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恢?李文英
鄭子恢,北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醫院藥學、循證藥學、大數據分析、不良反應信號挖掘、藥品的綜合評價。《中國藥學雜志》審稿專家;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且多次獲獎。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藥品綜合評價課題數十項。參編專業書籍2部,發表科普文章數十篇。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自然老化,血管彈性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逐漸增加。而且,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深入也在不斷變多,所以,老年人高血壓的問題無疑進一步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但是,老年人高血壓的治療非常復雜,只引起公眾的關注還不夠,必須號召大家參與其中,因為它不僅涉及血壓的控制,還需要同時考慮藥物的耐受性和多種并發癥的管理。
在眾多治療藥物中,鈣通道阻滯劑(CCB)—即我們常說的“地平類”—以獨特的作用機制和良好的耐受性,成為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重要選擇。地平類藥物通過減少血管平滑肌中鈣離子的流入,可以降低血壓。這種機制不僅能有效控制血壓,還能改善血管的彈性和功能,對于日漸老化的血管特別重要。與其他類型的降壓藥相比,地平類藥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改善心臟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方面顯示出優越性。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地平類藥物的長效作用可以減少藥物的服用頻率,簡化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然而,選擇地平類藥物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并非沒有挑戰。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疾病和腎臟疾病,這些都需要在用藥時予以考慮。因此,醫生在為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具地平類藥物時,必須綜合考慮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可能發生的藥物相互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地平類藥物在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分析其優勢、挑戰和實際操作建議,以期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療視角。
一、優勢分析
概括來說,地平類藥物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首先,地平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心臟的負擔加重,心臟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地平類藥物通過降低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可以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率—這點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極為重要,因為心臟疾病是老年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其次,地平類藥物對改善血管功能具有顯著效果。老年人的血管隨年齡增長逐漸失去彈性,地平類藥物可以改善血管的彈性和功能,降低血管壁的張力,維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這對于預防血管硬化以及減少血管事件的發生至關重要。
此外,地平類藥物在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血壓癥狀(如頭暈、頭痛、乏力等)可能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地平類藥物良好的有效性和較好的耐受性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這些癥狀,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最后,地平類藥物長效的特性對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具有重要意義。這類藥物通常只需每天服用一次,簡化了治療方案,減少了遺忘服藥的可能性,對于記憶力可能有所減退的老年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二、重點關注
地平類藥物雖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也存在一些潛在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需要重點關注。
比如,氨氯地平可能引起頭痛、面部潮紅、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與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合用時,可能增加肌痛的風險;非洛地平可能引起心悸、頭痛、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與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合用時需謹慎,以免出現心率過慢;尼群地平可能引起頭痛、眩暈、水腫等不良反應,與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地高辛)合用時,需監測心臟功能。
另外,使用地平類藥物治療老年高血壓時,須遵循以下要求:①氨氯地平的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5 mg,必要時可增加至每日10 mg。服藥過程中,需要注意肝功能和肌痛的癥狀,特別是與他汀類藥物合用時。②非洛地平的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2.5 mg,可根據血壓控制情況逐漸增加。在合用β-受體阻滯劑時,應監測心率和血壓。③尼群地平的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30 mg,可根據需要調整。在與抗心律失常藥物合用時,應定期檢查心臟功能。
綜上所述,地平類藥物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考慮到老年患者身體狀況的特殊性,選擇合適的藥物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劑量調整至關重要。同時,對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醫生和患者應保持高度警惕。通過綜合考慮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采用個性化治療方案,可以確保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同時保護患者安全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