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俊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藥理學博士,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10余篇,長期致力于醫學健康類科普活動。先后獲得北京市科協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一等獎、北京神經科學學會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一等獎、北京神經科學學會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培訓講師、北京市科協創新爭先學術貢獻積極分子等。目前從事合理用藥工作。
“雙刃劍”是所有藥物的共同特性—用得好,可以治病;用不好,則會致病—這點連看似“清純”(成分)而“透明”(性狀)的滴眼液也不例外。滴眼液等局部眼用藥物可以治療眼病,但也可能導致藥源性眼病,您知道嗎?另外,一些治療其他疾病的口服藥物也可能對眼睛造成損害,您知道如何避坑嗎?別急,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共同尋找答案。
一、什么是藥物相關性眼病
藥物相關性眼病是指藥物本身作用(一些藥物具有眼部毒副作用)、藥物相互作用或藥物中的輔料(一些輔料也可能對眼組織產生損害)引起的眼組織產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雖然眼球有血-眼屏障的保護,但是一些局部眼用藥物和全身用藥物中的許多成分仍然能夠穿透血-眼屏障到達眼球,而沒有血-眼屏障保護的結膜、鞏膜、葡萄膜、視神經、眼外肌等自然更容易受藥物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對常見的藥物相關性眼病進行梳理。
二、常見的藥物相關性眼病
1.藥物相關性干眼
大多數滴眼液中都含有防腐劑,這是引起干眼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最常用的防腐劑為季銨鹽化合物(如苯扎氯銨、硫柳汞、苯乙醇等),其對角膜和結膜上皮細胞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常年使用含有這些防腐劑的滴眼液沖刷眼睛,會損傷眼表細胞及神經、改變淚膜性質、誘導局部炎性反應,從而引發干眼。
除了最主要的“防腐劑原因”,長期眼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藥物(如溴莫尼定滴眼液、噻嗎洛爾滴眼液、毛果蕓香堿滴眼液等)也可能引起干眼。長期眼局部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可能刺激眼表細胞,出現輕度灼燒感、瘙癢、短暫紅腫等癥狀。長期眼局部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滴眼液等)會影響神經敏感性,對角膜和結膜上皮細胞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能引起干眼。目前,臨床上常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防控青少年近視,初期會有輕微的干眼癥狀,3個月后可逐漸緩解。
另外,長期全身應用一些藥物,也會引起藥源性干眼。比如,異丙托溴銨、東莨菪堿等抗膽堿藥物可使淚液和黏蛋白分泌量降低,影響淚膜的穩定性,引起干眼;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異丙嗪、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可影響淚液和黏蛋白的分泌,引起干眼;西酞普蘭、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氮平、奧氮平、多慮平、奮乃靜、氯丙嗪等抗抑郁藥和抗精神病藥可使淚液分泌減少,引起干眼;炔諾酮、黃體酮、甲羥孕酮、非那雄胺、口服避孕藥等性激素類藥物可引起干眼;異維A酸等維甲酸類藥物可導致瞼板腺腺體萎縮、脂質分泌減少,還可使淚液黏蛋白層缺乏、淚膜不穩定,從而引起干眼;甲氨蝶呤、阿法替尼等可造成眼表損傷。其他如阿替洛爾、卡維地洛、拉貝洛爾、美托洛爾、可樂定、哌唑嗪、心得安等降血壓藥物,呋塞米、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利尿劑,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類抗炎藥,奧美拉唑等抗潰瘍藥物,氯喹、羥氯喹等抗瘧疾藥物,芬太尼、美沙酮、嗎啡、他噴他多等鎮痛藥物,也可引起干眼。
