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熙,王 超,嚴鴻林,肖 熠
(1.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自貢 643000;2.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3.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綿陽 621010)
脂質是機體能量儲存和供應的重要載體,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出現脂肪代謝異常,會引發多種疾病。在畜牧生產中,骨骼肌脂質代謝與動物健康、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密切相關,研究脂肪代謝具有重要意義。黃芩(ScutellariaL.)是多年生唇形科草本植物黃芩根莖提取干燥得到的淡黃色粉末,其根部富含黃芩素等多種有益成分,主要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馬垚嘉等,2023)。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及免疫調節作用(楊婧興等,2022)。目前,黃芩針對肥胖的治療效果尚不完全明確,前者在脂質代謝中的功能還有待揭示。已有證據表明,作為和脂質代謝關系最密切的信號通路之一,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號通路可能受黃酮類化合物激活,暗示其可能是黃芩根提取物在脂質代謝中的作用機制之一(Foretz等,2018)。脂聯素(adiponectin,APN)在AMPK的激活中具有重要角色,前者是AMPK 的上游分子,其作用機制是激活AMPK-PPARγ 軸,促進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轉運(Joachim 和Kumar,2010)。因此,本研究首先驗證黃芩根提取物處理對肥胖大鼠的作用,進而從APN-AMPK-PPARγ軸入手,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1.1 試驗設計 試驗選用24 只6 周齡SPF 雄性SD 大鼠[ 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生產許可證號SCXK(川)2020-030],初始體重(200±10)g。全期自由采食和飲水,墊料為消毒玉米芯。預飼期飼喂普通飼料,試驗開始前根據體重相近原則隨機分為4 組:對照組(CTL)飼喂普通飼料,高脂組(F-CTL)飼喂高脂飼料(基礎飼料78.39%+ 膽固醇10%+ 豬油10%+ 蛋黃粉10%+丙硫氧嘧啶0.61%)。黃芩提取物處理組(TRT)和高脂處理組(F-TRT)分別在CTL 和F-CTL 組基礎上每天用10 g/kg 黃芩根提取物懸液灌胃。同時,CTL 和F-CTL 組用等量生理鹽水灌胃。灌胃1 mL/ 次,3 次/d。試驗為期10 周。
1.2 試驗方法
1.2.1 樣品采集和檢測 每周對大鼠進行稱重;每兩周用鼠尾靜脈無創檢測儀(PowerLab,NIBP System)測量大鼠尾靜脈血壓,并對大鼠進行下頜穿刺采血,采用血清中的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血清中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抗體購于某公司。試驗結束后稱重、采血,之后用CO2處死大鼠,采集背闊?。↙atissimus dorsi)、腓腸肌(gastrocnemius muscle),測量脂聯素、PPARγ、AMPK 水平和mRNA 表達量,同時采用索氏脂肪提取器對大鼠全身脂肪進行提取,計算體脂率。制備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游離脂肪酸水平。
1.2.2 藥材與主要試劑 黃芩提取物(黃芩苷含量85%),西安通江生物科技公司;PCR 引物(表1,Invitrogen)、Real-time PCR 試劑盒(TransGen Biotec,中國,AQ131-01)、TRIZOL(TransGen Biotec,中國,AQ131-01)、RNA 溶解液(TransGen Biotec,中國,H10323)、Elisa 和Western blot 抗體(Invitrogen)、PMSF(上海碧云天,ST505)、Tris-base(Biosharp,BS083)、SDS(Biosharp,BS088)、蛋白marker(Tanon,180-6003)、PVDF膜(0.45μm)(Millipore,IPVH00010)。

表1 RT-PCR 方法檢測PPARγ、APN、AMPK mRNA 表達
1.2.3 主要儀器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日立,7600)、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ABI 7500)、電泳儀(Tanon,EPS300)、酶 標 儀(Thermo,muLISKA NMK3)、4℃離心機(Eppendorf,Centrifuge 5415R)。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2019和Graphpad 8.0 軟件進行整理,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數據圖誤差線表示SD 值。
2.1 大鼠體重和生理生化指標變化情況 由圖1A 可知,高脂日糧組(F-CTL、F-TRT)大鼠增重明顯高于普通日糧組(CTL、TRT),表明肥胖模型誘導成功。對于普通日糧組,黃芩提取物處理并不會影響大鼠體重。但在高脂日糧誘導的肥胖情況下,黃芩提取物可顯著降低大鼠體重(W8-W10)。相似的,如圖1B-D 所示,黃芩提取物可緩解由高脂日糧誘導的血壓、血糖和胰島素升高。

