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芳


無論古今中外,幾乎每名女性都有這樣一位“親戚”:她在你十四五歲左右才第一次出現,之前未曾登門拜訪過;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她每個月都要來串門,有時提前,有時遲到,來的時候甚至還可能鬧點兒小情緒,給你帶來不適……沒錯,這位“親戚”就是大家口中的“大姨媽”。
“大姨媽”是俗名,它的學名叫“月經”,是指伴隨卵巢周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眾所周知,規律月經的出現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標志,屬于生育期女性重要的生理現象。一般來說,女性在月經期間不會出現特殊癥狀—除了月經疼痛,調查顯示,約90%的女性經歷過月經疼痛。
許多女性認為月經疼痛是很普遍的事情—即便疼痛已經嚴重到無法支撐她們參加日常體力活動,所以她們并不會去尋求正規治療。國外一項報告顯示,只有31%的月經疼痛患者使用了正確的藥物劑量;在同一項研究中,只有16%的患者會選擇預防性用藥。可見,有很多女性沒有正確使用藥物緩解月經疼痛癥狀。那么,月經疼痛時應該如何正確使用藥物呢?讓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月經疼痛
月經疼痛又名“痛經”,根據有無器質性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其中,以原發性痛經最為常見,并且經常得不到治療。
原發性痛經指在沒有盆腔病理的情況下月經發生的疼痛,又稱功能性痛經。原發性痛經通常在排卵周期(在月經初潮的6~12個月內)建立后的青春期開始,特征是痙攣性疼痛,該疼痛一般始于月經出血開始前幾小時,或更早一些。疼痛的癥狀在最大血流量時達到峰值,并可能持續2~3天。除了疼痛,其他癥狀還包括腹瀉、惡心、嘔吐、疲勞、頭暈、頭痛;很少出現暈厥和發熱。根據研究,這些癥狀可歸因于前列腺素的釋放。另外,痛經程度與年齡大小呈負相關關系,故疼痛的癥狀在青少年中更為明顯。
二、原發性痛經的藥物治療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藥物主要有鎮痛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塞來昔布)和對乙酰氨基酚]、激素類藥物等。
1.鎮痛類藥物
非甾體類抗炎藥通過抑制環加氧酶而發揮鎮痛作用,可以中斷環氧合酶介導的前列腺素產生,而前列腺素的釋放與痛經的癥狀密切相關,因此它們常作為臨床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一線用藥。
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藥物在出血和/或相關癥狀出現時開始服用效果較好。因此,推薦在月經前1~2天就開始服用,并持續至出血后的2~3天。不過,連續用藥療程不宜超過5天。這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包括胃痛、惡心、嘔吐,甚至可能出現胃潰瘍和消化道出血。另外,不建議聯合使用兩種或以上非甾體類抗炎藥。
常用鎮痛類藥物及推薦劑量見表1。
2.激素類藥物
如果鎮痛類藥物無法充分緩解痛經癥狀,則可考慮使用激素類藥物,其也是痛經一線用藥的理想選擇。
目前,常用的激素類藥物主要是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如復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其可以抑制排卵和子宮內膜組織生長,減少月經血量和前列腺素分泌,從而降低子宮內壓力和子宮收縮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三、藥物治療需強調
藥物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月經疼痛的癥狀;但是,如果長期服用,應警惕胃腸道刺激或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異常。因此,為避免這些問題,女性還可通過規律鍛煉、采用加熱墊或貼片增加局部熱量、穴位刺激、調整飲食等方式緩解痛經。同時,戒煙限酒,避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證據表明,這些都與原發性痛經有關。
正確使用藥物,多方式干預,有效緩解痛經,提高生活質量,是現代女性應該掌握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