有鑒于此,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如避免長時間用眼,減少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進行瞬目訓練,保證充足睡眠等;用藥期間,若出現干眼癥狀,及時就醫,考慮用藥的合理性及調整用藥方案,防止干眼癥狀進一步惡化。同時,推薦使用不含防腐劑的滴眼液,如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可減少發生干眼的概率;將抗青光眼滴眼液改為口服治療藥物或抗青光眼復合制劑,也有助于緩解干眼。對于全身藥物相關性干眼,可酌情考慮人工淚液或眼表修復藥物。
2.藥物相關性青光眼
眼壓升高是青光眼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藥物相關性青光眼屬于繼發性青光眼,常見的為慢性開角型青光眼和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其中,藥物相關性慢性開角型青光眼最常見的病因是糖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地塞米松、醋酸潑尼松等)的使用,包括全身用藥和眼局部用藥。如果未對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高眼壓及時干預,可能導致皮質類固醇性青光眼。另外,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和紫杉醇也可引起眼壓升高。長期處于高眼壓狀態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視神經損害和視野缺損,因此,對于長期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建議定期監測眼壓并及時干預。
藥物相關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多與腎上腺素能藥物、膽堿能藥物、抗膽堿藥物、磺胺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精神類藥物、抗組胺藥物、抗凝藥物有關。腎上腺素能藥物,全身給藥的如去氧腎上腺素、沙丁胺醇、麻黃堿、柳丁氨醇,眼局部用藥的如去氧腎上腺素滴眼液、溴莫尼定滴眼液;膽堿能藥物,全身給藥的如毛果蕓香堿、乙酰膽堿、卡巴膽堿、卡麥角林,眼局部用藥的如毛果蕓香堿滴眼液;抗膽堿藥物,全身給藥的如阿托品、格隆溴銨、東莨菪堿、山莨菪堿、肉毒毒素,眼局部用藥的如阿托品滴眼液、肉毒毒素;磺胺類藥物,全身給藥的如托吡酯、乙酰唑胺、醋甲唑胺、吲達帕胺、甲氧芐氨嘧啶、磺胺甲惡唑、柳氮磺胺吡啶、氫氯噻嗪,眼局部用藥的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抗生素類藥物如甲硝唑、奧司他韋、氟氯西林;精神類藥物如帕羅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蘭、阿立哌唑;抗組胺藥物如異丙嗪、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抗凝藥物如華法林、肝素、氯吡格雷。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藥物具有升高眼壓的不良反應,青光眼患者應該慎用甚至禁用。比如,擴血管藥物(如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同時也會擴張視網膜血管,從而升高眼壓;鎮靜催眠藥(如艾司唑侖、地西泮)可能升高眼壓;感冒藥(如復方鹽酸偽麻黃堿)可能加重青光眼病情;抗帕金森藥(如左旋多巴)會阻礙房水回流,可能加重青光眼病情;極個別中成藥(如顛茄片)也會升高眼壓,可能加重青光眼病情。另外,散瞳藥如阿托品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青光眼患者禁用。
3.藥物相關其他眼部不良反應
伏立康唑可能引起視物模糊、視神經炎、視神經乳頭水腫等視覺不良反應,連續使用超過28天的患者需要監測視敏度、視野、色覺等視覺功能。多粘菌素可能引起神經毒性反應,表現之一為視力模糊。長期應用乙胺丁醇可能引起視力模糊、紅綠色盲、視力減退、視野縮小、視神經炎等不良反應,治療期間應檢查眼部、視野、視力、紅綠鑒別力等。抗結核藥異煙肼可引起視神經炎,利福平可使眼睛變黃。長期應用地高辛可能引起視力模糊、黃視、綠視等視力改變。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甲潑尼龍片等)可能引起前視網膜炎、視神經炎、過敏性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等。對于以上藥物,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三、如何預防藥物相關性眼病
患者使用局部點眼藥物時謹遵醫囑,勿自行加大用量或延長用藥時間。使用眼周皮膚藥物時,注意防止藥物滲入眼睛,以免引起局部刺激或過敏反應。
另外,用藥前,請向醫生或藥師咨詢可能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及時發現,及時停藥,及時就醫。就醫時,請告知醫生已有的眼部疾病,便于醫生綜合考慮、權衡用藥。如果服藥后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癥狀,及時就診。