圖1 大鼠體重、血壓、血糖以及胰島素水平變化
2.2 大鼠體脂及脂肪代謝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采食普通日糧情況下,黃芩提取物處理組對大鼠脂肪沉積,血清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脂質代謝指標均無顯著影響。但在肥胖模型下,如圖2A-B 所示,黃芩提取物組可顯著降低大鼠體脂率、背闊肌肌肉脂肪占比,對大鼠腓腸肌肌內脂肪沉積無影響(數據未展示)。同時,在肥胖模型下,黃芩提取物可顯著降低大鼠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游離脂肪酸水平(表2)。

圖2 大鼠體脂率、骨骼肌脂肪含量、脂聯素、AMPK 和PPARγ 水平及表達

表2 大鼠脂質代謝相關指標比較
2.3 大鼠骨骼肌脂肪沉積關鍵蛋白水平比較采食高脂日糧條件下,黃芩提取物處理能顯著提高大鼠背闊肌中脂聯素水平(圖2C)及其mRNA表達水平(圖2D)。此外,黃芩提取物組顯著提升肥胖大鼠背闊肌中AMPK 和PPARγ 和mRNA表達水平,而采食普通日糧的大鼠骨骼肌脂聯素、PPARγ 和AMPK 表達水平不受黃芩提取物影響(圖2E-F)。同樣,Western blot 檢測結果同樣表明黃芩提取物可提升肥胖大鼠脂聯素、PPARγ和磷酸化AMPK 蛋白在骨骼肌中的含量(圖2G)。
本研究揭示了黃芩根提取物可有效降低高脂日糧誘導的肥胖,有效降低肥胖型高血壓大鼠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伴隨大鼠脂肪組織中PPARγ、APN、AMPK 信號通路的激活。已有研究表明,PPARγ-AMPK 信號通路在脂肪代謝中發揮關鍵作用(Sankaran 等,2019)。PPARγ信號通路通過調節脂肪細胞的分化和代謝影響脂肪的積累和分解。PPARγ 激活可以促進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肪酸合成,從而增加脂肪積累。反之,PPARγ 抑制劑可負調控這一過程,從而減少脂肪積累(Anavi 等,2012)。此外,PPARγ 激活還可抑制脂肪細胞的脂肪酸氧化和脂肪酸分解(Brown 等,2013)。結合本研究結果,黃芩根提取物可能通過激活AMPK 信號通路進而抑制PPARγ,減緩脂肪合成途徑,促進脂肪細胞的分解和代謝,這可能是黃芩根提取物降低肥胖大鼠體重的主要作用機制。
APN 由脂肪組織分泌,是唯一與肥胖呈負相關的細胞,其可對機體的糖脂代謝產生一定的影響(Aye 等,2013)。其可與相應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進而對下游MAPK 信號通路產生一定的激活作用(Aye 等,2013)。如熱量變化能激活脂肪細胞分泌APN,從而激活下游通路參與脂質代謝調控(Shinmura 等,2008)。APN 在機體糖代謝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維持能量平衡的同時還可以提升細胞抗氧化能力,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調節炎性反應和腎臟疾病等,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Aye 等,2013)。另一方面,APN 表達量在肥胖個體中顯著降低(Tu 等,2013),表明脂聯素與肥胖密切相關。目前已經證實,脂聯素參與調節脂肪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是一種胰島素增敏激素,對胰島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Hotta 等,2001)。鑒于AMPK 途徑是促進胰島素敏感性的重要通路,可以推測黃芩根提取物通過APN-AMPK-PPARγ 軸調節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參與脂質代謝調節。此外,本研究顯示,黃芩根提取物降低了血液胰島素含量,但目前并不明確這一變化是脂肪分解代謝的原因還是結果,尚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胰島素在黃芩根提取物-APN-AMPK-PPARγ 調節軸介導下脂質代謝中的作用機制。綜上所述,黃芩根提取物可通過激活APN-AMPK-PPARγ 信號通路,在脂肪分解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從而降低肥胖及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