈”,而是立足長遠發展,選擇競逐產業賽道,招引項目落戶;面對項目推進,有“常態抓”的機制,出臺了《投資管理辦法》《投后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并形成周項目過堂、月專題會辦、季督查通報、年考核獎懲的組織推進機制,倒逼產業招投項目優質高效推進;面對決策風險,有“敢擔當”的膽魄,在發展中必須去除“蘇北”觀念、“低人一等”的潛在意識,敢于同蘇南等發達地區在同一條賽道上競爭,選準賽道、發揮優勢、講究方法,主動闖、大膽試、求實效。
積極應對產業投資時代來臨。近年來,風險投資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互聯網不再是投資主題,熱點變成能源、材料和人工智能,投資主流從純財務目的轉向強調產業理解、構建產業鏈條、賦能產業升級的產業投資。當下主流的產業投資主要分為半導體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工業自動化、大消費、醫療健康和人工智能等七大領域,而東方集團在汽車、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投資正是契合了這一主流產業投資方向。開發園區、招商機構和國企平臺應積極應對形勢變化,加強重點產業發展變化的深度研究,搶抓產業投資新機遇,搶占細分領域新賽道。
突出明確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科技創新方向。從東方集團“以投促招”實踐來看,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項目是“根本支撐”,營商服務能力是“關鍵要素”。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項目是今后產業投資的主打方向,國企平臺改革轉型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最重要的前進方向和動力,對產業投資方向進行細分,圍繞未來產業發揮各自優勢,開展錯位投資,實現競合發展。如以金融為主營業務的國企應發力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以農業為主營業務的國企應在科技農業上大有作為,以城市建設為主營業務的國企應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建設上積極行動。
積極拓寬國有企業資金來源渠道。近年來,地方國企在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上挑大梁、擔重責,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同時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企債務壓力加大、資金鏈緊張,致使錯失了參與一些優質項目的投資機會。要集中力量支持有實力有能力的國有平臺率先做大做強。對內協調財政、國資等部門單位,對外聯系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拓寬產業投資融資渠道,通過基金債或專項債、貸款或債券等形式支持國企產業投資。進一步提升產業投資審批效率。建議在嚴格履行各項審批程序基礎上,相關國資部門按照輕重緩急,優先審批產業投資類的報審項目。
(作者系中共鹽城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